提高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工作大局,以联络站建设为有力抓手,更好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民服务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孜孜追求,要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不断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完善机制,强化履职意识。争取党委重视,将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选优配强站长、副站长和工作人员,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将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日常开展各类活动的经费列入预算,支持联络工作站的硬件及软件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制度化,进一步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切实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健全代表履职档案,对联络工作站开展活动情况等定期进行检查、总结、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加强培训,扎实储备知识。要加强工作交流和业务培训,分层分批组织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开展工作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加速知识更新,掌握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增强法治观念,充分理解“建站为什么、什么人进站、进站干什么”,把使命刻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和能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深化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行。
广泛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新媒体多渠道宣传根本政治制度和宪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担当的先进事迹以及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的工作安排,让更多的选民能知晓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并通过站点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只有畅通下情上达的渠道,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才能真正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作者:李小林,摘自2020年 4月7日《人民代表报》)
建好家是基础。一是硬件方面,充分利用乡镇机关闲置办公房,配齐电教设备、学习书籍、报刊杂志、电脑设备等办公必备工具,同时做好各种制度、标识、标牌、宣传展板及时上墙、及时更新。二是要在“人大代表之家”建立学习交流园地,将有关法律和与本乡镇具体工作联系紧密的法规读本、人大报刊杂志、人大相关文件资料提供给代表,为代表学习提供必要条件。
管好家是关键。一是要通过制度管好家。要建立“家训家规”,也就是各项工作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通过机制管好家。建立专人负责管理的机制,乡镇“人大代表之家”日常工作事务,需要有人主持,专人管理,并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把“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定期对“人大代表之家”的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用好家是目的。乡镇人大工作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的阵地堡垒作用,一是在乡镇“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好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代表素养和履职能力,使代表成为业务精通的明白人。二是代表接待选民,收集社情民意在“家”中。定期在“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对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建立台账,实行限时“销号”制度。三是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代表活动之前,乡镇人大要在“人大代表之家”对代表进行相关培训,活动之后要在“人大代表之家”进行经验总结,并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公示。
(作者:郭勇,摘自四川人大网)
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举措,也是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抓手。代表联络站是舆论宣传、政策解释、学习交流、视察调研、化纠止纷的重要平台,在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好“两个关系”。
处理好与乡镇(街道)信访室的关系。代表联络站不处理群众个人信访件,只受理一定区域或者面上的共性问题。此外,信访室是政府部门下派机构,代表联络站则是人大系统的基层阵地,两个分属不同的制度设计。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功能定位,不能把代表联络站变成第二信访室。
处理好与乡镇(街道)基层站所的关系。代表联络站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共性问题送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属于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交当地政府一般是乡镇(街道)基层站所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说代表联络站与乡镇(街道)基层站所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同时也要寓支持于监督中,依托基层站所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作者:陈方慧,摘自浙江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