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航空出行的安全性分析

2020-08-19 07:57重庆机场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民航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航站楼客运旅客

重庆机场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徐 敏/文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朝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复工复产、经济恢复,交通要先行。面对复工复产对疫情防控带来的新压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航空出行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

出行环境

在全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要求下,除私人交通工具外,旅客无论搭乘何种公共交通工具,必然要经过三个场景:出发地等候区、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候区。航空客运、铁路客运和汽车客运作为最常见的交通方式,其出行环境安全性比较如下:

(一)出发地/目的地等候区的出行环境

在航空客运、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三种交通方式中,旅客必经的出发地/目的地等候区分别是航站楼、火车站和汽车站。借助互联网对这三类等候区的调研结果,得到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健康安全保障措施如表1所示。

因为疫情防控对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环境安全性有强制且严格的要求,所以其在体温检测、消毒、保洁和有害垃圾处理(疫情期间的有害垃圾主要指丢弃的口罩、护目镜或一次性手套等)等方面都采用了相应的防疫举措,确保旅客健康安全。在通风效果上,机场航站楼和高铁站由于建设和运营标准较高,效果好于普通火车站和汽车站。此外,按民航局的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在旅客进出机场时,民航各地机场加强了通风和消毒,同时紧密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旅客体温检测工作,做到应查尽查。对于发热旅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CAPSE(民航旅客服务测评)发布的“COVID-19”疫情期航空旅客乘机需求报告指出,旅客对机场航站楼的多项措施都给予好评,如69%的旅客认为机场体温检测服务流程顺畅,无大量旅客聚集,49%的旅客对公共区域尤其是洗手间等进行多次消毒给予好评。从等候区的整体水平上来看,航站楼和火车站可以较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勤通风的要求,但汽车站则存在建设和运营标准参差不齐,尤其在北方地区还要兼顾保暖与通风的双重要求,所以整体水平不如航站楼与火车站。

在实际运营中,以重庆江北机场为例,在通风方面,通过增加航站楼内新风供送量,对中央空调的滤网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等措施,确保航站楼通风透气。重庆江北机场增加了航站楼的新风换气量,对122个空调机房、1万多个出风口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每天清洗空调过滤网800余片,确保了 T2、T3航站楼通风透气,让航站楼“健康呼吸”。

(二)交通工具的出行环境

表1:出发地/目的地等候区的出行环境安全状况

在航空客运、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的交通方式中,旅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分别是飞机、火车和汽车。互联网对这三类交通工具的调研结果见表2所示。

表2:交通工具的出行环境安全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长途汽车在空气置换效果方面不佳,一般都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主要指空调和风扇)的方式进行空气置换。2月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即将到来的返程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表示,对于乘坐长途客车返回工作岗位的人群,建议隔位而坐,分散去坐,负责人同时建议长途汽车隔两个小时到休息区休息,不仅仅是休息,主要是要开窗通风。

而目前我国铁路运营的旅客列车主要分为动车组列车、普速空调列车和普速非空调列车三种类型。动车组列车主要采用顶部送风、底部排风的通风方式,少数采用顶部、侧向同时送风,底部排风方式。普速空调列车采用顶部送风、端部回风方式。所有动车组和普速空调列车均能够持续实时供应新风,空气清洁度、新风量、空气粉尘浓度、温度均匀性、温湿度等技术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普速非空调列车主要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此外,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表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铁路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旅客列车通风消毒,优化动车组列车通风。针对少数采用顶部、侧向同时送风的动车组列车,组织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空调供风系统控制策略,提高了顶部送风量比例,能有效防止空气交叉对流循环。对所有动车组列车,最大限度增加新风供应量,不同车型的新风供应量提高了17%至33%。动车组列车各车厢每隔5至10分钟可完成一次新风换气。

飞机上的通风系统则具有阻绝病毒传播作用。在2020年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飞行标准司负责人对此做了详尽的说明。通常情况下飞机客舱每2~3分钟将置换一次空气,每小时置换20~30次。飞机通风系统主要使空气上下流动,不是前后流动,这种循环方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病毒在飞机上扩散的可能。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飞行中使用最大通气量,同时增加对飞机的消毒频次,优化机上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飞机上还配备了防疫包等应急医疗设备。

除此之外,在进/出空气的过滤上,飞机还采用了“高效微粒过滤”(HEPA)的设备为乘客“保驾护航”。目前大多数服役的波音和空客飞机都有HEPA。波音公司维修手册指出,HEPA能有效捕获0.003~10微米的颗粒,对于0.3微米污染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9.97%。空客公司在2020年1月23日也发布了针对武汉疫情的技术文件,认为飞机的HEPA可以过滤掉99.99%的病毒和细菌颗粒。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病毒(2019-nCov)尺寸约为0.1微米,HEPA系统具备拦截新冠病毒的能力。此外,HEPA空气滤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被截留在空气滤的病毒,较短时间后便会丧失活力。HEPA空气滤与医院器官移植、烧伤治疗等关键病房所使用的空气过滤类似,其过滤效率远高于其他运输工具。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官网上也对航空出行过程中传染病的传播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图1),即针对任何传染病,乘坐飞机时,乘客被感染的几率非常小。

第一,在动力机制方面,动力源对于学校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影响最大。高校面临着观念陈旧、知识更新不及时的困难。其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结果是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与企业需求不一致。

人员密度比较

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出行中,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公共场所必须要降低人员密度,避免人流聚集,而这项要求在交通出行上更为重要。

(一)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

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是指在交通出行中,航站楼、火车站和汽车站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中的旅客数量,这个指标能够非常好地反映交通出行中公共场所的人员密度。对旅客来说,优选人员密度低的公共场所,接触病毒的概率相对也较低。

由于汽车站的分布较散,数据公布较少,抽样选取全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15个城市的机场和火车及高铁站。样本既包含了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也包含了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对于数据的选择,考虑到每年春运期间是交通运输公共场所利用最充分的时段,同时也能够避开某些月份不同交通工具的淡旺季差异,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上2019年春运40天(2019年1月21日至3月1日)的城市或交通部门的报告,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一、二、三线城市,还是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地级市,大多数城市的机场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均小于火车站及高铁站。样本中仅有万州机场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小于火车站及高铁站,主要原因是万州五桥机场建成于2003年5月,而万州北站于2016年9月才建设完成,开设的铁路线路基本都是前往成都和重庆沿线,航空客运与公路客运则承载了更多的外向客流。机场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小于火车站及高铁站,这意味着在航空出行的手续办理和候机乘机环节中,旅客有更大的自主权避开人群,保持距离,提高自身健康安全。

表3:全国抽样城市航空及火车高铁出行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

此外,机场为防止人口聚集情形的发生,严格控制人员之间以及航空器之间的距离,降低人员密度。例如在旅客办理多项乘机手续方面,重庆江北机场在值机柜台、安检柜台、登机口等旅客必经场所,制作了排队指示牌,引导旅客采用间隔一米以上的“新队形”排队,拉开安全防护距离(图2)。

在航空器的机位安排上,也做到时间和空间的分散,重庆机场充分结合生产运行实际,在满足防疫人员、物资运输任务航班需要的前提下,整体把控机位资源,尽量分散安排出港机位,避免多航班聚集在同一片登机区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二)交通工具人员承载方式

在航空客运、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的交通方式中,借助互联网调研结果,得到在所搭乘的交通工具中人员承载方式如表4所示。

在疫情防控期间,乘坐飞机、火车和汽车出行采取隔排就坐的方式,保持旅客之间的有效间距。例如在旅客乘机出行期间,各大航司和机场都倡导旅客乘机隔排就坐。根据航班客座情况,将每排座位的中间位置锁定,尽量安排旅客隔座乘机并严格控制摆渡车上人员密度。在2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春运错峰返程疫情防控问题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表示,为保证旅客安全,列车的客座率将控制在50%左右。座位安排方面,三种交通工具都采用了隔座安排的方式。空间延展性是指交通工具载客量50%以下时,人员间距的可扩展性,由于运输量从大到小分别为火车、飞机和汽车,所以空间延展性的程度从高到低也分别为火车、飞机和汽车。

表4:飞机、火车和汽车人员承载方式

单位出行耗时

在交通方式中,航空是运行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飞机也是平均出行时间最少的交通工具,尤其是800公里以上的行程,其优势更为明显。2018年航班飞行时间报告运力前100位的航线中(图3),84%的航线航班飞行时间在1小时至3小时之间,而飞行时间在1~2小时的航线数量最多,达到48个。

高铁、汽车则运行速度较低,旅客单位出行耗时则相对较高,接触病毒的机会也相对较高,感染病毒的概率则相应上升。

科技应用程度

在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做好消毒防护和降低人员密度之外,还有一个重点要求就是尽量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应用各类科技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和无人化则能减少由于直接接触导致的病毒传染。

尽管各类智能化与无人化技术在交通领域有着很多实践,但在航站楼、火车站与汽车站的应用程度显然不同。从总体应用程度上来看,航站楼和高铁站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应用场景也较为丰富,如表5所示。

表5:智能化与无人化应用状况

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交通出行场景中,都应该尽量避免面对面的接触。机场一直以来都是智能化和无人化应用的前沿阵地,国内多数干线机场都已经大量使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无人值机、无人行李托运、无感安检、无感乘机以及无感体温检测等。如重庆江北机场的自助选座+自助登机牌办理+自助行李托运(图,4)保证旅客办理乘机手续全部流程的无人化。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登机口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图5),旅客登机时仅需面对屏幕便可实现快速登机。

在疫情防控期间,重庆江北机场按照防控要求,对进出港旅客实行无感体温检测(图6)。

高铁站为了提高检票效率,方便乘客通行,也已采用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系统,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代替人工手动检票,缓解人流高峰给车站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

保障与应急措施

在飞机出行、高铁出行和客运汽车出行中,前两者的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相对完善。首先,在民航局的强调下,各运输航空公司都加强了国内航班旅客信息的收集工作,统一填报旅客信息登记卡。其次,各地机场针对本次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方案,如重庆江北机场制定了《重庆机场集团工程建设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试行)》,要求各保障单位围绕旅客防控、员工防控、安全防控等主要任务,加大防控力度,确保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各大航司的应急预案中,若在飞行途中发现可疑发热旅客,条件允许时,将客舱最后三排座位设立为应急相对隔离区,并将可疑发热旅客安置在右侧靠窗位置,以便尽可能将其呼出的气体直接排出机外,此外还会将客舱后部右侧的盥洗室设置为隔离人员专用区域,以避免交叉感染。

而高铁出行中,除了客座率被控制在50%以外,还在火车后部区域预留一部分空间,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可暂时隔离,避免交叉传染。掌上高铁App还上线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铁路车次疫情实时查询”系统,方便旅客查询铁路车次疫情信息,并向确诊患者同车次旅客推送通知消息。通过该系统,旅客可以主动查询自己乘坐的车次是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不仅如此,旅客授权行程实时监控后,系统会对近30日的火车行程进行检测,如有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者同乘车次,掌上高铁将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和消息通知提醒旅客,提升病毒防范的效率,减少疫情的扩散。应该说,这些举措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毒的传播,保证旅客的出行安全。

结论:

基于以上五点分析,航空出行和高铁出行是疫情期间安全性相对较高的交通方式,而航空出行在交通工具的出行环境安全性、等候区面积与客流比、单位耗时等方面又较高铁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尤其在800公里以上的远距离出行中优势更明显。

猜你喜欢
航站楼客运旅客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非常旅客意见簿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我是人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给小旅客的礼物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