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经营的“铁三角”

2020-08-18 06:34彭剑锋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8期
关键词:铁三角领导力企业家

彭剑锋

企业运行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一个是经营客户,另一个是经营人才。所有的企业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上。那么,企业应当如何经营客户?又如何经营人才呢?

经营客户最核心的逻辑在于经营人。我们为客户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背后是人,是人力资源的效能,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的背后是人才,人才的背后是企业的人才机制、人才制度、人才系统。从这个角度我们提出,在所谓共享经济和产业互联网时代,人才是客户,客户也是人才,客户也能转换为人才。

比如,现在很多“粉丝”既可以参与企业的产品升级,也可以参与企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推广。这时,客户或粉丝也就变成了企业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客户是企业大的人才体系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企业也都提出,要把人才当成客户来经营。

人才经营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始终,最起码要包括三个要素——

要素一:知识的经营

我们知道,人才并不是企业固有的财富。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共享经济时代,人才的流动性越发明显。早在1997年,华为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增长要优于财务资本的增长的概念,更提出了知识产权领先发展战略。在华为并不是以人力资本领先打天下的,而是凭借知识产权领先、知识管理领先赢得的先机。正因为如此,我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与知识产权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文化。当企业拥有了文化和知识产权,拥有了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形成了别人拿不走的财富。有了这笔财富,即使人才走了,知识也会留下来,并使企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使竞争对手无法模仿,这就是知识管理。所以,在华为尽管也会人才流失,但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它拥有优秀的知识管理體系。

知识管理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四个向度:

1.个人知识公司化。如何把个人头脑中的知识转化为公司的公共知识?如何使个人知识公司化?这是未来企业平台化管理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隐性知识显性化。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有很多优秀的经验积累。不论是小米、乐视还是阿里,尽管它们靠商业模式创新赢得了市场,但最终绕不过三项指标:成本、质量、交付期。而企业在保持产品品质稳定,保证交付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还要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最终离不开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是绕不过去的传统企业赢的道理。过去的制造企业是靠营销模式创新赢得市场的,但是产品未必行;互联网企业过去是靠商业模式创新崛起的,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大的管理问题。而管理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积累。管理的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可复制化,一定来自于积累、来自于知识管理、来自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3.建立共享知识系统。一个企业如何做到知识共享、信息共享?是通过共享的系统知识平台,使每一个人的能力得到放大;

4.建立知识的应用、转换与创新系统。知识管理的要素是如何提高知识的运用、转换与创新能力。而企业内部如何进行知识的运用与转换?如何真正做到创新驱动?首先是知识的运用与转换体系的建立。将人才从职能管理层面上升到经营层面,就是要通过人才的经营,充分激发和挖掘人才的内在价值创造潜能,使每一个人才都成为价值创造者并有价值地工作,提高人才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度,在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组织知识与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

总之,在人才的经营方面,企业最大的财富是知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别人拿不走的财富。

要素二:能力的经营

一个企业的能力建设,除了领导力之外,还包括业务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就涉及专业队伍的建设、业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也就是所谓的能力经营。

能力的经营是指如何使员工的能力能够跟得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其方式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能力的引进,即企业从外部引进自己所缺乏的能力。就像有些企业从全球各个企业去挖人才一样;第二是企业自主培养能力。要使企业现有人才的能力能够跟得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打造能力的发展系统。

因此,我们现在特别强调两个链条:人才供应链和能力发展链,通过这两个链条打造能力系统,满足企业战略和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与领导力、知识、行动的学习、培训系统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如何通过行动的学习,使得企业高管能够跟得上公司战略和业务拓展的要求,能够跟得上客户需求对企业的能力提出的挑战。企业的核心能力是领导力,领导力又包括两个层面:

1.企业家的领导力

一个企业能够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领导力。企业家能力封顶理论认为,企业家的领导力是不能改变的,除非企业家能够自我超越。针对企业家的能力,我们提出过企业家的“八大自我超越”。企业家能否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是否具备自我批判精神,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这是企业能否走向新的历史时期的关键因素。

2.管理层的领导力

针对高层管理者,也有三个要素:使命、责任和能力建设。

1)使命。企业高管层的共同使命是什么?他们能否融入企业,跟企业家一起打天下?人在为使命而奋斗的时候才会有激情,所以针对高管层,有的企业提出了做“激情奋斗者”。所谓激情奋斗者,就是有使命感的奋斗者,而不是为了钱而奋斗的人;

2)责任。尽管企业高管在不同的专业职能下,分管不同的业务,但企业的战略目标一旦确定,每一位高管要能够勇担责任,能够扛起目标。无论老板个人的使命感有多强烈,他的能力有多大,每天也只有24小时,如果没有高管层的分担,老板一个人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持续做大做强。所以企业的使命、愿景及其阶段性的目标,都需要有高管层的共同分担。这就需要高管层建立起责任意识,企业建立起责任担当体系,它与企业的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和人才管理机制是一体化的。为什么很多企业提出,高管的责任大于能力?因为责任是能力的前提。一个人能力很强,但没有责任感,他就不可能为企业做出贡献,甚至还会为企业带来损害;

3)能力建设。领导力建设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能力建设,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对于高管而言,他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要对干部提出一种什么样的要求?企业如何使每条业务线、每一个人的能力发展能够符合企业的战略和业绩要求?这一点,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向华为学习,对干部的能力要求做出界定。

要素三:心理资本经营

经营心理,是指对心理资本的经营,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提出的重要理念,并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如何满足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如何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去搭建一个舞台?如何为人才的价值创造提供好的激励措施和薪酬福利政策呢?为什么很多企业给了员工很高的薪酬,但员工还是不满意?也许是因为分配的不公平,也许是企业所提供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让员工没有好的感觉、体验。当我们把人才视为客户,就要向人才提供好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换言之,企业的人力资源产品要有产品属性、客户属性,要让人才有价值体验,从而强化人才对企业的心理认同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尤其要进行员工心理资本的经营。

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有驱动力的企业文化,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生态,让员工进入企业之后能够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能够融入公司文化之中,能够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兴趣、有乐趣地工作,并提高他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现在的人才流动很快,但是企业还是要设法留住那些最需要的、最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才,同时不断将不需要的人从队伍中清除出去。这些都属心理经营的范畴。

总而言之,做企业是在经营客户、经营人才,经营客户最终也是经营人。上述人才经营的三个要素: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心理资本经营管理,构成了人才经营的“铁三角”,即知识的经营、能力的经营、心理资本的经营。它与文化管理、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与企业的整个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猜你喜欢
铁三角领导力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
“铁三角”亮相“广州展”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常见“铁三角”问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