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寿军
小时候,对年的盼望总是那么强烈。像沙漠中久渴的旅人对水的渴望一样,一旦看到水流,就兴奋地跑过去。离水越近,对它看得越清楚,心中就越是焦渴难耐。我们对年的渴盼也是这样。
进入腊月以后,我们逐渐从父母备年货的操持忙碌中,嗅到了年的味道。日子成了倒计时,我们每天都要站在小板凳上,翻数着墙上挂着的越来越薄的日历,在甜蜜而焦灼的等待中打发着时光。好不容易捱到了关键的腊月二十九,我们看到年已经微笑着站在小村的路口了。整整一天,我们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每一想到明天就是年了,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甚至在夜里都激动得无法入眠。年真是个顽皮而又可爱的家伙,像箱子上的座钟一样,嘀哒、嘀哒,总是那樣步履缓慢。昏暗中,外屋鸡笼里的大公鸡在沉默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嘹亮的啼叫,年终于欢天喜地地来了。室外已稀稀落落地响起了鞭炮声,传入山谷又回荡在村子上空。我们从床上弹起来,高高兴兴地同父亲一起满墙贴那已偷看过多次的年画。画上有怀抱鲤鱼的童子,有漫步在荷花池边的仙女,有鸟语花香的春的世界……贴上年画屋子立刻也亮堂起来。
匆匆而又简单地吃完早饭,父母一同扎进厨房,极尽心思地准备着一年中最丰盛、最精美的团圆饭。按照惯例我又和姐姐一起清理院子,收拾房间。弟弟们欢跳着在屋子内外互相追逐嬉闹着。屋子烧得很暖和,父母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平素少有的笑,还时不时地吩咐我们递这找那的。随着他们有进展的忙碌,厨房升腾起一缕缕的蒸汽,或是油烧开后冒出的一片青烟,香味也跟着一阵阵地飘出来。年就这样祥和地在屋内屋外打转转。
待一切活都做完了,已是中午十二点钟。桌上摆满了平日里难得见到的佳肴。饭前父亲总是让我们先到院子里放上一挂鞭炮的,大弟用一根木棍挑起一挂上千响的鞭炮,二弟用父亲的烟头点燃后,迅速躲到一边和我们一起用手捂着耳朵,幸福地倾听鞭炮那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听年的声音。待地面已是落红缤纷时,我们欢快地跑进屋,赶紧捧起那碗一年中唯一能吃上一顿的大米饭。那有着地道东北风味的蘑菇炖小鸡,那踏遍千山万水也难以忘怀的川味扣肉,是每年的餐桌上都不可缺少的菜。那鱼肉的香味、那干炸肉段的香酥、那米饭的滑腻柔软,让我们等待了长长的一年,终于可以尽情享用了。肚子撑得圆滚滚的,还是舍不得放下筷子。
午饭过后,我们满心欢喜地穿上已试过多次的新衣服,头上扎着用积攒了多日的零钱买的鲜艳的绸子,兜里揣上糖块和瓜子,欢呼雀跃地上东家西家去串门,去看看小伙伴们是否也吃完了团圆饭,再逐一相约着一起满村、满院子疯跑。我们就是高兴快活,我们的每一声喊叫,每一个笑声都是发自心底的,都融入无尽的喜悦。此时,在这个村子里,我们是最自在、最逍遥的,甚至都不知天高地厚了。
入夜,群星闪烁,家家都慷慨地让所有的屋子甚至是仓房都灯火辉煌。几乎家家的院子里也都亮起了贴着“福”字的冰灯。这还不算是最风光的呢,好戏连台,等到盏盏灯笼被点亮后,都升上了高高的木杆,放眼望去,那些灯笼形状各异,有的是闪闪的红星,有的是条乖巧的鱼儿,有的是只活灵活现的鸟儿,而绝大部分是柿子形的。千姿百态的灯笼都泛着一团鲜红醒目的光芒,飘浮在深邃的夜空中,群游于村子上空,比得天上的星星都黯然失色。我们嫌在家里玩还不够尽兴,就在空罐头瓶里点根小蜡,再拴上绳子,提着满村去游荡。但是不管我们多么贪玩,不管我们走多远,都惦记着在半夜十二点前赶回家,吃母亲包的有些里面还有硬币的饺子。母亲说谁吃到硬币,这一年都将交好运。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窗外夜空中火光四溢,家家都响起了长久而细碎的鞭炮声。这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经久不息。听母亲说,爆竹能驱走恶魔和霉运,能带来好运,所以每年的除夕夜,我们家放的鞭炮都格外的多。屋外,又陆续传来二踢脚的巨响,还有各种烟花“嗤”的一声在冲上天空的瞬间,开成各种颜色的花,把夜空都照亮了。这景象真如我家对联上写的那样: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衬着红红的灯笼,整个天空,整个夜晚都是那么热闹非凡,那么艳丽多彩。我多么希望这夜晚,这美丽的夜空能够久驻人间啊!
正月初一,母亲早早起来煮好了饺子,千呼万唤催我们起床去拜年。外屋谁家的孩子已推门而入,说着“叔叔、婶婶过年好”之类的拜年话,父母喜笑颜开地劝那孩子吃糖嗑瓜子。听到这声音,我们的睡意全跑了,又兴奋地爬起来匆匆洗把脸,顾不上吃饭,便率领着弟弟们从邻居到亲朋,凡是与我家有交情的人家,都去一一拜年。尽管外面很冷,天空还飘着玉屑似的小雪花,小村的大街小巷却是人来人往,异常的热闹,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身的新装。有些成人穿的虽是几年前的衣服,却也是压在箱底轻易不敢穿的中山装或呢外罩。人人脸上都带着笑,见面后都十分礼貌地寒暄着,说着祝福的话,像久别的朋友一样。家家的大门也都热情地敞着,正门都倒贴着大大的“福”字,很喜气的。许多人家春联的横批是“春满人间”,这是对此时周围气氛的写照。
初一的晚上人们仍要放鞭炮、点灯笼。初一过后,那鞭炮声仿佛累了,日渐稀疏起来,夜晚的灯笼也越来越少了。初五“捏小人”,人们都要包饺子,十五人们都要吃元宵,这两个重要的节点人们也要放些鞭炮、点上灯笼。这段日子,我们心中的喜悦一天天地淡下去了,因为年正一点点地离我们远去。正月十五过后,年彻头彻尾地走了。一些纸糊的灯笼依旧悬在空中,经风吹雪打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而红绸做的灯笼早降下收藏起来留做下一年的春节用。
望着空荡荡的天空,以及家家大门上随风舞动的有些已被风撕掉半截的对联,听着萧萧的寒风,我们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而惆怅和失落却日益强烈地占据了心房。那常年累月都要吃的却不爱吃的粗粮咸菜又堂而皇之地上了餐桌,父母又照例板起了僵冷的面孔责令我们读书、做家务,又开始吝啬地算计着每一滴油、每一分钱。
欢乐和幸福消失得如此迅速,希望又变得遥遥无期,因为下一个春节还有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