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后,我们知道了光学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中。因此,我们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决定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对这些应用进行实践探究,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的应用原理。
1.通过实验和所学光学知识,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为什么要用凸面镜?
问题二:汽车头灯里的装置是一个凹面镜,应用的光学知识是什么?
问题三: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公交车或大型货车的前挡风玻璃为什么是竖直安装的?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光学知识在汽车中的应用,以拓展知识面,主要有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四:汽车头灯为什么总要使用带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问题五:为什么汽车的雾灯和转向灯都使用黄色灯光,而刹车灯和夜行示廓灯都采用红色灯光?
3.把活动过程和结论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和同班同学分享我们的实践成果,共同巩固知识,共同进步!
1.制定活动计划,明确个人分工。
2.找物理老师借实践活动所需的光学器材(凸面镜、凹面镜、茶色玻璃板、蜡烛、火柴、光源),准备作图工具和白纸。
3.查阅资料。(可利用学校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以向物理老师请教)
1.进行各个问题的实验、探究、查阅、总结。
问题一: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为什么要用凸面镜?
(1)实验观察:我们找到一面凸面镜和一面平面镜,观察对比后发现:物体通过凸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而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凸面镜的视野范围要比平面镜的更大。
(2)作光路图:根据所学的光的反射定律知识,我们作出了凸面镜的光路图(如图1)。
(3)总结结论: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根据“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知识,来自更大范围景物的光能进入司机的眼睛,使司机看到的范围更大,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
图1
问题二:汽车头灯里的装置是一个凹面镜,应用的光学知识是什么?
(1)首先我们进行了实验,利用“强光源”发出平行光束,照射到凹面镜上,发现凹面镜将平行光会聚到了一点。
(2)我们作出了凹面镜对光的作用的光路图(如图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到凹面镜表面,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3)我们又作出了汽车头灯反光示意图(如图3),发现汽车头灯的反光装置——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
(4)总结结论:汽车头灯的反光装置应用到的光学知识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问题三: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公交车或大型货车的前挡风玻璃为什么是竖直安装的?
图2
图3
首先,我们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重新做了“平面镜成像实验”(如图4),在甲步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乙和丙两个步骤,发现如果玻璃板竖直放置,蜡烛的像会成在玻璃板的正前方,而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则蜡烛的像会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或斜下方。于是,我们马上得出了答案: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车内物品及人的像会成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而倾斜安装就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除了有为了行车安全的光学知识外,还包含减小风阻的力学知识)
当夜间行车时,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会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驾驶员不会因为反射光而受到干扰,从而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大型货车或公交车前挡风玻璃不太倾斜,因为车内物体的像虽然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但是大型货车或公交车驾驶室比较高,司机看前方道路时要俯视,物体的像几乎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问题四:汽车头灯为什么总要使用带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可知,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和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如图5)
图4
图5
问题五:为什么汽车的雾灯和转向灯都使用黄色灯光,而刹车灯和夜行示廓灯都采用红色灯光?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在学校图书馆检索查阅资料,解决了心中的疑问,原理是这样的:汽车的雾灯、转向灯的灯光一般都采用黄色的,主要是因为黄色的光穿透力最强;汽车的刹车灯和夜行示廓灯的灯光都采用红色的,主要是因为人眼对红色最敏感。
2.制作PPT 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达到知识的共享。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受益匪浅,从活动的计划、准备到实施、制作PPT、展示,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极大地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但受到一些外部条件和中学生认知的局限,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是限于查阅资料,并没有做细致的实验和求证,会有些遗憾。不过,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随着我们认知水平及各方面条件的提升,我们一定会在实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