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勇,聂容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4医院神经康复科,广西桂林541002
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患者,且其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脑卒中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偏瘫,而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因此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病死成为医学治疗中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因此,该文选取该院在2016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00例。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性44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在(62.6±2.1)岁;其中63例脑梗死患者,37例脑出血患者。参照组男48例,女性52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在(60.01±1.9)岁;其中71例脑梗死患者,29例脑出血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抗凝、保护脑细胞、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及血压、溶栓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神经康复疗法。
①肢体功能训练。患者早期需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各种肢体功能训练,在关节活动度训练中,主要包含了背伸牵张练习、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而平衡功能训练有患侧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以及坐站位的平衡训练等。日常的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即患者日常的上下楼行走、进食、穿脱衣、洗漱等。在协助患者实施肢体功能训练时,必须要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情定制化不同的训练方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训练期间可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其训练方法及频度进行适当调整。
②电针治疗。选取患者的穴位实施电针治疗,包括太冲穴、太溪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风市穴、环跳穴、外关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内关穴、尺泽穴、上廉泉穴、翳风穴、金津穴、玉液穴、印堂穴、百会穴、风池穴等。依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取上述穴位中的6~8穴,进针得气之后,取电针治疗仪实施电针治疗,其输出电流的强度依据患者自身的耐受度为准,治疗25 min/次,一周行6次治疗。
③小针刀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对患者进行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在患者病变部位以X片进行针刀切入,进行横行剥离、纵行疏通,进而切开松解,促使患者改善肌力平衡。若是痉挛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可在一周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
④心理疏导。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其出现的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进行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⑤训练言语功能。针对患者出现的失语症进行程度评析,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合的言语训练方法,逐步有效地进行训练。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抑郁和焦虑情况。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在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评分降低在46%~90%之间。②有效:在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评分降低在18%~45%之间。③无效:在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评分降低在小于18%或者痛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量表评价,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活动能力采用ADL量表评价,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抑郁和焦虑情绪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评分越高,抑郁和焦虑情绪越严重。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参照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1,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观察组ADL评分(75.49±11.63)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6,P<0.05),NIHSS评分(15.48±1.96)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9,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AD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AD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22.44±2.72 22.06±2.84 0.966 0.167 19.62±1.83 15.48±1.96 15.439 0.000 42.52±11.58 41.80±10.95 0.452 0.326 52.65±10.84 75.49±11.63 14.366 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评分(20.24±2.65)分、焦虑评分(23.26±2.25)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9,10.323,P<0.05)。见表3。
表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组别抑郁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焦虑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37.02±4.91 37.23±4.26 0.323 0.374 25.16±2.86 20.24±2.65 12.619 0.000 36.78±4.54 36.04±4.72 1.130 0.130 26.92±2.74 23.26±2.25 10.323 0.000
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常见症状之一就是偏瘫,发病时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临床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降血压等对症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对于偏瘫却无法产生较好的效果。同时在以往的案例中,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出现否定疗效、对抗治疗、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隐患及行为,严重的更可能发生精神疾病[4]。
综合性神经康复疗法包含了功能训练、小针刀治疗、电针疗法等神经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证实,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疗法可以帮助老年偏瘫患者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加快建立脑组织中侧支循环,对患者病灶周围的脑组织起到保护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中功能训练运动肢体、牵拉肌肉可将患者本体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逐渐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元功能,同时又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生理功能衰退,保持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小针刀治疗和电针疗法可扩张局部区域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神经功能,并刺激偏瘫肢体神经,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6]。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参照组81.00%(P<0.05),观察组ADL评分(75.49±11.63)分高于参照组(P<0.05),NIHSS评分(15.48±1.96)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评分(20.24±2.65)分、焦虑评分(23.26±2.25)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张姗姗[7]对研究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SAS评分(20.1±1.2)分和SDS评分(22.2±2.1)分低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15.5±2.0)分低于对照组(P<0.05),胡庆华[8]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的试验组ADL评分(77.12±12.85)分高于常规组,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