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景观设计分析

2020-08-17 16:10肖沙沙喻梦杰刘菡吴铁明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入口

肖沙沙 喻梦杰 刘菡 吴铁明

摘 要: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而独特的作用。以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设计为例,对入口空间的尺度、空间序列、功能设置、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景图和植物配置平面图,探讨分析公园入口的植物配置,可供相关入口景观设计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园 入口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志码:A

Landscape Design Analysis of the Entrance of Changqiao Strea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ark in Hangzhou

XIAO Shasha,YU Mengjie,LIU Han,WU Tiemi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he entrance space of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part, which plays a key and unique role in urban park. Taking the entrance design of Hangzhou Changqiao Strea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ale, spatial sequence, functional setting and visual effect of the entrance space, and discusses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of the park entrance through the real picture and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plan,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entranc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Urban Park; entrance; landscape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園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闲、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1]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公园的形象标志,往往给游人以公园的第一印象。游人通过公园入口进入城市公园,在这简单的行为过程中,入口空间发挥着交通的作用。但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入口空间如何提醒游人这是通道;如何凸显本身公园特色;如何处理公园与城市的边界;如何使游人在心理上完成由城市进入公园的过渡,这是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一系列空间序列完成的[2]。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北侧,南至玉皇山脚慈云岭,北端接入西湖,西侧与南山村居民点阔石板路毗邻,东接玉皇山路,占地约5.4 hm2,地块呈南北方向,狭长约600 m,东西方向较窄,平均约90 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3](图1)。公园呈带状,为便于游人进入公园,公园东西两侧多开入口。每个入口虽宽度均仅数米,但由于设计得宜,使得每个入口功能完善、景致优美。

本文以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为例,对其入口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功能设置、视觉效果、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联系公园实际情况,探讨其实际效果。公园西侧与南山村居民点毗邻,东侧接城市干道玉皇山路,本文主要以人流量更大的东面入口为研究对象。公园东面共设5个入口,大小不一,其中两条车行通道贯穿东西。设计师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人流量多少设计入口大小。本文将公园分为主入口和多个次入口进行讨论。

1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

1.1 主入口

1.1.1 主入口空间尺度

主入口位于公园东北角,宽度为22.8 m,进深22.2 m,是一个平面近似正方形的入口小广场。广场中部有一高于地面30 cm的木平台,长宽各为13.2 m和10.2 m,其下为调节池和沉砂池。长桥溪水系在此通过调节、沉砂后,对注入西湖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从而达到排入西湖的水体标准。广场南北侧为12 m左右高的雪松(Cedrus deodara),东西两侧分别为约2.2 m高法国冬青(Viburnum odoratissimum var. awabuki)绿篱墙和6 m高左右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同时公园外部东西侧高大的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acerifolia)及群山使得空间限定在视线上得以延续(图2)。由此,整个广场空间尺度符合芦原信义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到的:21.6~27 m是舒适亲密的外部空间尺度,而D/H(D为实体界面或标志物的高度,H为游人与参照物的距离)在1与2之间时空间平衡,是最紧凑的尺寸[4]。该空间在尺度上营造了舒适亲密的氛围。

广场毗邻玉皇山路宽度达到22.8 m,但利用植物遮挡,仅留出宽约4 m的通道供通行。一方面是为保障游人安全, 因为毗邻公园西侧的玉皇山路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无物理隔离,两者在同一平面上,植物绿墙和小尺度入口有利于防止车冲撞进入公园;另一方面空间限定能有效的营造私密感,这有利于游人尽快地完成心理过渡。

1.1.2 空间序列

主入口利用植物绿墙,地面铺装和隔离墩以明确区分公园内外。游人由4 m宽小口进入“大”广场空间,再经由4 m宽台阶出广场空间,将游人向南北两方向导流,短短几步,空间由小窥大,再从大及小,空间感受变化丰富,能提升游览体验。

1.1.3 植物造景

广场为四面围合的“口型”植物空间,空间范围明确而完整,具有内向的品质,是封闭性最强的植物空间类型[5]。入口东侧为2 m高的法国冬青绿篱墙,其中间植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L),规整的绿墙与街道自然式的植物种植有了区分,但在整体上又协调一致。绿墙一方面使得公园与城市有了实质隔离,另一方面该绿墙限定了人行道空间,使得街道景观得以完整。入口左右2边分别种植一株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一丛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作为入口提示。每逢3月中旬,正对入口的樱花花团锦簇,在清翠背景的映衬下绚丽夺目(图3)。而东西两侧雪松顶部尖塔状的枝梢营造了良好的天际线,使得方正的空间限定在竖向上有了跳跃感。

色彩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观赏特征之一,城市园林景观色彩可以分为构筑物固有色彩景观和有生命活体植物的季相景观,园林植物的叶子,花朵和果实的颜色共同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画卷,丰富了城市景观[6]。分析各入口主要观赏植物花期,果期和植物的色叶观赏时期(包括常色叶类、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秋色叶类、斑色叶类等),并绘制图表(表1、图6、表2)。主入口利用植物丰富的色彩变化,打造了四季美景。入口空间使用雪松、法国冬青、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颜色均属于深绿色系,为四季各色鲜花营造了绝好的背景板。粉色樱花在春季成了绝好的点景树,紫薇则在夏季吸引游人的目光,秋季橙黄色的樱花叶片也是点睛的景致,在深绿的背景板内亮眼非凡。分析各入口每个月主要观赏植物季相情况,发现主入口在6月份开花植物种类最多,达到5种,分别为南天竹、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紫薇、麦冬和法国冬青;而9-10月结果植物最多,适宜观果,有南天竹、紫薇、麦冬和法国冬青。

1.2 次入口

1.2.1 次入口a

次入口a宽度约2.2 m,入口呈线形,两侧列植海桐和杨梅(Myrica rubra)(图4)。浓密的杨梅树冠使得游人视线被限制,此时路面宽2.2 m,植物遮挡长度约为6 m,D/W的值约为2.72,水平视线夹角远远小于45°。随着继续往前,水平视线夹角慢慢变大,两侧视野缓缓打开,空间变得开阔,植物从规整的列植变成自由的散点植,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增加了诸类各色花卉,并种植了大量的花灌木,如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 )、紫薇、喷雪花(Spiraea thunbergii)、日本晚樱、山茶(Camellia japonica)等,色彩由深色系转为浅色系。色彩与空间的双重对比使得公园的气氛一下子清晰明确了起来 (图5)。从入口起始端看,直向视野较长,设计师通过设置多个景观兴趣点,如造型与色彩多样的植物和横跨溪流的小拱桥,使景观变得丰富。入口视野尽头种植一株日本晚樱,在周围深绿色植被的对比下显得突出,吸引游人进入公园。

由次入口a主要观赏植物季相分析表格(图6)可以得知,入口观赏效果最好在4-5月份,此时能观赏到共10种植物花期和2种植物新叶有色类。分别有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红叶石楠(Photinia × fraseri ),中国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喷雪花,山茶,日本晚樱和桃(Amygdalus persica)等。其余每个月均有开花结果或叶色有别于绿色植物,为景观增添了很多色彩。

1.2.2 次入口b

次入口b宽度约2.6 m,入口呈线形,设计使用麦冬、无刺枸骨(Ilex cornuta var. fortunsi )、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中国石楠等颜色清幽苍翠的乔灌围合限定空间,使入口空间清晰明确。同时木门造型质朴,整个入口空间氛围低调宁静(图7)。木门置于通道中部,而非入口起始端,这就将直行通道分为2个空间,一个是从入口起始段到木门,这是从城市进入城市公园的通道,是城市干道与城市公园的缓冲地带;一个是木门后的空间,从这里是真正进入城市公园。在这里,木门既是装置艺术,也是一个符号,即象征通过它进入下一个空间(图8)。同时利用木门垂直属性划分空间,更加醒目。植物造景采用障景的手法,利用植物遮挡视线,造成欲扬先抑的效果,需得进入公园后才能窥得公园全貌。分析该入口主要观赏植物花期、果期和植物色叶观赏时期(表2),发现该入口植物四季花果期分布较均匀,但4月份植物开花较为集中,且植物新叶有色类也较多,有较大观赏价值。分别有红花檵木、中国石楠、杜鹃、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等。

1.2.3 次入口c与d

随着入口越小,功能越发简化,最后往往只剩下通行的功能。这类入口不单单来自于前期设计,它的出现也可能来自于后期游人踩踏出现通道,因势利导铺设而成的入口。一般这类入口使用碎石铺地,形成轻松随意的效果,入口常常点缀特殊植物或置石,如一丛书带草(Ophiopogon japonicus)、一株小灌木或者一棵小乔等,用于提醒示意,如次入口d;或者沿小路栽植一排麦冬,简单强调入口,如次入口c。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有多个该类型入口,本文仅列举2个典型例子用于示意举例(图9)。

2 讨论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无大尺度入口,设计师通过优秀的空间梳理和丰富的植物造景方法使得入口环境优美宜人。下面以人的心理行为对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设计要求出发总结梳理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设计的几点手法,以供參考。

2.1 安全性

人的最基本心理需求就是安全,它體现在地块的景观设计中就是空间尺度的安全性[7]。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设计符合功能要求,并在整体上通过合理空间尺度安排营造了舒适亲切的氛围。地面铺装尺度适宜,与空间尺度相得益彰且不会给游人带来局促感,同时铺装纹理防滑,避免游客跌倒碰撞的危险。

2.2 便捷性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南北狭长约600 m,共设置入口11个,平均约54 m设1个入口。其中临近公交车站和主要交通节点位置的入口人流量较大,所以入口尺度也相应较大,方便游人进入公园。除却设计时的入口,还将后期使用过程中游人踩踏出现的通道铺设砖石,成为次入口。入口设计流线合理,方便游人快速进入公园。

2.3 识别性

公园入口是城市与公园的重要衔接点,为方便游人进入公园,公园入口应具有一定识别性[8]。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设计或在入口处种植指示植物用以示意,又或利用景观小品竖向属性来进行示意,均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4 舒适性

入口空间舒适性可以增加游人前来的次数和逗留的时间。在《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一书中提及,人的舒适性分为了“动态中肢体动作的舒适”和“静态中综合感觉的舒适”2个方面[9]。“动态中肢体动作的舒适”要求城市公园入口空间营造需要给人以明确的空间感受并使空间具有整体感,还要求入口空间有情趣变化及丰富变幻的景象而静态中综合感觉的舒适主要针对空间本身的各种形制和状态,即入口空间的大小、形状、开合、明暗和色彩等等[10]。营造明确的空间感既区分了城市与公园,也使得游人能通过入口空间尽快完成由城市进入公园的心理过渡。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入口设计均通过植物造景营造了明确的空间感,主入口小广场通过高达的雪松和规整的绿篱墙营造了“口型”植物空间;次入口a通过列植的海桐和杜鹃营造了“平行线型”植物空间;次入口b则通过疏林草地和木门明确空间。各个入口空间设计合理,植物配置优美动人,每一眼皆是景,每一处皆成画。同时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优美的植物景观也和公园后期优秀的管理养护密不可分。

3 结语

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追求和期望,城市公园在现代人居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渐受到重视[11]。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而独特的作用。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适宜的植物配置和得宜的小品景观,入口组织得宜,景观优美动人,可供相关入口景观设计借鉴。

参考文献

[1]         CJJ/T 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

[2]       周大光.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入口景观调查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3]       陈琳,饶利华,孙坚.  生态与园林的交融——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11,27(8):1-7.

[4]       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       李雄.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6]       田荣.  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色彩元素与表现[J]. 现代园艺,2017(24):131.

[7]      PREECE R A. Designs on The Landscape:Everyday Landscapes,Values,and Practjce[M]. London:Belhaven Press,1991:56.

[8]       张琮.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9]      田银生,刘韶军.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0]    刘芳.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与景观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12.

[11]     任艳妍.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植物景观浅析—以深圳城市公园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4,30(7):110-113.

作者简介:肖沙沙(1996-),女,湖南衡阳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通信作者:吴铁明,E-mail:hnwutm@qq.com。

收稿日期:2020-03-03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入口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智者之路等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