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
近日,网络上一段宿迁市某校小学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为其偶像应援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老师让没有判断力的孩子一边跳舞,一边高喊着应援明星的口号,并拍下视频发布到网上。
视频被刷爆后不久,学校对当事教师做出停职停课的处罚,教育局也对该教师所在学校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这样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让我们唏嘘不已。粉丝刷偶像的行为本身是中性的,不应片面归结为坏事。但该教师运用职权之便,公私不分地将学生变为自己追星的道具,已经丧失了职业道德底线。这里先不去谈论这件事情背后的是非曲直,我们仅从教育的角度来讨论当时教师此种行为对教育有何影响。
1一般心智成熟度正常发展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会进入一个崇拜并服从于权威的心理状态。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尤其对于漂亮、亲切又活泼的年轻老师更是极力追捧,所以比较容易被影响和牵引。
视频中的未成年人年龄在10岁左右,处于人格和三观的养成期,他们需要成年人给予正确的价值塑造和行为引导。如果该老师的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长此以往,盲目、疯狂的追星行为恐怕会被孩子们有样学样、全盘照收。
除此之外,有些偶像明星本身行为不端,做出过有违社会公序、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如果孩子们不辨是非善恶地追逐他们,浪费的不仅是时间和金钱,恐怕也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康的三观,失去原本精彩而可期的未来。
身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以此为警钟。
2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为老师应该高效利用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组织精良的教学内容,而正是这位在学生眼中如“女神”般的老师,却利用紧张的学习时间大张旗鼓地组织全班同学为自己的偶像高调应援,这无疑会让学生误认为,在小学阶段追星应援似乎比努力学习、提升自我更加重要,浪费了学生在学校的宝贵学习机会。
3老师失格的应援行为会错误引导小学生将“疯狂的无脑应援”等同于“神圣的追寻梦想”行为。
梦想为我们明确了前进的目标,给予了我们奋进的动力,是值得我们用一生不懈追求的。对学生进行“梦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更是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该加强引导的方面。
所谓“梦想教育”是从孩子兴趣入手,发现孩子潜能优势,点燃孩子追梦的动力,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学习。这个梦想一定要是孩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梦想。
然而,该老师盲目的追星行为不仅是洗脑式的越俎代庖,还会错误地引导小学生将“盲目追星”与“追逐梦想”划等号。当孩子把梦想即人生奋斗目标确定成了不计后果、无视自己的底线地追星,后果会是多么可怕?
4“男生女生正确交往”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话中涉及“男朋友”等人际交往及性教育方面的敏感词汇,会给小学生造成错误的认知,即“男朋友似乎是一个可以任意虚拟的人际角色”。
并且,“男朋友”这样的词汇并不适用于小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和角色定位,此阶段的孩子们对于男生女生之间如何正确相处,以及男女角色的独特性等方面不甚了解。该老师为自己虚拟的“男朋友”应援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中小学生“男女生交往应该大方得体、自然有度”的原则,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其对班级学生在男女生交往方面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诚然,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追星的权利,追星行为属于老师的“私事”。但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性的教育活动时,这便是“公事”,是为了实现育人的教育目的。很显然,这名老师所組织的这场追星应援不仅不能起到育人的目的,反而对青少年起到了不可逆转的负面作用,这便是公私不分。
榜样的力量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是惊人的,优秀榜样身上如“乐观、坚强、永不放弃”等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面对榜样,我们会想到“我喜欢的人身上有我想要追求的东西”“偶像比我优秀还比我努力,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一个好的榜样与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关联时,我们梦想的星空一定会渐次清晰起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增添一份动力。
作为老师,可以适当地自曝偶像等梦想方面的内容,以激励学生也能够勇敢地追求梦想,但决不能颠倒了梦想的本质,更不能利用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热爱,去满足自己追星的欲望。
教师之职之所以神圣,在于其特殊性:教师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工人所面对的是毫无生命意识的产品,而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人,且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身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师德师风的要求为行为准绳,分清教育中的“公与私”,触碰师德底线的事情决不能做,违背教育初心的言行坚决杜绝。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广大的教师朋友们都能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灯,为学生的成长带去慰藉和动力、激励和鼓舞。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追着梦想的星光,活成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