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翼恒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绩效评价从企业内部看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从外部看是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是确保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质量发展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改革的必要性,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绩效评价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由于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直接决定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企业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也是确保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已实行多年,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本文将结合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改革进行探究。
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但那时以实物产量考核为主。随后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逐渐关注经济效益,自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逐渐建立较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关注投资报酬率和国有资本金。一直到2006年,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在细则中明确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22个财务绩效定量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从2016年开始,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进入分类考核评价阶段。
从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来看,虽然分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考核,但显然还是以财务业绩考核为主,注重短期利益,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有较大差距,有些方面虽然有所考核,但采用的是定性的方法,不够准确,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对原有的一套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以期国有企业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2.1 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无法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高质量发展是我党和政府最新提出的发展观,倡导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国资委于2006年发布了《中央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在细则中明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其中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分别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的8个基本指标和14个修正指标构成。8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评议指标的加入将原来仅以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考核的时代结束,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结论更加综合、全面。但是,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来看这30个指标,我们发现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尽管已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综合考核,在开放、共享等理念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评价,而且对于创新、绿色等理念应该加入更精确的量化考核。
现阶段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更注重工作完成的结果,忽视了工作的完成质量,以及完成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等,导致绩效评价体系没有真正反映出工作的完成过程,其对于企业经营的价值也会随之大打折扣[4]。
2.2绩效考核目标值的确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的绩效考核分为纵向考核和横向考核。从横向考核来看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每年都会对外发布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该标准值是依据全国国有企业有关财务数据、国家统计部门相关统计资料、各行业协会有关运行材料等,结合对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各行业运行情况的客观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测算编制。从发布的具体指标来看,除了22个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外,国资委还对每个行业以“补充资料”形式提供了存货周转率、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成本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经济增加值率、EBITDA率、资本积累率6个指标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国资委公布的标准值都是财务指标,因此,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考核时对于那些定性的非财务指标,缺乏可参考的标准值。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理念下,标准值的确定更要分类细化。而且由于财务指标都是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属于事后信息,因此信息比较滞后。在信息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用滞后的数据得到的考核标准是否本身具有参考价值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企业在制订目标值时更多时候是通过纵向比较来确定。但是这样确定的利润率等指标的增长往往忽略了通货膨胀、国家政策、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所以可比性大打折扣,因而考核结果也不一定准确。
2.3 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过于短视,缺乏长期战略性
對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够较好的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由两部分组成:企业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和企业任期综合绩效评价。企业年度综合绩效评价每年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核工作结合进行;企业任期综合绩效评价工作通常与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进行。从当前的实际考核情况来看,绩效考核结果要用于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发放及领导干部的任免,因此,企业负责人在经营管理时会优先考虑实现短期指标最优化的方法而忽视长期战略性,从短期看也许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从长远来看,经营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提高。
2.4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主体单一,重监督,轻评价
根据《中央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第五条规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按照产权管理关系进行组织,国资委负责其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其控股子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因此,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国资委或企业集团(总)公司。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国资委对企业的年度绩效评价结合企业年度决算进行,基本用于考核企业领导者的薪酬发放;企业任期综合绩效进行评价的工作一般结合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与负责人的任免紧密相关。所以在这种评价方式下,负责人可能会更注重个人利益与发展前景,而忽略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更加忽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改进对策
3.1 结合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倡导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是指企业以实现高水平、高层次、卓越的企业发展质量为目标,也就是说企业自身要拥有卓越的价值创造能力,面对市场具备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拥有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与健康环保的产品,同时,企业要和利益相关方以及社会形成良好协同互动、共创共享多层多元价值的发展格局。因此,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不能只有原来的30个指标,在绿色环保、开放协作、共享发展等方面还需要加入相应的考核指标,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下全方位地对企业绩效进行考核评价。
3.2优化目标值,提高目标值的可比性
目标值的确定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观的理念下,企业确定目标值应将横向和纵向结合进行,并加以修正。例如: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是分行业类别进行的,但是没有考虑地域性和一些外界市场因素。企业在确定目标值时就需要结合地区特点、当年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尤其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参考行业的标准值,并结合自我发展战略进行。此外,企业在确定目标值时应与往年的实际完成值进行对标,而不能采用以前年度的目标值,否则可能出现倒退现象。
3.3对企业的绩效考核要兼顾长短期利益,建立责任追踪制
当前对国有企業的绩效评价和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及任免等直接联系,不少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企业时只追求考核指标的完成,只注重看得见的利益,缺乏长期战略性思维。由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风险控制、发展创新、经营决策、社会贡献等可能是一个长期效应,企业这方面做得好可能是之前的领导班子做得好,现在出问题也可能是原来的遗留问题。因此,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任期考核,应该建立责任追踪制,并对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考核累积制,也就是将其表现和声誉进行累积评价,以促使负责人能够长期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长期战略性目标。
3.4 引入相关利益者评价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议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引入相关利益者的评价机制,例如: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等,体现多个评价主体的利益,把对企业负责人的政府监督转变为社会评价,也更加能体现出高质量发展中的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理念,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人民群众的协调及对社会资源的共享。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借此机会建立起符合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全方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原有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进行改革,使得企业绩效评价成为真正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反过来又促进国有企业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速建,肖红军,王欣等.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
[2]杨红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企业经济,2014,(2).
[3]王珮,赵起凤,高海梅等.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的变迁与思考[J].财会月刊,2018, (17)
[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 EB/OL] .http://www.gov.cn/gzdt/200610/27/content_425677.htm.200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