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婉琦 吴嘉欣
基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当前,乡村依然是我国广大人民最主要的聚集生活群落。各个乡村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而乡村的整体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基本面的整体发展程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在阶段性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各级城市展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对于乡村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注意到乡村发展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给予政策扶持及资源倾斜。同时,在人们重视精神满足并追求田园旅游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面临宝贵机遇,必须秉持文化传承理念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引入多种业态,打造因地制宜的特色旅游模式。
得益于广大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及日益增强的对于精神满足的追求,再加上我国各级政府对乡村发展的政策扶持及资源倾斜,近年来,我国乡村整体呈现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对乡村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逐渐成为乡村整体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处于乡村旅游资源供应及乡村旅游旺盛需求相互促进的螺旋式上升状态。稳乡村就是稳人民,我国各级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门槛日益降低,对于乡村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由于乡村普遍具有城市所不具备的文化底蕴及自然风光优势,当前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及整合提升也大致在围绕文化传承做文章。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导向,各地基本形成了各有特色及亮点的旅游资源供应模式,致力于满足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体验反响及经营效益。
在乡村文化传承式的特色旅游模式正处于快速发展及更新迭代的阶段,国内外实际落地案例中不乏一些优秀典型代表。比如,从国际上来看,德国的阿莫高村将其自然资源及浪漫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童话世界主题旅游,韩国将原本拥有文化壁画传统的多个相邻乡村整合开发,将文化底蕴与现代技术有效融合,打造形成了以文化壁画为主题的知名旅游景点。从我国内部来看,以北京宋庄及上海大裕村等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旅游特色案例,充分展现出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不仅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知体验需求,也兼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及乡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乡村的整体发展大有裨益。当前,乡村文化传承式的特色旅游模式的形成及发展非常有力地说明,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整体发展极其重要,其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及普适性,存在能够与诸多业态进行有效融合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巨大空间,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及绿色发展观切实有效地落地生花,发展潜力极大且未来发展高度不可限量。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乡村文化传承式特色旅游的发展普遍各自为战,未能有效实现区域化统筹兼顾及一盘棋思想,整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文化底蕴有待提高
在乡村文化传承式的特色旅游的实际落地过程中,前期往往缺乏相对完备周全的宏观思路,想到哪做到哪的情况比较普遍,急功近利、得过且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未能形成相对体系化的统筹推进工作方法,针对中长期目标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本区域文化底蕴的挖掘开发流于表面,很难有效保证乡村旅游的常态化发展,也很难保证具备长期吸引力及活力。
(二)经营品质普遍较低
乡村文化传承式的特色旅游的立足根基在于当地文化及当地居民,工作人员是决定后期实际经营效果的关键。而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普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期经营的品质起点偏低。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本的逐步引入,情况有所好转,但乡村旅游的地理属性及人文属性使得其发展水平低,对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理念提升经营品质进而提升经营效益的能力不足。
(三)发展模式相对传统
乡村旅游的科学有效运行,非常依赖于整体宏观规划布局,并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其中创新性及变革性思维的合理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及运作模式普遍比较单调,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照抄照搬的情况时有发生,未能因地制宜的挖掘整合当地文化底蕴并形成独立特色,导致未能形成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秉持文化领先原则
上层建筑是保证经济基础科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切实做好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首先需要从思想源头上入手,积极建立并秉持文化领先的原则理念,而此原则理念需要从4个主要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要明确并坚持乡村自有特点属性,在推进乡村与城镇在部分方面进行有机融合的同时,避免丢失自身根本;二是要重视以本土为依托的整体统筹规划,在积极引入外部社会资本的同时,强化当地政府及人民话语权;三是要预先强化当地基础设施保障,先栽梧桐树再引凤凰来,为项目全流程有效落地打好坚实基础;四是要与时俱进,将当地特点与城镇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体现生活感,要统筹兼顾历史与现代、文化传承与科学进步的辩证关系。以上4个方面可以为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有效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后续实际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以以上4个方面的主要原则为核心指导思想,才能真正保证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具体效果及落地实效。
(二)着力夯实文化底蕴基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关键根基一定是当地的文化底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强化夯实。具体来看,夯实文化底蕴涉及乡村旅游从规划建设到实际运行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在规划建设前要对当地文化传承沿革进行细致剖析,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研等详细掌握当地文化的发展演变历史,在此基础上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合,并进一步升级表現形式,在前期筹备内容相对完备的条件下进行实际的规划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在乡村旅游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要秉持与时俱进及有机融合理念,最大化保证乡村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例如,将江西乡村当地传统文化与绘画展现形式积极结合,以现代化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底蕴,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也降低了人们的接受难度。如江西温汤镇富硒温泉、明月山“月亮文化”等,均已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同时,要考虑设立现代化博物馆并针对性开发文化式伴手礼,进一步强化人们对文化的切身体验,进而促进当地乡村旅游深化发展。
(三)深度构筑文化交互基地
究其本质,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使人们沉浸在精神满足的氛围,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深层次感悟文化底蕴并实现文化传承,而只有真正亲身体验参与,才能够切实保证文化传承的积极效果,这就对在乡村中构筑文化交互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显出文化交互基地的重要意义。文化交互基地的规划构筑需要以当地突出文化特色为基础,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要各不相同。有些文化甚至并不适合直接参与其中,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转化调整。文化交互基地的科学合理构建能够极大地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及长期活力。例如,深圳大水田村挖掘出版画,当地可围绕版画打造体验式乡村特色旅游模式,让人们能够深入体验参与版画从制作到欣赏的特色文化全链条,再加上秀丽自然风光的衬托,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得到发展,极大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乃至乡村整体经济的长足发展。此外,还要考虑秉持兼收并蓄思维,积极引入多种外来传统文化,与当地文化或形成对比或形成搭配,在实现积极碰撞交流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特色文化体验,在文化交互发展中形成独树一帜的乡村旅游特色。例如,北京宋庄将当地住宅进行艺术化改造,在整体统筹把控的基础上开放引入多元特色文化,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体验馆及艺术品鉴馆,大大提升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及经营整体效益。
(四)强化实现特色文化目标
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特色文化。在乡村旅游相关工作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必须强化特色文化目标导向,并围绕此目标统筹进行多领域多行业的科学整合。而民宿能够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载体形式,与当地特色文化实现有机融合,能够从内到外地帮助人们深层次沉浸到當地文化氛围当中。具体到实际落地阶段来看,一方面,乡村特色文化民宿要把好建筑外观关口,通过与特色文化尤其是建筑传统完美结合强化人们的第一印象,同时在装修内饰上强化文化属性;另一方面,民宿在服务上要体现文化特点,最大化提升人们的精神体验。以特色文化目标为导向的总体工作思路,能够保证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落地实效,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偏离总体发展核心要义,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将有限的精力及资源运用到真正关键的方面。此外,还要确保能够以特色文化目标为中心,科学有序开展相关多元化创新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我国从追求数量发展到追求质量发展的转变,乡村整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乡村旅游就是确保乡村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及重要助推动力,需要全力推行特色旅游。这不仅是乡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详细论述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现状,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相应提出积极秉持文化领先原则、着力夯实文化底蕴基础、深度构筑文化交互基地及强化实现特色文化目标等发展优化建议,以期在促进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