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以黏土或者沙性土为基础材料,添加一定比重的固化剂、发泡剂及水,充分搅拌后生成泡沫轻质土材料。为满足发泡条件,基础材料粒径应不大于5mm。固化剂常用材料为熟石灰,由硅酸盐水泥、炉渣水泥等水泥材料与水混合后生成。熟石灰能与基础材料通过离子交换生成固化物,固化物可以发挥骨架支持的作用。为加快固化剂的反应速率,需适量添加硅粉、石膏等速凝材料。发泡剂是泡沫轻质土制备的关键,将起泡剂与水充分混合后,与空压机中的空气同时泵入发泡设备中,发泡装置内持续产生大量的泡沫群,泡沫与固化后的基础材料充分混合后制备出泡沫轻质土。泡沫轻质土制备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泡沫轻质土制备工艺流程简图
泡沫轻质土路基填筑材料的制备过程涉及一系列理化反应。首先,将固化的基料充分发泡,凝结硬化后得到具有力学强度的填方路基填筑材料。与传统填筑材料相比,其具有容重小、质量轻、施工和易性好、强度范围广及耐久性高等特点。由于容量小,材料内部被大量的胶质泡沫填充,而泡沫本身的抗拉压性能强,在混合和浇筑过程中一方面空间填充性能更好,另一方面泡沫可以阻挡游离水,使其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填筑材料。此外,泡沫轻质土通过微调各个组分比重,能够在一定限度内调整土体容重值,增强工程适应性。常见路基填方材料容重范围,如图2所示。
图2 常见路基填方材料容重范围
泡沫轻质土强度可调范围广。通过调整不同组分比重,泡沫轻质土抗压强度能够覆盖0.5MPa~5MPa,具有工程适用性高、施工和易性好等特点。由于泡沫轻质土基础材料粒径低于5mm,可以借助泵送系统满足长距离施工,且不会在泵送过程中出现泌水或者离析病害;材料流动性良好,现场浇筑阶段对振捣夯实要求较低,且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完成一次性浇筑,浇筑施工效率较高。泡沫轻质土通常采用水泥实现固化,因此泡沫轻质土具有水泥材料耐久性强的特点,材料中泡沫占比超过50%,热传递系数较低,具体表现为抗高温、抗冻融能力较高。
目前,泡沫轻质土材料广泛应用于填方路基拓宽改造施工中,新旧路基衔接位置采用台阶型,以增加原有路基与泡沫轻质土填筑路基之间的摩阻力。考虑到泡沫轻质土的稳定性较高,为节省拓宽改造施工占地面积,背向原路基一侧应与基础垂直。填方路基泡沫轻质土拓宽改造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填方路基泡沫轻质土拓宽改造截面示意图
由传统施工技术拓宽的填方路基,在软土或者路基承载力不足的位置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陷、纵向开裂等病害。除车辆荷载影响外,新路基填料对地基附加应力大、填方不密实、固结性能弱等问题,也容易引发上述病害。采用泡沫轻质土作为拓宽路基填料,既可以借助材料轻质特点降低路基填料对地基的附加应力水平,又可以借助其固结性能提高拓宽路基结构的整体刚度。泡沫轻质土在初凝前的施工和易性好,借助外部振捣能充分密实拓宽路段,避免了传统路基填筑过程中出现的脱空、空洞等问题,提高了拓宽路基部分的密实性。此外,完全凝固后的泡沫轻质土材料处于超固结状态,路基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抗变形刚度、抗压缩性较高。
泡沫轻质土拓宽填方路基施工方案核心环节包括:原有路基边坡开挖、路基底处理、泡沫轻质土浇筑及养生等。
首先,为保证新旧路基交界位置的可靠连接性、增加摩阻力作用面积,应将原路基边坡修整为阶梯型。通过阶梯搭接增加泡沫轻质土与原路基表面的接触面积,旧路基开挖台阶高宽比为1:1,台阶面向路基中线倾斜2%~2.5%,提高新旧路基面的相互嵌锁能力。此外,台阶开挖应以机械作业方式为主,并配合人工修整,保证每个台阶面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其次,拓宽部分的路基底部应先完成整平压实处理。选用厚度介于200mm~300mm的连续级配碎石作为基底层,并覆盖防渗土工膜,防止地下水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时,土工膜需重叠、压紧,且有效长度不小于50mm。此外,在泡沫轻质土垂向浇筑面(非阶梯面)布置挡板,挡板砌筑作业与泡沫轻质土浇筑作业同步进行,且挡板标高应高于对应层轻质土浇筑标高,挡板基础位置应布设沉降缝,并应与泡沫轻质土沉降缝位置相同。
最后,泡沫轻质土浇筑宜选用泵送方式。根据现场浇筑情况确定泵送压力,在正式浇筑前适当浸润基底,但不宜抛洒过量水分,防止过量水分影响泡沫轻质土配合比。为最大程度避免泡沫轻质土浇筑过程中引起的“消泡”问题,泵送管与浇筑面应保持较小角度,并将泵送管插入泡沫轻质土内。当浇筑近尾声时,通过人工整平浇筑面,待该浇筑层达到终凝状态后,方可开始下一层浇筑施工。在泡沫轻质土浇筑面尚未完全凝结硬化前,禁止在浇筑面上开始其他作业,应在浇筑面覆盖塑料薄膜并洒水养生,且单层养护时间不能少于3天。
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验证,将泡沫轻质土应用于拓宽路基施工中,能显著提升工程的承载能力、抗变形刚度及耐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