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章,陈 凯,张志雄
(梅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一科,广东 梅州 514000)
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比超80%,且多位于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肿物[1]。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传统术式为浅叶切除术(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SP),是在解剖面神经后将腮腺肿瘤和浅叶一并切除的手术方式,但相关研究[2-3]表明,此术式并发症多,且严重影响患者腺体功能。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PSP)是近年发展并逐渐应用于腮腺肿瘤治疗的新型术式,但其具体疗效及适应证仍存在争议[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给予SP治疗和PSP治疗,比较2种术式对患者腺体功能、复发率等方面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50.23±10.64)岁;肿瘤直径1.3~3.7 cm,平均(2.51±0.81)cm。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51.68±9.85)岁;肿瘤直径1.2~3.9 cm,平均(2.48±0.92)cm。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为良性肿瘤;②初次确诊;③术前均经B超、MRI或CT检查确认肿瘤位置,且肿瘤界限清晰,肿瘤直径≤4 cm。2)排除标准:①不具备随访条件;②年龄≥70周岁;③存在沟通理解障碍;④存在SP、PSP手术禁忌证。
对照组采取SP治疗,具体流程如下:设计“S”型切口,即从耳屏前颧弓根位置向下,沿耳垂下绕行到下颌骨下边缘2 cm以上,于腮腺筋膜浅面掀开组织瓣,充分暴露二腹肌,于乳突前方确认面神经总干,再向前解剖神经分支,在浅面切除腮腺浅叶和内部肿瘤,留置负压引流管,最后规范缝合伤口。
观察组采用PSP治疗,具体流程如下:采用瘤体浅面沿皮纹切口,翻开组织瓣,充分暴露瘤体,在瘤体包膜外>1 cm的正常腮腺组织内部切除整个瘤体并将部分腺体切除,切除过程中仅将涉及到的面神经总干和分支解剖,并不暴露全部分支,然后将腮腺残端进行缝扎操作,根据具体情况留置引流管,或者使用橡皮引流条,最后直接缝合伤口。
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患侧腮腺组织无唾液排出,即为腺体功能丧失,其余均为保留)、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暂时性面瘫、Frey’s综合征等,同时存在超1种并发症,以突出表现症状计数)。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腺体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比26.67%,χ2=4.320、P=0.038)。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腮腺肿瘤为颌面外科多发病,即使是良性肿瘤也存在一定恶变可能,故临床上一经确诊,通常需尽快施行手术切除治疗,从而避免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并降低良性恶变的危险性。SP与PSP均为临床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应选择更高效、更安全的术式,故对比分析此2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经大量临床研究[5]证实,将PSP适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范围为≤4 cm,故本研究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肿瘤直径在此范围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腺体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SP可保留患者部分腺体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SP不仅要求将腮腺浅叶全部切除,而且需缝扎患者腮腺主导管,进而导致腮腺深叶组织所分泌唾液未能及时排出,引发腺泡萎缩,逐渐丧失基本分泌功能[6]。而PSP是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残余腮浅叶的术式,残留的腺体可分泌涎液并通过主导管排出,降低腺泡张力,从而避免腺泡萎缩,且患者腺泡可在行PSP术后一定时间内增大增多,其腮腺功能得以缓慢恢复[7]。在复发率方面,目前相关研究[8]认为肿瘤复发原因与包膜完整性、出芽生长情况及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且手术操作是否执行无瘤原则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行PSP过程中,以肿瘤包膜外>1 cm为安全界限行切除术,并且选择手术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高资历医生作为主刀,完成手术,以保证手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本研究结果中,PSP并未明显提升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复发率,提示在手术水平有保证,规范按照手术流程施行PSP的情况下,可有效限制术后复发情况的发生。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PSP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其原因在于PSP仅需解剖肿瘤所涉及的面神经分支,减少其解剖数量,从而减轻手术对患者面神经所造成的损伤,因解剖面神经数量少,可缩短患者面神经的暴露时间,利于保护面神经。同时,PSP切除组织少且翻瓣范围小,可减少对患者耳颞神经、筋膜、副交感神经的损伤,降低Frey’s综合征发生率[9]。此外,PSP治疗过程中并未涉及耳大神经的解剖或解剖的路径短,所以对患者耳大神经等神经组织损伤轻微;而SP治疗过程中因使用钳夹、牵拉等操作可导致耳大神经挫伤甚至切断,故对照组的耳垂及耳周皮肤麻木发生例数比观察组多。而涎瘘的发生原因为腺体分泌唾液无法从主导管排出,导致涎液潴留,PSP的保留腮腺主导管操作可有效降低涎液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卢海彬等[10]研究结果一致,且其研究结果还显示PSP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明显优于SP治疗的患者。整体看来,对肿瘤直径≤4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行PSP治疗,可取得优异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行PSP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保护其腺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