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

2020-08-16 15:52王子珣张悦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王子珣 张悦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本院于2016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治疗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前40例,行动力髓螺钉内固定治疗)与研究组(后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缩短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其髋关节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发作于老年人群,通常是由于老年人平时走路不注意摔倒后形成。常规治疗该骨折的方法为动力髓螺钉内固定治疗术,随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开始逐渐取代常规的治疗手段。为验证该方案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本院开展了一项对比研究,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对比,其研究的流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本院于2016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治疗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73.4±3.6岁)与研究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62-79岁之间,平均年龄71.7±3.9岁),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动力髓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流程为:患者取仰卧位,于股骨近端外侧做一切口,暴露其大转子下缘约3.5cm骨质,打入导针,并调整其位置,至导针进入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并在导针上部1.5cm处导入拉力螺钉,并在股骨头软骨部分打入主钉,无误后缝合切口、包扎,并做好消毒抗菌措施。

研究组则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流程为:患者取侧卧位,于髋关节后外侧做切口,取出骨折断端处股骨颈和股骨头,清理碎裂的骨片,在屈髋屈膝90°的位置取前倾角,插入人工股骨头,并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柄,牵引复位后,嘱咐患者活动患肢,若患者活动不受影响,则可缝合切口,清理创面,并做好抗菌措施。

1.3 療效标准

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不良反应统计骨折不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及尿潴留3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以上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Harris评分对比

研究组(n=40)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63.4±8.5)min、(12.3±3.9)d、(78.3±3.8)分;常规组(n=40)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98.7±11.4)min、(39.4±8.7)d、(62.3±4.5)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Harris评分对比分别为(t=15.700,P=0.001);(t=17.977,P=0.001);(t=17.181,P=0.001),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n=40)患者中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例,尿潴留1例,无骨折不愈合患者,共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研究组(n=40)患者中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有5例,尿潴留8例,无骨折不愈合患者,共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50%;(=9.92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疾病,常发作于老年群体,其成因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体内各项机能开始逐渐衰弱,使得患者的骨质变脆,身体协调能力变差,使得在平时行走时不慎跌倒所致,若在发生骨折后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或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状[1]。

以往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为动力髓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即通过在患者患肢大转子下缘处置入导针,使导针自行置入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处后置入拉力螺钉,以达到固定转子骨折处。该方案随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却存在手术时间长,预后性差等缺点,导致在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这也增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2]。

为提高治疗效率,目前多数医院开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手术原理为将患者患肢部分股骨头与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以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案相较于前者,其直达病灶,直接用人工骨头假体替换骨折的骨头,以此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该方案可以大幅缩短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同时术后的髋关节功能也能恢复得更快,为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3]。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缩短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其髋关节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杨杰,张剑.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8,30(11):77-78+82.

黄志宁,凌长敦,黄宏岖,黄寿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4):125-126.

陈海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16-17.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