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2020-08-16 01:57钱道芝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螺旋CT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

钱道芝

【摘 要】目的:研究对比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螺旋CT检查,观察组39例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39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9例的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准确诊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可提高患者的疾病准确检出率,可准确判断患者的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可辅助临床准确定位、治疗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螺旋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因股骨头供血不足或是终端、股骨头遭受外力打击等因素导致患者的股骨头内部细胞组织坏死,最终造成股骨头结构病变与股骨头坍塌,导致功能性障碍[1]。临床认为,想要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首先要采用有效的影像学手段确诊患者的疾病,明确患者的坏死分期,才能给予针对性治疗,才能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到最佳,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2]。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有男21例,有女18例;患者的年龄在21-70岁(45.78±4.93)岁;患者的病程在3-45月(24.1±10.3)月;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如下,Ⅰ期坏死15例,Ⅱ期坏死13例,Ⅲ期坏死7例,Ⅳ期坏死4例。对照组有男20例,有女19例;患者的年龄在21-71岁(46.14±4.96)岁;患者的病程在3-46月(24.5±10.5)月;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如下,Ⅰ期坏死16例,Ⅱ期坏死13例,Ⅲ期坏死6例,Ⅳ期坏死4例。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9例实施螺旋CT检查,本次使用的仪器是西门子128层 CT 扫描仪,层厚为10mm,层间距为10-13mm。患者仰卧,扫描范围是髋臼顶部--股骨小转子位置,在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后,在病灶局部实施加层扫描或是5mm薄层扫描。

观察组39例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本次使用的仪器是GE1.5T 机,体部线圈,层厚为5-6mm,层距为1mm。患者仰卧,令双髂前上棘始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对患者的双侧髋关节实施冠状位、横断面扫描,获取相应图像。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准确诊出率。股骨头分期坏死标准[3]如下,Ⅰ期坏死:患者的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出现,运动过程中疼痛加剧。Ⅱ期坏死:患者的大腿内侧或是腹股沟部位出现轻微麻木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Ⅲ期坏死:患者站立、行走时均有髋关节严重疼痛症状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且患者的股骨头有不同程度的坍塌。Ⅳ期坏死:患者的髋关节持续性疼痛,且股骨头明显坍塌,股骨头结构出现严重变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39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2.2 两组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准确诊出率对比

观察组39例的股骨头分期坏死情况准确诊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较为缓慢的骨关节疾病,疾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随著疾病的逐步发展,至中晚期后,患者的髋关节会出现自觉性疼痛,但是此时患者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临床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无法有效治愈患者的疾病,只能在疾病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4]。因此,在股骨头坏死早期确诊患者的疾病,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手段非常多,临床最常用的是X线片、螺旋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等。其中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可连续扫描、分辨率高、可清晰展示患者关节内部情况等优点[5]。但经临床研究实践发现,核磁共振相较于螺旋CT,更具有应用价值。原因如下:核磁共振可立体成像、多方位成像;核磁共振在扫描软体组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核磁共振可更为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病灶形态、位置与症状;核磁共振是一种辐射更少、安全性更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小的诊断手段;核磁共振可实现多层次扫描,不会受病灶位置限制,可提高扫描的全面性;核磁共振是一种扫描范围广,扫描速度快等头衔的扫描方案。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核磁共振的准确诊出率94.9%明显大于螺旋CT的准确诊出率76.9%,核磁共振的股骨头分期坏死准确检出情况明显比螺旋CT更优。

由上可知,核磁共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其应用价值优于螺旋CT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孙涛.探讨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235-236.

焦健.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学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95-96.

万兵.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8):51-52.

高雨中.探讨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350.

范亮亮.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6):42-44.

猜你喜欢
螺旋CT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