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挫萍 张明娟 张媛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完善,相关的教育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相关教育制度是根据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而确定,“1+X”证书制度也是如此。对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学生而言,实施这一证书制度,对他们今后顺利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说“1+X”证书制度的落实更多要考虑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针对“1+X”证书制度,分析这一制度的应用优势,分析“1+X”制度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发展的影响,并探究目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为高职院校更好地落实“1+X”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就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10-02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普遍实施现代学徒制,通过安排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做学徒,实行企业老员工带新员工机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开展相关岗位的工作,使企业人才需求得到满足,提升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而在此基础上,实施“1+X”证书制度,实际上也是更好地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添加了一层符号,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也更突出。
一、“1+X”证书制度简介
目前,“1+X”证书制度已经在部分职业院校中落实了,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其中,“1”应该是指学历证书,“X”应该是指代表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资格证书。目前,从政策层面讲,中职和高职学生只要拿到一个学历证就可以毕业,但这并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也难以区别于普通教育。对此,高职教育必须克服职业教育普教化,同时还要克服职业教育的技能化。既不能普教化,也不能技能化,育训要结合。这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统一,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让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1+X”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能够有效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在相应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中,还能够促进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1+X”证书制度下,学生一只脚迈进校门,另一只脚就踏进企业,毕业时只要考核合格,企业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的就业岗位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能够有效减少择业的周折。
二、“1+X”制度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避免了现代学徒制的单一技能化倾向
当前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专业育人模式中,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现代职业教育和传统学徒培训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一些职业院校可能片面地将学徒作为教育的重点,这就会导致职业教育出现普教化倾向,职业教育和学徒培训越来越相似,失去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而针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开展“1+X”证书制度,强调学生在职业教育中,首先要获得相关的学历证书,同时也要获取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两者都需要满足,才能顺利毕业。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认证同样重要,所以学生不仅需要学好专业课程知识,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注重技能训练,毕业后,学生就是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样人才培养就不会倾向于单一技能化,人才市场竞争力更大。
(二)改变了教学重点
现代学徒制下,教学重点是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开展中,也是将专业技能提升作为重点,而“1+X”证书制度下,重点出现偏移,传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学也被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将理论和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更好的理论基础来开展实践,实践水平也能够获得提升。
(三)促进了学生未来就业的有效性和顺利性
当前市场就业竞争形势严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更是困难,很多高职学校学生就业率虽然高,但是他们从事的都是一些比较低端的技术工作,很难占据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岗位市场,所以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而实施“1+X”证书制度后,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毕业后,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肯定,相关的理论水平也同样被肯定,这样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岗位选择中,就有了更大的余地,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从事一些高端的技术工作,对促进人才就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现代学徒制学生的教育对策
在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院校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处理好“1”与“X”的关系,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一)明确书证融通,提升“1+X”制度的认识
在职业教育中实施“1+X”证书制度,首先要处理好这里的“1”和“X”之间的关系,明确1是基础,X是强化和补充。这两类证书实际上不是并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衔接和融通的关系,也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相关职业教育层次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的对接关系。具体的X证书的培训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主导方案应该相互融合,X證书的培训过程以及学历教育转农业教学过程也应该同步进行,而X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也应该和学历教育课程考试实现统一,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以及学历证书之间能够体现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转化关系。通过学生的X证书,能够看出学生1的含金量,明确X证书体现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可以在获得相应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职业发展需要考取一个或者多个X证书,这对提升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是至关重要的。而对高职院校来说,也需要针对具体的专业需要的岗位技能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向指导,让学生针对相应的职业技能树立考核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证书以及行业工作岗位的融合,共同促进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就业质量的双提升。
(二)落实三教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在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培育中,实施“1+X”证书制度,仅仅是将希望寄托于职业院校的教师、目前的专业教材以及落后的教学方法中,是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的,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工作开展,这里的三教,指的是教师、教材以及教法,针对这三方面实施重点改革,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有效基础和前提。
1.在教师方面,要强化校企合作,注重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人才。针对“1+X”证书制度下相关课程建设以及创新教学团队构成,不断为相关师资培养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遇,围绕具体的“1+X”证书制度育人需要,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整体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师资水平提升。针对学校教师,注重强化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企业技术师资,注重对他们的专业教学理论指导,这样强强联合,才能取长补短,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要坚持“引进来”和“送出去”,“引进来”是围绕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等领域,聘邀企业行业知名专家及国外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开展高端校本培训、高端讲座。“送出去”,开展教师送培工作,加大师资继续学习、学术交流、外出培训力度。针对性地实施专业技术培训,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各类访学、专业实践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各种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2.做好教材改革,奠定“1+X”证书制度落实的基础。相关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新部署新要求,提出要创新教材编写方法和机制。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基本教学文件为依据,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在具体的教材改革中,注重校企合作开发模式构建,创新发展活页教材。
3.在教法上要进行创新,促进多样化教学落实。相关专业教师要积极探索在高职现代学徒制学生人才培养中,创新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问题导向法等教学方法,积极研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落实混合式教学、微课教学等教学形式。
当前高职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中,落实“1+X”证书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相关高职院校要提升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明确实施这一制度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需要进行的工作,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促进“1+X”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加保,莫新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动漫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1):1-6.
[2]凌敏.“1+X”证书制度下探究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00-201.
[3]陈本锋.基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19-22.
[4]张驰.施“1+X”肥浇“综合素养”果:以小学音乐《勤快人与懒惰人》的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9):223-224.
[5]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
[6]王卓.技工院校“1+X”證书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益阳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为例[J].职业,2019(24):28-29.
[7]尹爱飞,李盼盼.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思考:以《房地产经纪》课程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