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教学研究策略

2020-08-15 13:32庄洁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庄洁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现状出发,简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读写融合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制定高质量、高效率的读写深度融合策略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深度融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56-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formulate a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strategy,in the hope of helping readers.

【Keywords】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Deep integ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Teaching research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认识到在教学中将读写进行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长此以往,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读写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现状

据调查,当前仍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占据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主要表现在阅读课程的决定权上。阅读内容、阅读环境以及阅读的方式方法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本应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却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被动的阅读学习。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倾向于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教授,忽略了学生情感和阅读能力的引导。致使学生始终对阅读感到陌生,其阅读习惯也迟迟无法得以形成。

(二)小学写作教学现状

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语文写作训练,因此对他们而言,写作是一项需要集中创作能力的全新挑战。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从而导致小学生的抵触情绪更难缓解,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惧怕写作的负面情绪。此外,培养优秀的写作素养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然而,小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耐性,对于无法获得及时反馈的事情容易出现“积极放弃、消极坚持”的情况。许多教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这导致学生进一步丧失了对写作的热情。

(三)小学读写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缺乏读写结合的教学经验。读写融合是近年来刚刚流行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大多教师对其接触的时间并不长,还处于一个慢慢探索的阶段,对这方面的工作经验积累不足。甚至存在教师并不理解读写融合的真正意义,认为读写融合教学就是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而没有对其中的深层次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没有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渗透融合,造成了两者虽然看上去都有涉及,但其形式大于实质,并没有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还有一些教师对读写融合的作用原理缺乏足够的理解,片面地认为一旦加强了阅读的教学,带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足够的写作素材,那么其写作水平也会随之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对学生的写作教学采用了过于消极的培养方式。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会限制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其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2.“重阅读轻写作”现象普遍。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尝试着将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中。但据调查来看,多数读写融合教学依然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弊端,许多教师只是将写作教学作为对阅读教学的补充,或者是在进行完阅读的教学后,安排相应的写作任务,以检验学生是否对阅读课文具有充分的掌握。在对学生进行课后点评和指导时,往往也会将写作知识和阅读知识相分离。

二、读写结合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系统性的写作学习,面对这种陌生的全新语言表达形式,不少学生都会出现抵触甚至畏惧的负面情绪。选用读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利用学生已经熟悉的阅读教学,以及教材内为学生准备的各种深度阅读文章,教师可以轻松地模糊写作与阅读的界限,由此在课堂实践中逐渐形成学生的写作信心,帮助学生慢慢克服内心对写作的恐惧。其次,写作对素材的积累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生碍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限制,在写作时常常会出现“无从下笔”的问题。通过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深度的融合,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又使其对文章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模式 ,可以使学生在学習中逐渐掌握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而开展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大大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小学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 利用多种写作形式,展开读写结合教学

1.仿写名家名作。仿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练习方式,学生对阅读课所学习的名家名作进行仿写,能加深自己对于不同写作风格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时,教师可以引導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以存在于身边的物品为主体,自由选定题目仿写一篇状物散文。

2.续写开放式结尾。对于一些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呈开放形式的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对其结尾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根据该寓言故事的结尾,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对种田人失去了庄稼之后的行为表现进行续写。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性格特点获得进一步了解。

3.改写、扩写唐诗宋词。对于古诗这类与学生存在较大时空差异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改写或扩写的练习,通过两种文体的比对,帮助学生形成对古诗词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在这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惠崇春江晚景》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用现代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作者所描绘的“春江晚景”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以此锻炼学生对于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二)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写作习惯

阅读是一种习惯,写作亦然,教师不能只关注于教材提供的阅读素材,还要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视野,通过开展各项特色教学活动,将读写结合运用到生活当中。例如,鼓励学生为课外阅读书籍撰写“书评”或“读后感”。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可以展开多样化的班级读写活动。例如,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 “读书交流会”活动。以制作“书评卡”的方式,鼓励学生围绕着阅读书籍展开写作,还可以在读书交流会上与同学相互交换卡片,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选择范围。或开展“阅读文化周”活动,邀请学生为阅读的书籍编写“演讲稿”,以演讲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阅读成果。这种趣味化的读写方式,不仅没有徒增学生的学业负担,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综上所述,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当下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的绝佳方法。本文只提供了部分读写教学的案例简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质的教学策略正等待着教师在实践中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挖掘。

参考文献:

[1]葛桂红.对“语用”视野下小学语文读写互动教学的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2).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