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高校大学生居家状况研究
——以沈阳市H大学为例

2020-08-15 02:13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居家情绪心理

曹 迪 陈 聪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1 研究背景

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疫情发展,各地市纷纷作出启动重大疫情一级响应和“封城”的决定,管控人员流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隔绝病毒在人际之间的传播,禁止大型集会和人员聚集。在疫情暴发的关键期,全国人民都自觉宅在家中,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脱离与他人的交往和必要的社会互动,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信息,人们不免会产生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反应,如恐慌、焦虑、烦躁、精神高度紧张、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的会进一步导致人际疏离感或心理危机[1]。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们居家隔离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2020 年2 月23日,习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2]。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人们的生活状况、身心状况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寒假刚开始就进入居家隔离的状态。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此次寒假也是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假期,理应对假期充满期待,却因疫情原因隔离在家,生活计划、学习计划被打乱。因此,大学生在隔离初期的居家状况特点,以及生理和心理上是否发生变化,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H 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处于18-20 岁之间的占88.22%。按照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划分,大学生处于人生阶段中的成年早期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是这一阶段的特征[3]。大学生在这一阶段情绪反应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波动;并且此次寒假也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期待已久的第一个假期,而假期生活计划却因疫情居家隔离打乱。因此,选择高校大学生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居家状况调查的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设计的思路

研究主要是针对H 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问卷分为客观情况、社会支持、生理及心理状况三个部分。客观情况主要了解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地区、身体健康状况、居家生活内容、情绪状态等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了解被访者在家庭、朋友、学校、社区四个方面所获的社会支持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第三部分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获取被访者在居家隔离期间的不良情绪及不良行为反应的程度。

2.2.2 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484 份,运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频数分析,得出大学生在居家隔离初期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及人际交往情况等方面的总体数据。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性别视角的交叉分析,研究不同变量在性别之间存在的差异。

3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处理报告和频数分析,统计有效问卷共484 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共214 人,占总人数的44.21%,女性共270 人,占总人数的55.79%;得出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隔离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及人际交往情况方面的数据。

3.1 高校大学生居家隔离的生活方式

3.1.1 居家隔离生活方式

从总体统计数据来看,研究对象中有97.31%的同学与父母共同居家隔离,7.64%的同学与亲戚一起居住,1.24%的同学与朋友一起居住。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是和父母共同居家隔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与父母、家人相处的时间会有所增加,如何更好地与父母、家人沟通交流、和谐相处是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考验。

在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内容调查中,居家生活内容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看电视节目或电影、阅读或学习、睡觉这三项占比例最高,均在20%以上;陪伴父母并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做运动锻炼身体、社交这三项的占比相对较少,分别为15.3%、11.2%和7.3%。

表1 居家生活内容调查结果

在调查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方面,共设置了13 个方面的选项,其中“不能出门,在家很无聊”占比最高;其次“是锻炼身体的时间有所减少”“担心自己、家人和朋友的身体健康”“担心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在岗工作人员”的占比基本持平;再次是感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被打乱”。

3.1.2 性别交叉分析下的居家隔离生活方式

首先,在“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方面,假设居家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见表2、表3,其中表示没有影响或严重影响的同学比较少,分别为11.4%和6.8%,产生较大影响和较小影响的分别为24.2%和56.6%,产生影响的人数占比较高;还有1.0%的同学表示不清楚;P 值结果为0.128大于0.05,由此拒绝原假设,居家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疫情防控居家隔离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2 居家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3 卡方检验

在“居家期间的主要生活内容”方面,假设不同性别之间居家主要生活存在显著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见表4、表5,睡觉、看电视节目或电影、陪伴父母并参与家务劳动的在性别上方差不相等,t 检验相伴概率均小于0.05,由此认为在居家生活内容中睡觉、看电视节目或电影、陪伴父母并参与家务劳动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4 居家主要生活统计量

表5 居家主要生活独立样本T 检验

具体差异由表6 可知,在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方面,女生的比例略高于男生,男生为45.3%,女生为57.4%,因此在居家隔离期间,女生更愿意陪伴父母并参与家务劳动,与父母的互动较多。除此之外,在社交方面,性别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但社交占主要生活内容的比例最低,分别为28.5%和22.2%。因此,居家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和社交频率,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疫情隔离就是人际疏离的催化剂。

表6 居家期间的主要生活在性别上的差异

3.2 高校大学生居家隔离初期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3.2.1 居家隔离初期生理及心理状态

生理方面的状态,主要通过睡眠时间的变化来反应。在睡眠时间变化的调查中,由表7 可知,有34.5%的同学表示自己的睡眠没有变化,大部分同学的睡眠时间在居家隔离期间发生了改变。其中最多的是“睡得晚,起得晚”,占到了31.6%。

表7 居家期间睡眠变化

心理状态主要是通过调查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健康状况来反应。调查研究结果如表8 所示,47.9%的同学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出现过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但也有41.9%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表8 居家期间情绪很不稳定

3.2.2 性别交叉分析下的情绪稳定性

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如表9、表10 所示,疫情期间情绪不稳定在性别上方差不相等,t 检验相伴概率为0.002,小于0.05,由此认为疫情期间情绪不稳定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

表9 情绪不稳定统计量

表10 情绪不稳定在性别上的差异

具体差异由表11 可知,女生偶尔出现不稳定情绪的比例为50.4%,要明显高于男生的31.3%;而在从来没有出现过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中,男生占到了58.9%,女生占到了39.3%。由此可以看出,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女生的情绪起伏变化比较大,而男生的情绪状态相对稳定。

表11 居家期间情绪不稳定在性别上的差异

3.2.3 李克特量表分析

在负性情绪及不良生理反应方面,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如表12 所示,所调查的7 项均为负向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完全符合为1 分,比较符合为2 分,中等为3 分,比较不符合为4 分,完全不符合为5 分,得分较低的选项即为出现比较严重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从表12 李克特五级量表可以看到,疫情期间,睡眠质量、饮食规律得分比较高,表明疫情期间并未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多数同学也没有因为疫情而产生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的不良情绪。其中,学生们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居家隔离期间感到无聊、无事可做,不能合理安排居家的生活、学习及休闲娱乐的时间。

3.3 疫情隔离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

3.3.1 与家庭成员的交往状况

研究发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如表13 所示,23.8%的学生认为居家隔离期间与家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38.6%的同学认为居家隔离期间与家人的关系亲密了一些,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与父母融洽相处;但是不能忽略还有36.2%的学生认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没有变化,甚至还有1.4%的学生觉得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

表12 李克特五级量表测试结果

表13 居家隔离期间与家人的关系变化

居家隔离使得大学生们与父母和家人的相处时间增加,相应的与家人之间的互动也有所增加,这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证明了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化解互动中的冲突和矛盾。

3.3.2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状况

在与同学或朋友取得联系方面,大部分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通过微信、电话等线上的方式和同学、朋友们保持联系,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隔离期间没有与同学或朋友联系。可以看到,大学生们与同学或朋友的联系并没有被疫情切断,仍然保持着联系,但是联系的方式有所改变,变成了线上的联系和问候。

3.3.3 家庭与同辈群体社会支持的差异

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所获社会支持的比较来看,如表14 所示,在家庭支持方面,78.31%的学生认为在家人那里获得的是关怀与陪伴,67.56%的同学认为是从家人那里获得了日常生活所需的保障,65.91%的同学认为家人给自己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表14 疫情期间在家庭中获得的支持

所以家庭支持是大学生们获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陪伴与关怀需要的主要来源,能够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疫情防控期。

在同辈群体支持方面,如表15 所示,71.52%的学生表示和朋友聊天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62.74%的学生表示可以从同学或朋友那里获取学习资料和学业辅导上的帮助,60.39%的学生表示和朋友聊天可以缓解自身的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56.96%的学生表示可以从朋友那里增加对疫情信息的了解。

表15 疫情期间在同辈群体中获得的支持

由此来看,同辈群体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们更愿意向自己的同龄人倾诉自己的内心,打发无聊的时间,释放不良情绪,同时还能够共享信息和学习资料。

3.4 高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的需要

在对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辅导需求的调查中,由表16 可知,占比较高的前两个分别是63.64%和57.64%,大学生们表示需要生活及学习规划方面的辅导以及时间和目标管理,这与前面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表示居家隔离期间感到无聊、无事可做是相一致的。

表16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需要

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的自律性比较差,不能够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的时间,从而产生无聊感或倦怠感、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大学生在线开学以来,仍有36.7%的同学表示无法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大学生在睡眠时间调整、情绪调节、人际(家庭)沟通方面也有一定的需要。

4 疫情隔离期间大学生居家状况特点

4.1 居家隔离期间女生比男生更多参与家务劳动

根据前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显示(表6 所示),疫情隔离期间,在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方面,男生为45.3%,女生为57.4%,女生更愿意陪伴父母并参与家务劳动,与父母的互动较多,而男生中陪同父母做家务劳动的人数就比女生相对要少一些,这其实体现了家庭分工在性别上存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观念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要比男性更多地投入到家务劳动中,尤其是在结婚之后,女性要更多地承担家务劳动、照顾父母和子女的责任。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基于性别视角对家庭分工进行了研究,王玮玲在基于性别的家庭内部分工研究中指出,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大量女性涌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外出工作并未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定式,现代女性仍要负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庭劳动[4]。所以女生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各种家务工作,将来结婚后是需要女生来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的;而女生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潜意识里也会觉得这些家务劳动应当由自己来承担。所以,在疫情隔离期间女生更愿意主动与父母亲近,陪伴在父母身边,并参与到家务劳动中。

4.2 居家隔离期间男生的情绪状态比女生相对稳定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情绪稳定性属于人格特质之一,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景下不表现出过分激动的反应”[5]。情绪稳定性是由个人认知成熟度和个性成熟度组成。情绪稳定性表现为在各种复杂、紧急、恐惧或危险情况下仍能保持镇定,发挥个人能力。情绪的不稳定性表现为遇事容易紧张,情绪波动幅度大,反应过于强烈等。情绪稳定是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6]。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表11 所示),女生偶尔出现不稳定情绪的比例为50.4%,要明显高于男生的31.3%;在居家隔离期间的情绪稳定性方面,男生的情绪起伏波动相对较小,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而女生的情绪起伏波动相比男生就不太稳定。情绪是生理、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由于月经周期的变化,女性体内的荷尔蒙含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影响到女性的情绪波动[7]。除此之外,女生的感情比较细腻,比较注重细节上的改变,在突发事件面前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无力感。因此,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男生比女生更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展现出较为积极、冷静的心态。

4.3 感到无聊、无事可做是主要的情绪反应

调查结果如表12 李克特量五级量表测试结果所示,平均分最低为3.2 分,感到无聊,无事可做。同学们在居家隔离期间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觉得无聊、无事可做,不能合理安排居家的生活、学习及休闲娱乐的时间,对于时间和目标的管理也比较欠缺,在线开学以来也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在对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辅导需求的调查中,对于生活和学习规划方面的辅导以及时间和目标管理方面的需求占比较高。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的自律性比较差,不能够充分利用居家隔离的时间,从而产生无聊感或倦怠感、缺乏学习的动力。

4.4 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个别出现心理危机

从整体的调查结果来看(参看表11 中的数据),大学生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只有个别同学出现了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以及排斥与人交往的行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专家李慧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会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平衡被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8]。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邻居、社区、组织、宗教等,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身心状况保持良好的大学生,正是获得了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中主要是家庭成员、同辈群体)为人们提供的各种情感支持、信息交流、经验分享、陪伴和关心等。在危机情况中,拥有社会支持资源的人更容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顺利度过危机。

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5.1 调查数据的时限性问题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是在3 月初进行的,如今已经是4 月中旬,距离调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还未发布开学的通知,此时的大学生仍然处于居家隔离、在线上课的状态。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以及在设计问卷之初也没有预想到开学时间会推迟到现在。因此,在线上开学以来的一个多月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是否能够一直保持高度的自觉性投入到线上学习中,是否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获取到最新的调查数据。

5.2 研究的全面性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只对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进行了性别的交叉分析,对比了性别之间存在的差异。其实,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还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城乡之间等差异的影响之下,大学生的心理反应状况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5.3 数据的不可获得性

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只能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但是,问卷调查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问卷的设计都是经过将概念操作化之后,由调查者进行问题的设置,而问题中的选项设置会限定被调查者的回答范围,使得作答比较受限制,无法获得一些细节或者深层次的问题数据,也可能无法获取被调查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猜你喜欢
居家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心理小测试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心理感受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