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财会专业群智慧财经人才培养研究

2020-08-15 02:13张奕奕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财经财会产教

张奕奕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内涵与路径[1],完善“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等类型的产教融合改革已在各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深入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业已成为重要课题。

1 基于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时间短、基础弱,但关于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俞洋等指出产教融合多数为企业实习合作、企业订单培养等单一的合作模式,企业深入参与意愿不强[3]。孙杰等认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并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等几方面提出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思路[4]。刘小花等运用Nvivo12 质性软件分析了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教融合政策的创新关注点,并基于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体系框架,对地方政府深化产教融合政策内容的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5]。

智慧财经是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新名词,中国财政教育论坛2019 年峰会围绕共襄财经教育现代化,共促智慧财经教育建设落地,推动培育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高技能和卓越财经人才进行了研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倒逼高职会计专业群教育,也倒逼财经教育必须通过颠覆性改革创新适应、服务、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培养数字化财经人才。因而研究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就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2 基于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不适应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手工核算工作已被电算化乃至智能化手段所代替[6],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群课程设置仍较多停留在核算型会计人才课程体系上,未能满足基于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理念,因而致使会计人员不具备“德技兼修”的数字化思维、素养和能力,不能为社会提供相应技能培训,亦不能实现“育训并举”。

2.2 课程资源不适应

以全球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教育技术使教育、学习、信息共享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了课程资源的不适应。虽然经过几轮国家及各省份专业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信息化资源已然丰富,但资源一方面未能体现企业真实环境及真实账务,另一方面也未能推广至各个高校进行应用,使用率不高。此外,现行的实操资源大多停留在核算会计的操作软件配套资源层面,未能引入先进的财务共享中心、智慧财税等软件资源,不能有效辅助智慧财经人才培养。

2.3 教师团队不适应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大多已实现培养一批“双师素质”教师,组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但教学团队在产教融合层面,除了指导学生实习外,其他方面成效并不显著。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专任教师在育训并举、科研反哺教学等方面能力仍有待强化。因而,教学团队无法为智慧财经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2.4 深入产教融合缺乏有效载体

根据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深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但现行产教融合较多为实习层面校企协同育人,缺乏新型合作载体,未能实现“共享技术、育训结合”的深入合作模式,无法为智慧财经人才培养引入行业新兴技术。

3 基于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3.1 构建“德技兼修、育训并举”的智慧财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1.1 构建“德技兼修”课程体系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财会专业群重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职业素质培养,将职业能力等级标准中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等10 个领域的职业素养全部分解渗透到高职财会专业群所有专业课程。以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基于完全学分制将10 个领域的职业素养培养分解渗透进专业课程,形成课程体系(见表1)。

3.1.2 构建“育训并举”培养路径

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向德技兼修,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均从沟通整合、学习创新、责任担当、专业技能、问题解决以及职业素养六个维度明确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真实环境、真账真做、真税真报”的“项目+”实训课程(图1),实现学训循环,并育德于训技之中。

基于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开发递进的岗位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推动财会专业群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轨育人。实施该路径一方面可通过与事务所等企业合作在高职院校创立“会计学院”,既可将学校财会专业人才推向企业就业,也可每年持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财会人员继续教育、职称培训等服务;另一方面通过“1+X 证书制度”,与特定企业合作,面向社会各类企业推广“1+X 证书”,为社会培训财会相关职业技能,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覆盖面。

表1 呈现“年级、类别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

图1 校企合作开发了“项目+”实训课程和岗位培训路径

3.1.3 融入“创新创业、递进培养”的“双创元素”教学理念

财会专业群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思维”“创业实务”中开展创业理论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企业经营沙盘实训”等课程中开展创业实训,培养创业能力,通过参加大学生ERP 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业比赛开展创业实战,形成“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挑战性学习。依托双创资源平台,引入众多“众创公司”,在校创立“双创基地”,配合双创课程,推动高职财会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

3.2 建设“育德训技、智能递进”的任务驱动式课程资源

3.2.1 建设项目式课程资源

学院财会专业群开发任务驱动式课程资源,重构财会专业群课程结构。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以工作任务驱动学习内容,采用“单元→任务→活动”基本结构,编制模拟仿真的教学资源,搭建网络学习空间,以期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泛在学习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教师及广大学生更熟悉直播加资源双平台混合授课模式,广泛使用已建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在财会专业群课程资源中,基于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式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核算处理,并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作风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2 高职财会专业群分层递进的信息化课程

3.2.2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强化数字化思维、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信息化和智能化软件及设备的引进,如图2 所示。构建分层递进信息化课程及资源,设置从会计软件到信息系统再到智能技术运用递进的智慧财经课程,强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及智能财务管理分析,递进推动智慧财经人才培养。在实施层面可引入财务共享中心培养综合管理会计能力,引入智能财税系统培养智慧税务处理能力,引入云审计系统培养审计智能分析能力,引入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培养财务管理能力,进而促使智慧财经人才培养得以实现。

3.3 打造“专兼结合、科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科教融合是财会专业群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产教融合的催化剂,由学院、政府(教育研究院等)、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学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成立财会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委员会通过“教育教学+企业实训”以及“技术研究+应用教学”的结合,调动发挥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合作的积极性。实施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一方面要求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教师作为企业员工,既可指导学生实习,又能实现企业实训;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审计风险、投资研究等方面进行专项课题合作研究,带领学生利用高职教师专业特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

3.4 成立“共享技术、育训结合”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根据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成立协同创新中心。财会专业群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面向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财会专业群重组“广垦财务与资本运营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内部控制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完成产教融合横向项目5 项,到账经费73 万元。该中心完善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化教师与企业合作深度的同时,将社会服务项目融入人才培养,融进课程学习。

猜你喜欢
财经财会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财经日历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财经阅读时代
财经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