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江苏油田原油年产突破100万吨,已经过去了20年。然而,围绕“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主旋律,“咬定目标不放松”永远是我们石油人的传家宝。
会战初期,创业维艰,江苏油田干部职工发扬“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精神,大干快上。朱俊 供图
2020年4月,江苏油田迎来了45岁的生日。回首新老石油人走过的历程,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过去峥嵘岁月、热火朝天的夺油会战场面犹如昨日再现。
1979年,刚刚18岁的我在江苏油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上学时我是学石油钻井的,毕业之前组织上安排我去师范学校培训。在我的同学们都走向井场、走上钻台奔赴夺油会战主战场之际,我却来到油田子弟学校,当了石油基地的“孩子王”。
当时,我的宿舍与一位钻井队长向以平家比邻。有时会听到抱着油娃的向嫂子叹气,埋怨在井队当队长的丈夫,一门心思在井上,很少回家,家里的大小事情根本帮不上忙。那个时候,江苏油田的夺油会战一个接一个、一浪比一浪高,一线职工常常忙得脚后跟不着地,而她担任井队长的丈夫,又是忙人中的大忙人,那有时间顾得上家呢?
至今我还记得与向以平队长的一次交流。他话不多,但他的回答却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井队不停地在真武油区、联盟庄油区来回滚动打井,一口井打完了,几乎不休整,马不停蹄忙搬迁忙安装忙开钻。两眼一睁,忙到点灯。生产节奏十分紧,根本停不下来。”
后来,我在《江苏石油报》《中国石油报》上多次看到他的事迹介绍,对他有了更多了解。他也曾像《创业》里的王进喜一样,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从此得到了“水乡铁人”的美誉。
那时候,我除了羡慕他奋战在一线,还想学习他到一线去做点什么。
与“水乡铁人”交流后不久,我走下讲台,穿上工服,来到当时的钻前大队负责共青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为祖国献石油》是油田基地里男女老少皆能唱响的主旋律。那个年代,哪里有夺油会战,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高高飘扬的旗帜。我有幸参加过多次急难险重的突击活动,其中最难忘的是1989年夏季奉命组织的一次突击活动。
一个闷热的傍晚,我带着十几个青年突击队员乘着大巴车来到了45100钻井队的井场,具体任务是在机房四周围一个防水坝。上级要求,水涨一分,坝高一寸,决不能因为水淹了机房而影响生产。
大约7时许,大雨如期而至,风大、雨狂、电闪雷鸣。险情就是命令。十几个突击队员配合默契,挖土、装草袋、垒坝,争分夺秒与险情赛跑,有时雨水模糊了双眼都来不及去抺。紧张高强度的劳动,大家几乎都累虚脱了,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事后我才知道,不仅仅是我们,整个油田,特别是生产一线都在紧张抗洪保生产。我们这支十几人的队伍只是石油人抗洪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油田增储上产、向百万吨进发的鼓点越来越急。这个时候,我的岗位也换成了与“增储上产,进军百万”联系得更加紧密的劳动竞赛岗。当时,宣传科长为我的工作画了个像,叫做“敲锣打鼓放鞭炮,披红戴花送喜报”。那时候,强调“心眼围着井眼转”“钻头不到,原油不冒”“滚石上山,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作为劳动竞赛岗的干事,我有时一天要为好几支“日上五百”(日上500米进尺,奖励500元)的钻井队贺功。
会战初期,江苏油田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扎实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朱俊 供图
1983年,江苏油田第一次党代会提出“赶玉门超江汉实现年产100万吨”。1995年,经过几代江苏石油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这一目标成了现实。我在油田第一口井—真六井所在地,当时的石油工人俱乐部参加了油田召开的祝捷会,与所有江苏石油人一起见证了油田实现年产100万吨的喜悦时刻。那天晚上,我约了几个老乡小斟,一个乡亲用四川话重复了好几遍邓小平同志在1958年时说过的话:“苏北要增加工作量,这个地方搞出油来,那对沿海一带很有好处。苏北交通方便,多么美的地方,应加速进行。”“苏北如果找到油,年产一百万吨,就值得大搞。”
当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油田原油年产突破100万吨的辉煌业绩,己经载入江苏油田的发展史册。往事并不如烟,一晃过去了20年。无论油田发展的形势怎么变、遇到的挑战如何多,围绕“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咬定目标不放松”永远是我们石油人的精气神、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