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体育教学俱乐部运行机制

2020-08-14 21:56文雄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俱乐部体育课

文雄

摘 要 通识教育最早是有古希腊的的学者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重视学生品质与修养的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在19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的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 体育课 教学模式 俱乐部

前言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素质教育改革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教育学家把国外的“通识教育”的概念引进中国高等校园,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和接受。

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最早是有古希腊的的学者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重视学生品质与修养的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在19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的教育”。

大学体育是我国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

2.1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新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

2.2通识教育理念让大学体育发挥巨大的潜力

在很多人心中体育课的学习运动技能科目,运动技能的的高低决定一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在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也是一味把运动技能放在首要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体育课堂上灌入通识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改变体育教师的传统体育课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全的自由人格是通识教育理念核心内容,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改革步伐的推进,很多高校开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对所开设的项目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和教师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中心,发挥教师的特长,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掌握一至两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

重庆工程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

4.1 重庆工程学院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

在重庆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很多,主要都是采用了三段式和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模式,重庆工程学院体育部以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高校的教学经验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课按项目分班:网球班、足球班、武术班、健美操班、篮球班、羽毛球班、乒乓球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班级,打乱以前行政班级教学的形式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4.2重庆工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4.2.1体育课观念的问题

从我们人生中第一次走进校园到结束学生生活的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体育课一直伴随我们成长,可是很多人认为体育课仅仅是工具而已,许多活动只是流于形式,表面现象,没有落实到实处,学生的体质状况还是不容乐观,很大程度忽视了大学体育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4.2.2 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就目前我们重庆工程学院的体育教师的总体情况而言,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专项结构不合理——体育部共有6名专职教师,3名兼职教师,篮球1人、乒乓球1人、健美操3人、武术1人、足球2人、网球1人;其次教师的职称偏低,体育部没有一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教师队伍年轻化,人员流动性较大,最后体育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550,体育教师缺口较大。

4.3.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优化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对策

4.3.1 改变体育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更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优化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我觉得应该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5.总结

总之,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充分发挥了体育的多功能的作用,改变了那种单纯传授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注重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把育体育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优势互补,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朱慧芳,蔡 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6- 17,189.

【4】赵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李慧林.常向丰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初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俱乐部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