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
摘要: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逻辑分析和自我审查能力,与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较为契合,因此行为疗法作为一种短程、结构化的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认知行为;大学生;情绪障碍
本案例介绍了大学生因对自我体貌认知偏差而導致焦虑、失眠、社交回避等不良反应,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材料
基本情况。来访者,男,18岁,身高180cm,体重65kg,大学一年级,城镇户口,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成长史。来访者出生于中产家庭,家境殷实,是家中独子,父亲是机关中层干部,母亲是国企员工,家庭氛围和谐,在父母身边长大。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学业优秀,人际关系良好。在高中患有过敏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长时间阳光照晒下,面部会出现区域性红疹,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退。经过医生诊断,该疾病是青春期激素导致,现阶段没有特效治疗方案,平时注意防晒,成年之后会自然好转。来访者在高中因该疾病与同学发生严重的人际冲突,导致高二休学,在家复习,参加高考。
二、咨询动机和个人陈述
咨询动机。来访者在军训期间,有大量的户外运动,因长时间接触阳光照晒,过敏性皮炎复发,导致脸上出现红色皮疹,来访者回忆起高中时期的创伤经验,导致对于人际交往敏感,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主动回避社交活动,内心感到非常痛苦,进而来寻求咨询。
个人陈述。高二的时候,我晒了太阳之后,脸上会出红疹子,不痛不痒,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没什么大关系,注意防晒就行,可是我照镜子,总觉得不好看。同学们也一直开我玩笑,经常会说“你这么喜欢脸红,像个小媳妇一样”,“你看见男孩子都脸红,你不是一个gay吧”之类的,因为平时要涂防晒霜,打遮阳伞,他们会说我“娘娘腔”。我和他们吵了好几次,后来老师介入了,他们才不开玩笑了。可是我总觉得他们还是盯着我看,在背后议论我,我当时最怕的就是大晴天,要涂防晒霜,打遮阳伞,我不想走出去,后来我就休学了。这两年都挺好的,我以为已经全好了。结果现在又复发了,我不想再经历高中的那一切,我在想是不是要退学。
三、咨询师观察、评估与诊断及咨询目标
来访者穿着整洁,肤色白净,面部两侧有小区域红色,类似运动后的气血上涌,无其他特别特征。初次见面打招呼拘谨,在咨询过程中,回避与咨询师目光接触。
评估与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自我认知偏差:“因为这个病,我很丑,别人会歧视我”,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伴有轻度的失眠,持续1周,暂未影响社会功能,具有清晰的自知能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一定的求助动机,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治疗。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来访者共同协商,确立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的痛苦情绪,改善睡眠质量。(2)长期目标:正确看待自己的病症,学会如何与疾病相处,变得更加自信。
四、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及理解等技术与A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使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基本信息,分析来访者的主要心理冲突,和来访者一起协商咨询目标,并建立契约。
第二次咨询。咨询师创设一种密切关注的气氛,使来访者的痛苦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与来访者一起回顾心理冲突的起因发展,探讨导致当前困境的现实因素,引导来访者用言语化定义所持有的信念:“同学会因为我脸红歧视我”,“男人不能打遮阳伞,不能涂防晒霜”。
布置家庭作业:询问周围人对于自己面部肤色的感观,观察烈日下的行人状态,了解有多少男生会打遮阳伞,用防晒霜。
第三次咨询。来访者反馈家庭作业:1、周围同学并没有特意关注来访者的面部特征,经过来访者提醒才有所察觉,并且表示其面部看上去没有特别的异样;2、来访者注意到一个一直被自己忽略的现象,在烈日下的校园,很多学生都会打遮阳伞,无论男女;身边有部分男生也会使用防晒霜。咨询师通过具体化问题,指出来访者所观察到现象与所持有信念之间的矛盾,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审查,聚焦于其之前忽略的经验和感受,检验当前信念的合理性。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当前信念的不合理方面,并进行辨析和纠正,使来访者了解不合理信念是如何与目前的问题所关联的。布置家庭作业:列出所有与当前问题相关联的心中信念,并逐条检验其合理性,如果不合理,尝试进行纠正,使其合理化。
第四次咨询。来访者反馈家庭作业:通过识别目前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加以改正,核心信念发生转变,“脸上的红疹使我变得很丑,大家会歧视我”变为“虽然我脸上有红疹,不过我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别人并不关注这点”。咨询师与来访者就家庭作业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不合理信念与合理信念的差别,强化合理信念,引导来访者树立新的反应模式,使用合理信念替代之前的不合理信念,对来访者所进行的积极努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布置家庭作业:在生活运用新习得的合理信念,体验并记录与之相关的情绪感受。
第五次咨询。来访者反馈家庭作业:来访者通过练习和运用新的合理信念,产生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体验,对别人的目光不再害怕。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对咨询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咨询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讨论在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并探讨解决困难的可能方法。咨询师对来访者所进行的积极努力进行肯定,鼓励来访者将在咨询中获得的经验拓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五、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价。通过咨询,我改变了对自身这个病的看法,不怕别人的目光了,焦虑好了很多,晚上也不失眠了。我最大的收获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改变一个方向看待事物,结果会截然不同。
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来访者目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病症,精神面貌好转,失眠、焦虑等症状大幅度改善,生活学习状态恢复到之前状态,能正常参与社交活动,进行人际交往。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发生转变,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对自我的认知更加完善,建立了新的适应性的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Judith S.Beck.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