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颖 毛雪黎 张玉
摘 要: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影响着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基于数据资源驱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演化与价值创造方式,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特点、价值传递渠道与价值创造阶段,以期为我国基于数据资源驱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平台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数据资源驱动
一、引言
目前,世界知名企业中60%的企业采用平台型商业模式,70%的独角兽企业采用平台型商业模式,世界百强企业中至少有60家采用平台型商业模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达34.8%,总规模31.3万亿元。早期学者将平台型商业模式划分为单边平台模式和多边或者双边平台模式两类。本文研究的基于数据资源驱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是从平台型商业模式的资源依赖视角出发展开的研究。
基于数据资源驱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主要依据底层的客户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等流量数据,通过客户关系网、信息互联网、物流网与资金链等网状结构,实现平台内多主体的价值共创机制。例如,腾讯系的微信、QQ社交平台商业模式,聚集了包括财付通、艺龙旅行、腾讯影业、京东等合作企业所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以实现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客户数据的价值共创;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商业模式聚集了包括菜鸟网络、蚂蚁金服、淘宝网、阿里旅行等合作企业,实现基于网购客户数据的价值共创。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数据资源驱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也在逐步演化,发展出了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公司,例如,字节跳动集团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今日头条、懂车帝等子公司,其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反馈和可视化输出,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实时追踪,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推荐商品,实现由淘宝时代的“人找货”到现在短视频时代的“货找人”的转变。随着数据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化,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共创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二、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特征
平台型商业模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因其具备整合资源的强大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而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接纳。最为典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往往有两大途径:水平型整合路径和垂直型整合路径。水平型平台整合的是具有不同客户资源的多家组织,垂直型平台则整合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整合形成客户资源共享和价值链一体化的共生平台生态系统。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连接双边或者多边市场
平台型商业模式最典型的特征是实现了双边或者多边市场主体在平台上的互动。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市场交易主体双方以及嵌入广告的第三方或多方的交互媒介,使交互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了较大缓解,降低了信息搜寻、商业谈判等交易成本,进而精简了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组织结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价值创造模式。平台型商业模式所连接的双边或者多边市场,往往通过发挥数据资源优势吸引多方主体参与,无论是买方主体量大还是卖方主体量大的平台,都会将另一方或者多方主体吸引到平台,实现价值共创。
(二)显著的网络效应
互联网不仅可以降低新创企业资源识别与获取成本,还可以充当资源交换的渠道,消除资源流动的距离。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第二大特征在于其显著的网络效应,主要包括跨边网络效应和同边网络效应两种。当供给端越多时,需求端的体验越好;或者当需求端越多时,供给端体验越好,这就是所谓的跨边网络效应,如淘宝、京东等平台。当需求端越多时,需求端的体验越好,如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当供给端越多时,供给端的体验越好,这就是所谓的同边网络效应。
(三)高度的开放性
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只要有足够好的产品吸引注册用户的流量,就能通过平台的开源性特征,吸引到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而且注册用户需求越多样化,就越会吸引更多的外部创新主体形成互补性资源,这也是流量经济时代数据资源驱动的魅力所在。当巨大数据流量中涵盖的各个资源要素在平台上有序和高效循环,参与平台经济的双方或多方就能实现价值共创。因此,平台的开放性可以使平台快速实现扩张,丰富平台商品和服务类型,集大众智慧对平台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有益创新,从而实现价值共创。
三、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价值传递渠道
(一)基于知識和技术的价值传递
传统商业模式下价值链传递渠道是从上游供应商向下游企业的价值传递;而平台型商业模式则是将核心企业的价值向其连接价值网内双边或者多边市场中的非核心企业进行价值传递。价值网内的价值传递渠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核心企业将其集聚的知识和技术溢出至平台生态中的非核心企业,从而实现价值传递;二是非核心企业通过汲取核心企业的知识再创新,反哺核心企业实现价值的二次传递。
(二)基于数据资源共享的价值传递
传统商业模式下价值创造主要源于企业自身独占性资源,而平台型商业模式则是基于核心企业构建的平台生态系统所共有的数据资源优势,平台生态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可以实现价值创造。基于数据资源共享的价值传递渠道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平台生态系统共享客户数据资源的价值传递;二是客户之间分享平台数据信息的价值传递。客户会通过广告了解平台,其在获得极佳消费体验后不仅会渗透到平台生态中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消费上,还会将或好或坏的平台体验分享给其他用户,从而实现平台的价值创造功能。
(三)基于平台与客户互动的价值传递
平台型商业模式是去中心化的,而产品的创新过程也是无法通过一己之力完成的。频繁的消费者、生产商、销售商和服务商之间的社群互动,将产品创新从传统的中心化过程演变为去中心化过程,集群体智慧而实现产品创新。最典型的案例要数小米商业生态系统,其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广告,所有人都可在广告下进行评论,企业可根据评论对产品进行改进,不断提升产品创新体验,实现价值共创。另外,核心企业对社群互动平台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平台生态系统开展线上营销,实现价值创造。
四、平台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阶段
(一)第一阶段:规模化的数据基础建设
规模化的数据基础是平台型商业模式中核心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前提,核心企业往往会基于自身对特定行业痛点的认识,聚集大量行业内各个机构的数据,通过打破行业内数据壁垒的形式将数据共享给参与平台建设的各方,从而让有价值的数据在数据共享过程中涌现。在数据共享的优势得到行业内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同后,规模化的数据基础就成为平台竞争优势,并将平台创造的价值传递给C端市场,实现平台的价值获取。
(二)第二阶段:资源精准匹配用户的数据质量提升建设
规模化的数据基础只有得到C端市场认同才能实现价值创造。平台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精准匹配数据资源,完成对规模化基础数据的体系化建设,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此外,平台将有价值数据传递给C端市场往往会借助网站、运营商SP服务、手机APP等形式,通过广告推介、客户主动传播等方式,扩大用户需求。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这对平台规模化数据精准高效匹配用户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平台需要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三)第三阶段:平台生态系统数据协同建设
随着平台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参与方的集聚,平台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丰富的同质性、异质性及互补性数据资源的生态系统。平台核心企业则需要识别、获取与转化平台生态系统内数据的潜在价值,挖掘跨领域数据资源,发挥数据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协同作用,使诸如商旅、物流、金融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在平台上共生,实现各组织的价值共创。核心企业的功能将会得到一次升级转换,由面向C端市场提供服务创造价值,转换为平台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方价值共创机制的构建与维护。
参考文献
[1]朱晓红,陈寒松,张腾.知识经济背景下平台型企业构建过程中的迭代创新模式: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3):142-156.
[2]肖红军,李平.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化治理[J].管理世界,2019,35(4):120-144.
[3]王伟楠,严子淳,梅亮,等.基于数据资源的平台型企业演化:飞友科技的启示[J].经济管理,2020,42(6):96-115.
[4]田剑,徐佳斌.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38(5):949-960.
[5]肖红军,阳镇.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理论分野与研究展望[J].西安交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1):57-68.
[6]王凤,张玲玲,薛佳玉,等.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华大基因为例[J].管理评论,2019,31(9):184-192.
[7]赵帅,李亚城,李文立,等.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内在机理:以斗南花卉产业集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12(2):192-209.
[8]胡国栋,王晓杰.平台型企业的演化逻辑及自组织机制: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339(3):148-157.
[9]屈燕妮.平台型企业开放研究进展与述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8):39-44.
[10]荣帅,李庆满,赵宏霞.平台型企业跨界经营中的跨市场网络效应与颠覆性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4):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