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代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具体包括:坚守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其中坚守精神是从历史维度、编辑成长的角度、编辑的工作内容和编辑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几方面进行分述;解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指出了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原因;从出版社和出版工作者两个角度分析了为什么需要创新精神。新时代的编辑,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养,才能在出版行业站稳脚跟,成为出版行业的先行者。
关键词:工匠精神;坚守精神;创新精神
在新时代的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和社会对于编辑的要求越来越多,可以说,专业化的编辑团队,是出版精品力作的保障。那么,何谓优秀编辑?可能标准有很多,如编辑规范好、专业知识好、文学修养好、外语水平高、数字技术好、沟通能力强等。其实做好编辑工作并不简单,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优秀编辑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为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编辑队伍是出版业发展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出版行业中,科技类图书的出版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学科专业跨度大,这就要求编辑具备更优化的知识能力结构、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广泛的编校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坚守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职业品质。[1、2]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就编辑所应具备的几种职业品质做简要论述。
一、“坚守精神”是基础
首先,从历史的维度上来看,编辑出版工作历史悠久,据推测自商代有文字记录典册开始,编辑工作的传承需要世世代代的有志于从事编辑行业的人来坚守。
其次,从编辑的成长过程来看,编辑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逐渐积累的过程,有人用“三年出徒,五年出师”来描述编辑的成长,做好编辑需要对这份职业有着极大的热情与激情,才能坚守这份工作不动摇。[3]
再次,从编辑的工作内容来看,编辑要做的工作非常繁杂,肩负的责任也是巨大的。编辑工作除了要策划选题、联系作者、调研市场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作品中的政治性问题、知识性错误进行把关,同时还要规范名词术语,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对各类数据、史实进行核查。此外,篇章结构的合理性、逻辑性,体例的设计、封面的美化等,也都离不开编辑。
最后,从编辑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来看,搭建良好的编辑知识架构至少需要全面了解编辑出版规范、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好的语言功底、沟通能力等。编辑工作目前已成为大学的一个学科,无论是新闻出版还是图书、期刊的出版都要遵循许多出版规范。此外,强调语言功底,是因为稿件中涉及到许多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稿件中还有不少专业名词也源于各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没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很难对这些专业词汇做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编辑工作需要有对出版的热爱、激情、自信、自豪、毅力、坚持,要做好编辑工作需要有良好的业务基础和较强的综合能力,需要对出版行业有真正的热爱和专注,需要时间的磨砺和持久的等待,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二、“工匠精神”是关键
1.何谓“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报告中的“工匠精神”是对待工作的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追求来源于对自己所创造产品的热爱。做好编辑工作更是需要这种工匠精神,因为出版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编辑具备 “工匠精神”较为关键。
2.为什么要具备“工匠精神”
要想打造出高品质的精品力作,必须秉承工匠精神,才能保证在各个环节中追求细节、精益求精。新时代出版行业呼唤编辑更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把握书稿,发扬工匠精神,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科技进步。[4]
第一,只有具备注重细节完美的精神,才能够精心雕琢,打造精品力作。优秀的工匠在打造一件作品时,往往追求极致,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细节,最终打造出细节完美、品质超群的精品之作。最具有说服力的应该是瑞士顶级手表,手表工匠对每个零件都精心雕琢,最终产品畅销世界。优秀的编辑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应发扬工匠追求细节完美的精神,用认真、专注的态度对待书稿中的每个细节,力求工作精细,才能打造得起挑剔眼光推敲的精品力作。
第二,只有具备工匠的独到“匠心”,才能推陈出新,创造精品。顶尖的工匠永远不会仅满足于现状,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他们都有着挑战精神和超越之心,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随时在材料、款式、工艺、流程等方面做出创新。同理,出版物要时刻满足不同读者的精神需求,这就需要编辑随时保持创新之心,匠心独运,推陈出新,最终把优秀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第三,只有具备了工匠的荣誉感,才能把职业当成事业,才能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编辑工作往往是甘在幕后、为他人做嫁衣、为作品锦上添花,因此要有做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服务心态,更要有提高图书质量的强烈主观愿望。
三、“创新精神”是推手
对于出版业而言,未来的大局势是通过出版融合发展,实现知识服务。如今随着国家的引导、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和出版工作者创新意识的增强,数字化产品层出不穷,出版业正在加速向融合发展迈进。[5]
第一,只有不断创新,出版社才能保持发展的动力。有人说:你只有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所以,各大出版社都有自己原有的出版优势领域不断开拓创新。
第二,作为出版工作者,也要时刻将创新精神作为我们发展的基本素养。在编辑工作中,面对未来的发展形势,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才能主导未来出版的发展方向。工作中大多数的融合出版都需要不断摸索,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工作方法需要创新,应用的软件需要创新,考核方式也需要创新。
四、结语
图书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推介前沿技术的重任,要想做好文化传播,编辑必须具备坚守职业操守和职业底线的“坚守精神”,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同时还要怀有“创新精神”,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推出精品、打造力作,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只有这样编辑工作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发展,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菁.刍议好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出版参考,2015(01):39-40
[2]贺圣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编辑——谈编辑的职业修养.现代出版,2010(05):50-54
[3]李开振.浅谈优秀编辑的坚守精神.传播与版權,2016(07):63-67
[4]梁晓娟.一名优秀编辑应具备的八种意识.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206-207
[5]任文京.新时代出版的本质内涵是创新.中国编辑,2018(05):7-10
作者简介:
韩赞(1985--)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级职称,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从事图书质量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编务生产过程的质量提升和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