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勇 党晖
摘 要:为评价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利用DEA模型,分析2018年15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情况;同时,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对2013-2018年陕西六个重点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揭示不同领域内企业的创新效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陕西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规模效率递增状态,需要提升管理水平,以进一步提升科技投入资源效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迅速、科技创新活跃,对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增加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陕西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2016年以来以每年新增一千家以上的速度增长,主要分布于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等领域。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计划到2025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增幅不低于20%、总量突破10000家。因此,研究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可以揭示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国内外科技创新效率研究情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先在1912年提出创新的概念,把创新活动概括为拥有新的产品、掌握新的技术、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或者开辟出新的市场、掌握新的原材料以及建构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1]。国内学者的定义则更多强调新价值的实现,如张良(2005)对创新型企业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其内涵进行总结和界定[2]。张赤东(2010)研究了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意义、内涵、特点与着力点[3]。朱学冬、陈雅兰(2010)以福建省为例研究了创新型企业的绩效评价[4]。这些研究侧重于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关系,并引起了国内学者对R&D活动的重视。从研究方法来看,很多学者采用了非参数的DEA方法对R&D活动效率进行分析。侯睿(2016)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2002-2012年我国28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发现技术进步使驱动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但是其对各区域的驱动作用不尽相同[5]。吴芹、蒋伏心(2020)利用DEA方法测度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各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阶段性差异,与知识创新效率、成果转化效率相比,技术研发效率较低[6]。
二、数据来源和方法选择
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出发,依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9)的统计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陕西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
1.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输入和多指标输出,对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记为DMU)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分析陕西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省份相比的创新效率。
2.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提出的,基于DEA 方法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全要素生产率变化(TFPCH)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也称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进步变化(TECHCH),EFFCH 是基于可变规模收益的效率变化指数,TECHCH表明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陕西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8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
3.数据处理软件。Deap2.1程序的结果包括技术、规模、配置、成本效率的估计值,松弛变量的残值,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
4.指标选取。结合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选取了技术创新产出和投入的指标。创新投入指标选取科技活动人员(万人)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亿元),创新产出指标选取技术收入(亿元)和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三、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1.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2018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7188亿元,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475.6亿元,居全国第9位;科技活动人员18.2万人,居全国第11位。实现技术收入1111亿元,居全国第9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765件,居全国第8位。
2.同外省相比基于DEA的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为参照其他省份统计数据,分析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选取了广东、北京、江苏等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在全国领先的省(市)、规模超过陕西、规模与陕西接近的共14个省(市)与陕西进行比较分析,包括陕西在内的15个省(市)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86%。运用软件Deap 2.1,对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运算,得到2018年15個省(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效率评价结果(表1)。
综合效率是对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可以看出,15个省(市)中,北京、上海、湖北、安徽和四川5个省(市)的综合效率为1,说明这5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资源配置能力以及资源使用效率均为有效。广东综合效率接近1,相对接近于DEA有效。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效率是0.853,资源投入没有充分发挥效用。
从综合效率分解来看,陕西综合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低。纯技术效率是企业由于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15个省(市)中,广东、北京等8个省(市)纯技术效率有效,福建、陕西等4个省(市)纯技术效率接近有效,可见,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良好。从规模效率看,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处于最优状态,天津、福建、陕西等6个省(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而高新技術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和浙江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
DEA无效省(市)存在着创新资源投入结构不平衡或产出不足等问题,参照DEA有效省(市)的数据,可以确定DEA无效省(市)向DEA有效调整的幅度,从技术角度把DEA无效转为有效(表2)。
从投入指标看,7个纯技术效率无效省份说明在现有的科技产出水平下,科技资源投入存在相对冗余,资源效率没有充分发挥。陕西科技活动人员冗余量是0,说明陕西的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得到了充分利用;浙江、福建等4个省(市)科技活动人员有冗余,说明这些省(市)的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没有充分利用,应该加强相关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新效率。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看,江苏、山东和陕西存在冗余,说明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科技经费投入是充足的,但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并没有使经费投入的效率达到最优。
从产出指标看,江苏、福建等4个省(市)在现有的科技资源投入水平下,科技产出存在相对不足,资源效率没有充分发挥。陕西的技术收入和发明专利产出均不存在不足,说明陕西的技术收入和专利产出与科技投入相对是有效的,陕西发明专利产出较好,技术专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较强,技术市场化的效率较高。
因此,与其他省(市)相比,陕西高新技术企业仍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强,但仍需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3.基于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采用基于DEA 方法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以此来分析陕西省2013-2018年间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效率的变动情况。选取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航空航天等6个主要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领域对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技术效率情况进行分析,通过DEA分析软件Deap2.1可以计算出陕西高技术产业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表3、表4)。
2013-2016年间,陕西六个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平均为1.026,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2.6%,2014-2017年期间均实现了增长。从指数分解看,进步主要来源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即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从时间看,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间纯技术效率实现了增长,尤其是2017-2018年间增长了28.4%。从各技术领域的企业情况看,电子与信息、航空航天两个领域的纯技术效率实现了增长;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节能、航空航天领域的规模效率处于增长状态。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看,相对于新能源与节能领域技术进步的提升,其他领域均有所退步。
四、结论与建议
陕西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正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与其他省(市)相比,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还未处于有效状态,但纯技术效率接近有效,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相对充足但经费的效率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从陕西省主要技术领域企业来看,各领域企业的管理能力相对有效,但企业仍需加强技术研究,提升技术进步水平。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发展特色化产业集群。管理部门要通过科技政策的规划与引领,对于规模效益呈递减趋势的电子信息领域要,既要防止企业盲目加大创新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又要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以集群化发展实现规模效益递增;对于规模效益呈递增趋势的领域要引导企业继续加强企业培养。通过高端产业聚集和融合,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向外溢效应,实现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鼓励企业完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同时要坚持效率导向的研发经费投入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用好科技项目优先支持、研发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激励企业将科研经费更多用于研发活动和研发人员,优化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是突出人才发展战略。企业要注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并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通过人才与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熊彼特,何畏、易家详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
[2]张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报(社会版),2005(3):3-5
[3]张赤东.建设创新型企业:战略意义、内涵、特点与着力点[J].中国科技论坛,2010,(05):47-67
[4]朱学冬、陈雅兰.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09):77-92
[5]侯睿.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演化与驱动差异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1):122-129
[6]吴芹、蒋伏心.创新价值链下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20(5):128-137
[7]姜文舒.陕西省创新型企业财务特征与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杨忠勇(1976--)男,陕西商洛人,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统计分析与管理。
党晖(1972--)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