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
摘 要:以清末驻日旗人汉语教师金国璞及其汉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金国璞和他编纂的汉语教科书予以介绍,包括《北京官话〈谈论新篇〉》《华言问答》《北京官话〈今古奇观〉》《北京官话〈虎头蛇尾〉》《改订官话指南》等。并以《北京官话〈今古奇观〉》为例,与北京话七个语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凸显清末北京官话的语言特点。对旗人汉语珍稀文献进行探讨,是早期北京话研究不可忽视的领域。
关键词:金国璞;汉语教科书;北京官话
一、引言
金国璞,号卓庵,清末满族人。1897年,经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的推荐,赴日本教授汉语,任教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附属外国语学校。在日期间,他积极与日本学者合作,出版了多种汉语教科书,同时也帮助他们校对汉语教材。在中国,说北京话最地道的就是旗人,自东京外国语学校1897年设立起,金国璞就作为旗人汉语教师在这里教授北京话,一直到1903年为止。金国璞曾是同文馆的学生,学识丰富,精通英语,但是刚到日本时则不会日语。
《谈论新篇》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高等商業学校附属外国語学校清語教師金先生,本国に在りて多年,本邦の留学生に清語を教授,し来りて現職に就く先生,官話を学ばむと欲する者の爲に,適当の書無きを憂へ,参謀本部平岩道知君と談論新篇百章を合著す。”[1]可见,金氏在赴日之前就是国内留学生的汉语教师,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
金国璞参与编著出版的教科书有《北京官话〈谈论新篇〉》《华言问答》《北京官话〈今古奇观〉》《北京官话〈虎头蛇尾〉》等。他还协助日本译员郑永邦、吴启太审定《改订官话指南》的初稿。此外,金氏还编写了《北京官话士商丛谈便览(上、下)》,与吴泰寿共同编著了《同训解》等。1903年回国后,编著有《北京纪闻》《搢绅谈论新集》《华语分类撮要》等[2](P12)。
二、金国璞编著的汉语教科书简介
(一)《北京官话〈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是明代抱瓮老人编选的话本小说集,共四十篇,金国璞从中选取四篇用北京话加以改写,用作对日本人进行汉语教学的教科书,取名为《北京官话〈今古奇观〉》。此书1904年由日本东京文求堂发行第一编,1911年发行第二编。第一编收录了《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十三郎五岁朝天》;第二编收录了《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怀私怨狠仆告主》。
这四篇小说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晚明时期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感。既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残留着庸俗的旧意识,其中也有一些描写和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的成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是当时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今古奇观》原文虽然使用白话,但存有一些方言成分,同时,明代的官话和清末的北京话也有一定距离。为了适应汉语教学的需要,金国璞对原文作了部分改写。《北京官话〈今古奇观〉》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北京话的真实面貌,为后人研究旗人汉语留下了珍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二)《北京官话〈谈论新篇〉》
《北京官话〈谈论新篇〉》由金国璞与平岩道知合著,它的版本主要有三种:初版、订正版和第三版。初版名为《北京官话〈谈论新编〉》,1898年12月由善邻书院出版,正文共134页。订正版名为《北京官话〈谈论新篇〉》,1900年10月由文求堂书店出版,正文共134页。第三版更名为《官话谈论新篇》,正文增至202页。
全书以会话的形式编写而成,凸显了北京话的口语色彩。如《第一章》中的对话:“‘阁下这一向用甚麽功哪?‘我现在是在一个书院里学英国话哪。‘先生是英国人,是美国人?‘是英国先生。”在此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来自西洋的新兴词语,如照相、商务、火车票、翻译、入股、打电报等。此书在日本作为汉语教科书一直使用了四十多年,后来也被引入中国,作为国内海关对外国职员进行汉语教学的的重要教材。张廷彦认为,该书较之《语言自迩集》“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美兰认为,“(《北京官话谈论新篇》)在角色的设置、话题的编排及语料的选择上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实用及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将经贸内容与词汇融入其日常生活语言中,让学习者在真实场景中自然而然地掌握1890年前后中国北方通商口岸经贸语言。以经贸话题为纲、突出交际功能的同时,加强商务汉语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对商务汉语的教学性质、特点与难点的思考”[3](P65)。
(三)《华言问答》
《华言问答》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文求堂书店发行,后于1907年再版。全书共三十章,198页。此书主要采取人物对话的方式编排,对话人物的转换是靠分段实现的。
第一章至第二十章的内容主要以商业为中心,包括办货发货、住店、雇挑夫、拍卖、兑换银票、借贷抵押、债务纠纷、诈骗、拉纖等,贸易项目包括日用品、绸缎、驼绒、茶叶、纸张和洋货等。第二十章具有总结性质,分述店铺掌柜和伙计的应尽之责。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章重点是讲述衙门案例,包括商业纠纷、烟馆窝藏、谋财害命、讹人财物、水手打架等,主要是大段对白,对话性相对较弱[4]。
这部教材的特色在于设置一定的情景来展开人物对话,这些情景一般是学习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样的教材具有相当的实用性,自然颇受学习者欢迎。
(四)《改订官话指南》
《改订官话指南》的著者是日本译员郑永邦和吴启太,金国璞进行改订,1903年由日本东京文求堂首次出版。
在此书的开篇,郑永邦和吴启太首先指出北京话有俗话和官话之分,在词汇表达上具有很大差异;接着介绍了华语的四声概况,对四声的发音方法予以举例说明,并阐明了重音的重要性。全书分为《酬应琐谈》《官商吐属》《使令通话》和《官话问答》四卷,共一百章,133页。金国璞重新改编的是第一卷《酬应琐谈》,书中内容包含汇款、拜年、当铺、账目、诈骗、生病等多方面的内容,多是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五)《北京官话〈虎头蛇尾〉》
《北京官话〈虎头蛇尾〉》由北京日本人清语同学会于1906年发行。清语同学会是中国语学校,金国璞曾担任这个学校的教师。
此书改变了以前汉语课本的编写风格,虽然仍沿用对话体方式,但是出现了“××说”这样明确的话语标记,以用于人物的切换。此外,此书不再是汉语句子的简单罗列,而是讲述了一个当时中国社会中当铺职员与客户之间勾心斗角的完整故事,具有说书人的叙事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学习者的阅读兴趣。通过此书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而且可以学到地道的北京口语。此书是一本较有价值的对外汉语阅读教科书。
三、金国璞所编教科书的语言特征
山田忠司曾以太田辰夫“北京话七个语法特征”为纲,对《北京官话〈今古奇观〉》的语言进行了分析[5]。本文以明代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原文(以下简称“抱”)与金国璞的《北京官话〈今古奇观〉》改写本(以下简称“金”)作为平行语料进行对比,探讨北京话深层次的特点。下面,就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偺们”
山田忠司认为,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的包括式和排除式用“咱们”和“我们”加以区别,而不使用“俺”和“咱”等[5]。《北京官话〈今古奇观〉》也对“我们”和“咱们”(“咱们”写作“偺们”)的使用进行了严格区分,同样没有使用“俺”“咱”。
在抱瓮版和金版中,总共有58处语料涉及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偺们”的使用,我们将其分类如下:
1.抱瓮版中使用“我们”,在金版中仍然使用“我们”,这类情况全书共有9例。可以发现,这些“我们”在抱瓮版中就接近北方官话。例如:
(1)【抱】不如从了我们。
【金】依我说,您不如和我们在一块儿。
(2)【抱】众人喜道:“不瞒大哥说,这老儿我们也在心久了……”
【金】大家都很喜欢,说:“不瞒大哥说,这王老头儿家,我们早已就惦记上他了……”
(3)【抱】府中人道:“小衙内是你负着,怎倒来问我们?”
【金】那一群人说:“小少爷不是你背着他来着麽?你怎麽倒问我们呢?”
2.抱瓮版中使用“我们”,而金版中使用“偺们”,这类情况全书共有3例。例如:
(4)【抱】却害我们吃屈官司!又知从何处去的?
【金】这简直的是害了偺们了,也不知道他跑到甚麽地方去了。
(5)【抱】我们且不要惊动夫人,先到家禀知了相公,差人及早缉捕为是。
【金】依我说,偺们先别叫夫人知道,偺们先回到宅里去,稟知大人,好差人上各处访査去。
(6)【抱】都骇然道:“我们莫非眼花了!……”
【金】都纳闷儿说:“难道是偺们眼花了麽?”
3.抱瓮版中省略了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而金版中补出“偺们”或“我们”,尤其是“偺们”的添加,使之更具北京话口语色彩。这类情况全书共有40例,例如:
(7)【抱】今幸得脱虎口,已谢天不尽了,还顾得什么行李、辛苦?
【金】如今谢天谢地,离开虎口了,这就是偺们的便宜,还顾甚麽行李、辛苦呢?
(8)【抱】那人一把扶起李勉道:“不必慌张,[空缺]自有话说……”
【金】那个人就伸手把李勉拉起来了说:“不必害怕,偺们有话说……”
(9)【抱】只因未得其便,不想却与大哥暗合,足见[空缺]同心。
【金】就因为总没得手去,想不到大哥的意思和我们是一个样,足见偺们是同心了。
4.人称有所变换。如将“我们”换成“他们”、将“我们”换成“我”,甚至有时直接省略了“我们”,这样的情况全书共有2例。例如:
(10)【抱】路信道:“主人家,拣一处洁净的,与我们安歇。”
【金】路信就叫掌柜的给他们找一间干净房子住。
原文的叙述视角是“路信”,因此,用第一人称“我们”;在金版中,叙述视角发生了改变,属于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因此,将“我们”换为“他们”。
此外,在金版中,为了凸显口语化特点,有时直接省略了前句,这样的情况全书共有2例。例如:
(11)【抱】我们几个守着这里,把一个走去,再叫集十来个弟兄一同下手。
【金】[省略前句]你们得去一个人,再叫几个伙计们来,帮助下手,好拿他们。
(12)【抱】路管家又随着我们同来,是甚意故?
【金】[省略前句]这是为甚麽呢?
(二)“给”的用法
李宇明、陈前瑞把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酝酿阶段:18世纪中前期(《红楼梦》);萌芽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儿女英雄传》《小额》);推展阶段:20世纪中前期(《四世同堂》);成形阶段:20世纪中后期(王朔小说)[6]。按照这一划分,《北京官话〈古今奇观〉》即属于其中的萌芽阶段。两位学者认为,萌芽阶段的“给”字被动句有三个特点,《北京官话〈古今奇观〉》的语料可以印证其中的两个:一是“给+VP”虽然表受益,但也有少数表处置和表被动,其中处置用法多于被动用法;二是表处置的“把+NP+给+VP”开始出现,而且用例不少,表被动的“叫+NP+给+VP”也已出现。
在《北京官话〈今古奇观〉》中,“给”字语料共有152例。主要有“给+VP”用法、表示处置的用法和表示被动的用法。
1.“给+VP”
这一用法在金版中共有128例。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某人做某事”。如:“约沈襄一同上京,给他父亲伸冤。”“叫宫女拿过梳头匣子来,给他梳头洗脸,赶打扮起来更好看了。”“快拿衣服来给大哥换上”等。有时“给”可以引导一个兼语从句,如:“他可不知道南陔给他安上记号了。”“给房德把锁开了,又把他自己的旧衣服、旧帽子给他穿戴好了。”
表示动作方向,相当于“向某人做某事”。如:“房德他们两口子,就跪在地下给他磕头道谢。”“沈衮他们弟兄痛哭的了不得,又给贾石叩头道谢。”“房德拜完了站起来,又给王太作揖道了谢,然后就把王太他们三人带到厢房里去坐下。”
2.表示处置
表处置的“把+NP+给+VP”句式在抱瓮版中没有出现;在金版中共有12例。例如:
(13)【抱】有擦瞎眼的,有斫掉脚的,千方百计摆布坏了。
【金】或是把孩子的眼睛给弄瞎了,或是把两只脚给砍掉了,然后叫他妆作叫街的。
(14)【抱】教他递与,赠为盘费。
【金】你把这三两银子给他作盘费。
表处置的“让+NP+给+VP”句式在抱瓮版中也没有出现;在金版中有1例。例如:
(15)【抱】路信道:“也等小人去哄他带来。”
【金】路信说:“等小的去想法子让他们给牵出来。”
3.表示被动
表被动的“叫+NP+给+VP”句式在抱瓮版中没有出现;在金版中共有11例。例如:
(16)【抱】装做叫化的化钱。若不急急追寻,必然衙内遭了毒手!
【金】到大街上各处要钱去。現在若不快打发人把小少爷找来,可恐怕叫人给害了。
(17)【抱】此人道:“正在内家轿边叫喊起来,随从的虞侯虎狼也似,好不多人在那里。”
【金】这个拐子说:“赶遇见那几顶轿子的时候儿,他一嚷救人,若不是我腿快,也就叫人给拿住了。”
(18)【抱】被打翻数人。
【金】叫人家给打躺下了好几个人。
(三)助词“来着”
“来着”是北京话中很有特点的一个助词。在抱瓮版中,并没有出现“来着”的用法;在金版中,我们检索到“来着”的用法共有6例。例如:
(19)【抱】为雨阻于云华寺中……
【金】走在半路上遇见雨了,在云华寺庙里避雨来着……
(20)【抱】这日见老公来到衙里,便待发作。
【金】这天见他男人进内堂里来了,他本来要发作来着。
(21)【抱】且是极有义气,曾与长安市上代人报仇,白昼杀人,潜踪于此。
【金】人还是很有义气,因为他在长安街上替人报仇来着,白日杀了人了,所以躲到这儿藏着来了。
(22)【抱】府中人道:“小衙内是你负着,怎倒来问我们?”
【金】那一群人说:“小少爷不是你背着他来着么?你怎么倒问我们呢?”
(23)【抱】却是胡阿虎一路饮酒沉醉,失去请帖,故此直挨至次日方回,造此一场大谎。
【金】敢情那天是胡阿虎在路上喝醉了,把请帖丢了,所以他等到第二天才回来的,造了好些个谣言,说是大夫没在家,他竟等大夫来着。
(24)【抱】昨夜与官人同宿,不想今日遭此祸事,两地分离。
【金】昨儿个晚上还和相公同床睡觉来着,想不到今儿个就遭了祸灾,两口子就离开了。
陈前瑞通过对历史语料的定量考察,指出“来着”小句由表过去时间到不表过去时间,在指称过去时间方面,越来越突出最近的过去,从历时上看这是主观化的结果[7]。在金版中,“来着”小句基本上都是表示过去时间。其中,例(22)中的“来着”既可以理解为过去,也可以理解为现在。表示过去的“来着”不可以省略,而表示过去和现在均可的“来着”更趋向口语词,可以省略。
(四)语气词“呢”/“哪”与“哩”
“哪”与“呢”在金版中总共出现172例,其中,“哪”有59例,“呢”有113例。方梅認为,“呢”与“哪”的功能分布在清末民初的北京话里已经初见端倪;作者还指出,句末用“哪”的问句不是真正寻求信息的疑问句,寻求信息的问句用“呢”[8]。我们依据方梅的观点,对“哪”与“呢”的用法展开具体分析。
1.“哪”用在疑问结构里构成反问句,意在责备、批评,或者是表达说话人的对立态度。这类用法全书共有8例,例如:
(25)【抱】贝氏道:“胡说!你做了个县官,家人尚没处一注赚十匹绢……”
【金】贝氏说:“胡说!你作了这麽个知县,你的家人还没这么个地方赚十匹绢哪……”
(26)【抱】李万道:“呸!那有什么酒食?连人也不见个影儿!”
【金】李万说:“谁见甚麽酒饭哪?连个人影儿也没瞧见。”
“呢”用在疑问结构中,则表示寻求信息,这类用法全书共有51例。例如:
(27)【抱】这画法怎与人不同?
【金】怎么他这个人的画法与众不同呢?
(28)【抱】却又不画完,是甚意故?
【金】况且又不画完了,是甚意思呢?
2.“哪”用于非疑问结构,意在宣告,即“我告诉你”,这类用法全书有48例。例如:
(29)【抱】坐在左廊槛上。
【金】在左边儿廊子底下门磁儿上坐着哪。
(30)【抱】殿中一个老僧诵经。
【金】殿里头有一个老和尚念经哪。
“呢”如果是用于非宣告信息,则往往用来表示反问语气,这类用法全书有62例。例如:
(31)【抱】思想天气渐寒,这模样怎生见人?
【金】像我这个样儿,怎么出去见人去呢?
(32)【抱】如何指望官做?
【金】您怎么还能指望作官呢?
3.打招呼,寒暄。这种用法往往是言者说出当前对方的状态,全文共有2例。例如:
(33)【抱】况咱并非什么义士,不要错认了。
【金】况且我也不是甚么义士,足下不要认错了人哪。
值得注意的是,在抱瓮版中,有语气词“哩”;不过,在金版中,“哩”完全由“哪”所取代。这种情况全书共有3例,例如:
(34)【抱】恐此时还是个白衣秀士哩。
【金】恐怕到如今他还是个秀才哪!
(35)【抱】恐怕连老娘身子卖来,还凑不上一半哩!那里来许多绢送人?
【金】恐怕连我卖了,也凑不上一半儿啊,那儿有这麽些个绢送给人哪?
(36)【抱】老门公道:“正在书房里吃饭哩。”
【金】那个老看门的说:“我们老爷留在他书房里吃饭哪。”
(五)“别”的用法
在抱瓮版和金版中,“别”共有三个义项,分别是“告别、道别”“其他”“不要”。三个义项的使用情况各有不同,有的还存在很大差异。
1.表“告别、道别”义。这一义项都出现在抱瓮版中,共计31例。在金版中,对这一“别”字都作了改写。例如:
(37)【抱】乃别了夫人,带着王太并两个家奴,寻访故知。
【金】这麽着他就带上了王太,还有两个家人,离了家,打算要到各处访朋友去。
(38)【抱】李勉道:“承足下高谊,原不忍言别……”
【金】李勉说:“承足下的高情,我本来也不忍得就说走……”
2.表“其他”义。两书共计32例。在抱瓮版中,表示“其他人、其他事”含义的“别”已经出现;在金版中,仍然保留了这一用法。例如:
(39)【抱】若要我做别事则可……
【金】若是叫我作别的事情还可以……
(40)【抱】襄敏公道:“若是别个儿子失去,便当急急寻访……”
【金】王大人说:“若是别的孩子丟了,自然该当派人快找去……”
3.表“不要”义。这一义项都出现在金版中,共计47例。它既可以用在动词前,也可以用在介词短语前。例如:
(41)【抱】速往远处潜避,莫在近边,又为人所获。
【金】叫他上远远儿的地方躲着去罢,可别在近处,小心叫人拿住他。
(42)【抱】贝氏嚷道:“有甚商量,你若有,自去送他,莫向我说。”
【金】贝氏就嚷着说:“有甚麽商量啊。你若有东西,你自己送给他罢,别和我说甚麽。”
可以看出,在抱瓮版中,“别”表“不要”义尚未出现,这说明“别”字的这一义项有可能是在此之后形成的。不过,到清末它已成为常见用法。
(六)程度副词“很”
1.程度副词“很”位于形容词前,共有49例。例如:
(43)【抱】生得方面大耳,伟干丰躯。
【金】生得方面大耳,汉仗儿很魁伟。
(44)【抱】家贫落魄……
【金】家里很穷……
2.程度副词“很”位于动词前,共有73例。例如:
(45)【抱】自觉欢喜道:“我若学丹青,到可成得!”
【金】他倒很喜欢,说:“我若是学丹青,倒许行了。”
(46)【抱】看见房德,亦甚欢喜……
【金】看见了房德倒很喜欢……
3.“很”还可以出现在“形容词+得”之后,这样的用例只在金版中出现1次:“如今我还腆着脸在这儿作官了,实在是可羞得很。”由此可以推测,这一用法在清代口语中已经产生,但并不常用。
(七)“~多了”的用法
在抱瓮和金版中,“~多了”的用法共有3例。它可以用在形容词之后,如金版中:“把脖子伸了一伸,腰直了一直,可就怂快多了。”也可以用在动词之后,如金版中:“这么着刘氏又给他预备的酒饭,叫他吃多了,然后大家都睡了觉了。”在这些用例中,“~多了”都用以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变化。
总的来看,将抱瓮版与金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北京官话〈今古奇观〉》一书的语言,与明代的官話已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北方官话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金国璞对原文进行了改写。他充分考虑到此书作为汉语教科书的性质,将抱瓮版中的一些文言词语、晦涩词汇改写成北京官话,以此来增强教材的口语性和易读性,使之更富于北京口语色彩,也更易于日本学习者学习北京官话。可以说,《北京官话〈今古奇观〉》为读者展现了当时北京话的原貌,同时也彰显出北京官话语料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四、结语
金国璞参与编著出版了多种汉语教材,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很多都是取材于白话小说,他以当时通行的北京官话为基础,对这些小说予以重新改写。可以说,金国璞的汉语教材是当时北京官话的典型代表,可以使日本汉语学习者接触到“最真实的”汉语,这对培养汉语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一门语言必须要学习通用语,因此,易读性应该是教材编写的突出特征,金国璞编著的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总的来看,金氏编著的汉语教科书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北京话的原貌,无论是对清末旗人北京话运用的研究,还是对清代域外官话传播的研究,这些教材都是十分重要的珍稀文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金氏教材中的语料与此前此后的北方官话进行比较,以此来考察汉语北方官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教材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理应受到学界重视。
参考文献:
[1]杨铁铮.金国璞《谈论新编》析介[J].汉字研究, 2015,(12).
[2]王燕群.日本近代汉语教育史上中国汉语教师历史贡献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张美兰.明清域外官话文献语言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日]北边白血等编著.《燕京妇语》等八种[M].陈颖,翟赟校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日]山田忠司.『北京官話 今古奇觀』の言語について[J].「文学部紀要」文教大学文学部第18-1号,2014.
[6]李宇明,陈前瑞.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J].方言,2005,(4).
[7]陈前瑞.“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J].中国语文, 2005,(4).
[8]方梅.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