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情感、思想、价值观进行引领。首先对情感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进而阐释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情感和价值观教育逐步成为教学的核心焦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通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师生对情感教育理念的贯彻还不够深入,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影响了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分析
1.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是人们之间相关沟通产生的一种情感层面的体验,是人们的内心对外界事物的主观评价。情感教育與认知教育不同,它主要强调以情感为主线,促进教育者情感的升华和发展,促进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虽然理论界对情感教育定义的着重点都不同,但是核心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情感的培养。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内心情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学生文化素质、情感品质的全面提升。
2.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根据课堂内容实现情感的共鸣,不断激励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情感意识淡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很少由学生能能够培养自己对语文的喜爱,他们也很难从语文学习中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理智和心智的引导和培养,不利于学生情感意识的养成,从而也造成了学生情感意识的淡薄,不利于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有序开展。
2.教师对情感内容的挖掘不够。语文是一门蕴含丰富情感的学科,每一篇优秀的课文,都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缩影,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情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把作品中的情感都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情况看,很多老师对语文教学情感内容的挖掘还不够,不能够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展示给学生。以诗歌教学为例,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老师激情的朗读和引导,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然而,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以录音代替情感朗读,这就使得情感课堂略显失色。
3.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欠缺。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课堂还是老师的主阵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很难得到有效地发挥。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缺少科学的引导,对学生的反馈也是“很好”“好”之类的反馈,对学生缺少实质性的夸奖和引导,学生最终也不知道哪个地方表现的好,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情感转换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提升,学生的情感动力很难被激发出来。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1.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设计。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任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授课中主义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结合,强化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要想更好地强化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必须要从情感目标出发。首先,设置不同体裁的情感目标,语文老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差异化的情感目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哲理、记叙文要去感受作者的深层情感、应用文要让学生体会实用性、散文要引导学生感受精神意蕴,通过对情感目标的精心设计,强化情感教学。其次,根据不同的课时量,设置情感目标,根据课时的推进实现情感目标的层层递进。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可以根据情况设定三节课:第一节课,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句的情感;第二节课,让学生感受整篇文章的情感;第三节课,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从而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再次,做好不同课程的情感目标设定。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丰富的课型,在传统授课的过程中,引入表演课、习作课、讨论课、演讲课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培养学生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应对未来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情感能力的提升。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在授课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感受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引导老师树立知情并重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分享和对话,努力成为课堂的合作者和对话者。同时,老师应该深度挖掘情感教育资源,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情感并重的教育理念。其次,提高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不断强化初中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对语文课程中体现出的美学知识、文学知识和语言学知识不断优化,为情感教育奠定重要的基础。另一个方面,强化教师的心理知识积淀,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情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的引导,语文老师应该积极把握不同学生阶段的不同心理,制定差异化的情感教育目标,加强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为情感教育开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再次,提高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学校应该强化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共同的探讨,对学生的情感能力提升进行明确,发现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教师的能力,实现情感教育的深入推进。
3.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课内外语文情感教育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力量注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系统的课堂设计,让整个课程都充满情感,每一个内容、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从文章中释放情感。同时,在课堂中要及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引导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语文任课教师要对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涉及情感丰富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挑拣,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深深的体会,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让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堂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再次,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除此之外,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等都可以作为语文主题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在课堂之上,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情感,丰富自己思想。
参考文献:
[1]李玉军.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2]徐华.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5,(16).
[3]许茂莲.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4]眭志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