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根本和长期的任务是推进素质教育,高考改革又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的重要切入点。浙江省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充分的体现了素质教育所给人带来的活力与进步,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考改革;浙江省高考改革
孔子曾说过,对待学生应该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却出现了让人痛心的现象:高分低能、差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中国家长一向看重学生的成绩与学业,中国的老师与学校为了培养孩子,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考试是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中国却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激烈的学习竞争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生理受到强烈冲击。因此,素质教育的提出将给中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高考一直被认为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素质教育让位于高考现象比比皆是,但实际上高考改革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从哲学角度来讲,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章讲述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其现状,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新高考改革在浙江省的实践经历,还有关于对高考改革的相关意见。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其素质教育推行的现状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它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未来性、重要性、发展性。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2]。”因此,素质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与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准。
(二)素质教育推行的现状
(1)历年来党与政府为素质教育所做的努力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因受到当时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影响,高考的录取率较低,当时以“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盛行,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19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承担着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3]。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政策理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4]。
(2)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效果
纵观于当今格局,从基础教育开始,学校与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热衷给孩子报兴趣爱好班,发展个性特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十二年拼搏终于走出象牙塔的学子来说,一旦进入大学,进行真正的松绑,他们将会对大学中相对自由民主的环境放松了警惕,沉迷于网络游戏,迷恋于花前月下的恋爱,学业繁重乏味,最后荒废了学业,溜走了时光。这种现象的来源归根于高考前的压榨与挤压。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收效甚微。
二、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是一个统一体
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兩者是一个统一体,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与人生幸福感的素质教育价值,更要拥有社会层面的社会责任感的素质教育价值。但是,要达到素质教育这一成果需要依靠高考改革将知识传递给广大的国民,因此高考改革应要与素质教育的标准靠近,素质标准在高考改革中有所体现。
(二)兼顾二者长处,促进时代发展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强调教育本体价值,高考改革是强调知识的渗透,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5]。坚持两者并存,各取两者所长,是整个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和全面。只有兼顾两者的长处,着眼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共奋进,成为新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最强音。以素质教育作为具有特定时代内涵教育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改变当下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与学术精英。
三、浙江省高考改革对于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高考科目“3+3”模式
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浙江在2017年就开始实施“3+3”的高考模式,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学科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七门课程中挑选任意的三门课[6],这种选课模式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注重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也使培养了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成了可能,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促进了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考试模式:将芸芸考生进行两刀切,变成文理两大阵营。“3+3”模式体现了浙江的创新精神,并且响应时代的号召,注重学生的总体全面的品质特点,力图培养出复合、全面的学生,力图贯彻好素质教育所衡量的标准。
(二)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素质评价依据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7]。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条件,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有利于高校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素质评价制度为广大的学生在个人的综合素质上制定了一个可视化标准。
(2)浙江省“三位一体”模式
浙江省推行“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将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对考生进行综合评定,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涵盖了品质素养、学习能力、审美艺术、运动健康、实践探究、劳动技能等方面,根据评定等级择优录取,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育最终回归于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开展核心素养改革。浙江省“三位一体”模式既能考验学生的整体知识储备量与知识,也能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高考英语作文改革
浙江省高考英语作文的改革也是一大亮点。高考英语作文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浙江省英语作文不单单只有应用文,有短文概括和故事续写两大题型。
(1)英语概要写作
短文概括是将一整个长篇文章浓缩到短短60几个字的文章,这极其锻炼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写作水平,这不仅仅考验了学生综合的英语水平,而且还整体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概要写作要求做到精准概括,做到语言不拖泥,不带水,以短短精悍有力的语言将全文做到总体概括,这既能够激励更多学生在英语科目上下功夫,也能够进行整体综合英文水平的提高。
(2)英语作文续写
故事续写考察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描述的生动性,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續写是来写故事的延续,这既要求学生将故事编得合理,也要求学生雕琢自己的语言,来提升和锻炼自己的英文能力。因为高考英语作文改革,导致许多学生开始读英文原版小说,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又能够掌握不同的句式,从而将自己的英语能力和综合水平进行一个阶梯的提升。
四、对于高考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积极稳妥的推进高校招生选拔方式的多样化
(1)以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来赢得大学录取通知书
对比西方的大学是以offer为准,他们是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入学标准。他们是将志愿经历、获奖情况、考试成绩综合考虑,才确定是否要给予对方offer。综合素质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本身。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走进”现有高考体系[8]。因此,在相对公平的考试环境下,以综合素质为标准来获得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将招生选拔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结晶。
(2)春夏季招生并行,艺术普通类院校招生双管齐下
另外,可以改进春季高考招生办法,增加春季高考的吸引力,将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同时并行。其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按照不同方式考试招生。艺术类院校和专业类院校是在不同的体系下进行的,采用不同的招生方式,能够使高考散发活力,也能够在通往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更进一步[9]。
(二)高考内容增加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考题
近几年,有人呼吁在文科性学科中增加小论文的形式,增加开放性的题目,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写作能力。从国际形势来看,大学录取之前考生都将会有一次面试机会,根据考官面对面的接触。开放式的小论文与面试比标准化的书面考试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10]。写作能力不仅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些综合题与开放题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为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更加的进一步。
(三)组织高考的次数由一次变为多数,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在美国,SAT考试可以重复考,一次付费可以考三次,学生可以将其中考的最高的那次当做成绩。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高考形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可以探索一年两次或多次方案。比如浙江的高考选考制度,每人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选取考试分数最高的一次。这样能够在选择上更加多样,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不再使高考变得死板。
参考文献
[1] 聂西洪,孔文焕.漫谈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的现状[J]文教资料,2006(03-109).
[2] 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4.
[3] 刘淋淋.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新论[J]教育与考试,2017(06-23).
[4] 苏君阳.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5] 宋燕飞.谈素质教育现状与将高考作为最终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J]教书育人,2018(62).
[6] 李珂.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教育教师论坛,2017(04-22).
[7] 刘淋淋.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新论[J]教育与考试,2017(06-24).
[8] 周先进,张睦楚.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可为”与“难为”[J]全球展望,2014(07).
[9] 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06(03).
[10] 韩民.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J]湖北招生考试,2006(168).
作者简介:邵攸妮(2000- ),女,浙江临海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