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论证了鲁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以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分析鲁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从“以实代虚,以赛促学、赛教合一”的教育价值、商业价值、艺术人才价值、学术价值,思考探索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设计大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一、鲁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概述
空间艺术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其创作方式广泛存在于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领域。造型语言和能力的训练是学习这些专业的必要手段和必备能力。因此,各艺术类高校就学校自身教学特色开设了多种多样的空间艺术方向训练的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与艺术实践能力。
由鲁迅美术学院主导,辽宁美术家协会、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心境空间共筑和谐”空间艺术构造大赛就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鲁美邀请了国内30多所专业院校,近500名师生共同参与到空间艺术构造大赛的竞赛与学术论坛活动中来。自2016年起,每年的九月都会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心境空间共筑和谐”空间艺术构造大赛。这是一场能够吸引近千人参与进来的一个集专业性、创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艺术盛会。大赛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设计图+搭建纸板构造物”的方式,在占地3m×3m×3m的空间内用硬纸板搭建出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构造空间,传达命题创意想法及最终设计方案,赛制当中加入材料认知和预算环节,考验学生的成本把控能力。这项比赛不同于单纯的手绘或构造比赛,而是一项全方位的将创意、方案、手绘、预算、团队合作、搭建、作品阐述融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大赛。在比赛中,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设计图纸实物化,这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创意能力,表现能力,实操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材料认知能力,工艺结构,概预算能力等。这种“以实代虚、以赛促学、赛教合一”的比赛模式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专业自信;为将来的就业与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素养;为师生企业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扩充了视野。鲁美力图将这一赛事打造成一个能够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向全社会展示自我能力的比赛;校际、校企交流研究的平台。
二、鲁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学校会设置专门训练设计创意思维的课程与课题,旨在为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教授学生运用创意思维的技巧与方法。这些课程的设置和训练过程都为学生参加空间艺术构造大赛奠定了基础,但其不足也是明显的。思考流于假设,作业止于案头,对于空间重要的体量感,尺度感,材质感,构架性等绝对是纸上谈兵。大赛在3立方米的空间内设计搭建作品,不同于制作常规的立体构成课作业。如何支配空间,如何在规定范围内用尽可能少的纸板顺利搭建出具有设计创意与艺术美感的作品、如何在形式美与力学上保持平衡、如何在造型与成本之间取舍,是摆在参赛队面前最大的难题。面对诸多难题,同学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这一过程,使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也使每一位同学都坚定了自己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二)团队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
比赛是团队赛,空间艺术构造大赛作品从设计到制作完成需要用到许多专业知识。各参赛队在方案设计与模型生成阶段,需要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3D打印技术与激光切割技术等。比赛要求学生将传统工艺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使得学生除了会画图,会创意,会模型,会软件,会策划,会运筹,会实现,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应用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赛队每十人为一组配有两名校内指导教师及一名设计师作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空间艺术构造每届大赛都有一个主题,如2016年的“萌动”,2018年的“乡忆”,学生围绕给定主题展开谈论和设计。这就要求各组师生在赛前组织队员进行收集资料、创意分析、整合想法、筛选方案、集中讨论、确定作品。在现场制作环节,参赛队成员要各司其职、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比赛的现场,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需要队员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将作品完美呈现出来。
(三)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空间艺术构造大赛采用“手绘设计图+搭建纸板构造物”的方式,特设虚拟预算环节,需要学生用手工制作方式传达创意想法及最终设计方案,这不仅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考验了学生的成本把控能力。此项赛事不同于以往建筑专业中常见的构造大赛,选手设计作品不仅要解决空间功能,艺術效果,还要在用材上模拟设计实践,做好成本核算,要求参赛队员如真正的设计师一样对成本做到心中有数。比赛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所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在赛后的专业学习中,在动手能力、成本意识、设计方案的施工工艺细化能力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与自信。
(四)虚题实做的方法
以往高校教学的课程任务大多是虚拟题目,都是学生、老师坐在教室里自行研究、自我讨论,至于课程的效果与社会影响几乎毫无关系,用“象牙塔”式的生长环境做比喻也并不过分。然而通过将空间艺术构造大赛引入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从中发现实践型课题制作以及让作品走出去、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互动,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性和设计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起到了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
(五)赛事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在一切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空间艺术构造大赛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实践相长的良性交流机制。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学习教学新理念,融入市场和学科前沿知识,加强对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培养需求。
空间艺术构造大赛从内容到形式均立足设计教育探索,深挖各院校的设计教育优势与文化底蕴从教学中获得灵感,又回馈到教学中去。每届大赛除了比赛学生们在比赛现场搭建作品外,指导教师还会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各院校专家结合赛事主题以基础教学为原点,分别就各自学校,各自专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优势与困惑发表观点,探讨如何拓展该学科的广度与深度,建立高校间的高效联合与友好交流模式。
(六)命题驱动的方法
空间艺术构造大赛每一届空都会给出特定的命题,如“萌动”“乡忆”等。虽然命题不同,但比赛的主旨相同,比赛力图将艺术设计的过程回归本真,着力使参赛同学在文化传承与匠人精神方面有所感悟。参赛同学要按照预先发布的主题进行创作,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收集设计资料,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结合以往优秀案例进行重新构思和创新设计。由个人作品筛选,集中讨论方案可行性、创意程度、技术难点、项目成本等问题;到团队整合,进入下一轮讨论;再到预赛筛选。为了拿出过得硬的作品进入预决赛,大部分的学校会在校内提前举办模拟比赛,进行校内选拔,选出最佳作品。保证在比赛当天现场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完成度最高、造型最理想的纸板构成作品。命题任务的最终实现是学生创新实践的原动力,也是专业上自我认知蜕变的过程。
三、鲁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需求与时代的变革,艺术设计教育已不能再完全依靠教师课堂面对面讲授这种单一模式了,这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一种尝试,其价值如下。
(一)教育价值
大赛是“以赛促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比赛促进高校采取积极的态度谋求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整合多地区相关专业的教学经验,发挥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专业优势,求同存异,建立有效的教学创新型体系。赛事以鲁迅美术学院丰富的教学与实践资源为载体,立足东北辐射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主办方力争把大赛办成全国性艺术设计类以动手实践为特色的顶级专业大赛,以此整合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实现更高的教育价值!
(二)学术价值
本项大赛的出现填补了东北地区艺术类高校大型比赛这一领域的空白,它是一个横跨多项艺术门类,集空间艺术、公共艺术、装置艺术、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赛事。赛事集中展示手工创作的现场魅力,将制作课堂作业场景放大到校园环境,将更多的物质元素、艺术元素、人文元素融入到制作过程中,使创作者与参观者都能乐在其中,充分体会到艺术的感染力与创造力。大赛将比赛的优秀作品集结出版,并以巡回展览的方式形成专业间艺术交流的新思路,无论从作品到展览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价值。
(三)艺术人才价值
“用创新带动创业,用创业激励创新”。赛事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锻炼参与者的统筹与策划、团结与协作、创意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比赛为高校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打牢扎实基础,为大学生寻求创业契机开启全新模式,启发大学生从更敏锐的角度和更专业的眼光审视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动向。比赛带动了大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掌控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平衡,拓宽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交叉结合的视野,也为高校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优秀学员。
(四)商业价值
空间艺术构造大赛旨在打造人们心中的理想环境,表达和谐社会的一角,大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与创意思维创作出一个和谐、创新的艺术空间。积极的赛事理念与比赛目标打造出了大量具有商业潜力的优秀作品。比赛带动了艺术设计教学成果向市场转化的进度与力度。比赛将艺术类高校的身份多元化,并吸引更多的商业资源注入高校教学创新创业体系中,形成产学研长链条、多维度、高质量的共生环境,为新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打开新局面,同时也开辟了文化艺术品牌的新天地。
(五)“萌动”价值
“萌动”是大赛增加的儿童参与环节。每次比赛受邀的小朋友超过200名以上,孩子们都作为小评委,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纸构空间”,还要参与到“环保小讲堂”“萌动绘画”“纸板游戏”等环节,丰富评价体系的同时,也把设计艺术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给孩子们打开审美之窗的同时也将作品服务于大众,服务与生活。
四、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鲁美空间艺术构造大赛是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形式和新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还应着力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改变固定思维,结合专业的创作性特點,广泛开展各项设计理论、实践与学习研讨,鼓励教师将社会资源、行业动态、专业赛事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激发实践型、创新型教学成果。通过比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做到勇于实践,勇于思考,勇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人格方面,锻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陈晓航,姚层林.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01).
[2] 许黎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教导刊,2017,(27).
[3] 蒋鑫,吴艳叶,霍银磊.基于设计大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国包装,2020,(03).
[4] 张恩慧,金华明.自我创新理念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
[5] 耿欣,徐玉娟,李晓伟,温广武.基于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培养“五有”人才[J].山东化工.2019,(11).
[6] 黄晗,从“构形”到“构成”:基于审美构形的立体构成教学研究[J].艺术工作,2018,(12).
[7] 姜晓梅,公共艺术基础课之变革思考[J].艺术工作,2019,(10).
作者简介:王蓉(1982.05- ),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的创意思维与表现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