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虹
绿色经济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之一,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我国经济向环保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并对绿色环保要求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探究,以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绿色环保要求的融合。
近年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国家建设的突出位置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这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世界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严峻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从而打造出美丽新中国的有效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正视和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先进的绿色经济管理手段加速经济转型,从而将绿色环保经济转变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是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体,发展中绿色是一大理念,是指导方向和科学指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部署和要求。
1 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
1.1 为人们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面对这一问题,国家需要为百姓树立起绿色环保理念,让人们从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绿色环境,才能将生态环保经济落实到人们心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让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将绿色生产观念进行贯彻实施,才能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
1.2 为社会指出绿色发展方向
在我国的绿色环保经济发展战略中,低排减能的资源使用是关键环节,对企业生产进行减排引导,促进企业的生产方式改革,加强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当今时代国内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政府必须要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完善,建立起有效的绿色发展制度,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进而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 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2.1 政府职能的积极引导
在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部门必须要发挥自身的经济调控职能,对区域性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资源的调配方针进行优化调整,利用区域经济资源的优势特点,对绿色环保理念进行落实,从而加速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经济形势上转变。正是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中,经济发展才能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转型道路上,可以说政府引导是保证我国绿色经济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
2.2 法治更健全,经济发展环境趋于良好
为了保证绿色环保经济发展的有效落实,还应该加强国内对经济制度的法制建设。必须要依据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传统的法律法规进行健全优化,用制度化管理方法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发展的企业绝不放过,从而将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发展方法从国内经济发展中删除,积极倡导企业绿色发展。
2.3 网络科技相结合,绿色意识传播更广泛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网络化生活已经深入到人们心中,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经济消费观念也已经转移到网络环境中,能有效提高经济流通效率,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环境的依赖,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绿色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同时利用网络信息的流通性,政府完全可以将绿色发展观念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推广,如融媒体新闻、电子文化产业等,都是网络时代中有效的传播媒介,有利于讓更多的人认识到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将绿色环保意识根植于人们心中。
3 我国绿色环保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策略
3.1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社会经济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在传统经济的发展中,人们大多都是利用资源换取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在当今重视生态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必须要转变以往的经济获取手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生态地域性优势,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做好区域经济发展引导,为各地区制定绿色环保发展策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开发区,建成绿色乡村,发展绿色农业生产,高效利用林特资源等,以第三产业为核心进行经济发展,避免资源消耗过量情况的出现,用不同地区特色的山水文化和自然资源,来保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环保化,为绿色经济的转型发展探索道路。
3.2 创新发展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确保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我国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新,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以往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环境方式。由于我国在全面建设时期对工业的
依赖性较高,这为绿色环保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高能耗、高污染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创新生产技术,从技术手段降低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完成低碳排放的生产目标是解决工业污染的有效办法,也是绿色经济发展转型中的有力措施。例如,在煤炭开采、钢材冶炼等大型工业项目中,必须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开发,解决当前存在的基础缺陷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促进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国家必须要提倡的经济发展观点。
3.3 从社会管理中,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中的绿色发展,是国内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政府部门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管理者、监督者,必须要发挥好自身的引领职能,将绿色发展观念融入到社会活动管理中。首先,积极推动新(绿色)能源汽车在城市中的使用。汽车作为经济时代中的最佳交通产物,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然而尾气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一大源头,一直是环境方面相关管理人员重视的问题,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如今年代,用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高污染排放的汽车,是政府部门带头实施绿色交通策略的有力体现。其次,拒绝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塑料的难降解性,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城市内提倡“多次”理念,降低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频率,尽量减少人们生活中对环境的无意识破坏。最后,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可以从技术发展方面思考,建立绿色经济发展基金,为绿色发展技术的研发提供经济支持,从而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绿色环保理念充分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力。
3.4 优化经济空间发展的格局
经济空间格局的建立,为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有利于经济发展不会偏离社会主流,对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在绿色环保要求的背景下,只有建立完善的经济空间布局,利用企业的集群性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性质,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效率。同时企业的集群,更能促进科技的进步,进而在科技成果共享中降低不同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协调统一的有效方针政策,是由点带面,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例如,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发展战略等,都是在绿色协调经济发展战略上的良好体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有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说,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转型是一项长期性、必要性的发展任务,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落实到人们心中,不断完善绿色经济法规法治,鼓励新型技术的创新,形成能持续、可操作、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从多角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