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娇 李冬梅 陈慧
201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出台《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中集中并详细阐述新时代下对思政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上如何布局?如何彰显思政教育特色?本文通过实践工作的研究与总结对新时代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布局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课程体系构建、打造思政精品课、四体联动、思政教师培养等多角度、多维度来阐述了立体开放思政课布局特点,同时提出形成“三特四体”思政课特色的观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下,提出六个坚持。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面对新时代下的思政课改革新要求,我们不禁思索:什么样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什么样的思政课更接地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围绕这些问题,学校的思政教师团队,做了一定的探索。具体如下:
1.1构建立体开放式思政课的布局
立体开放的构局在于其“活”。根据年级分层,在相应理论支撑下,将思政课堂学习和思政实践学习相结合,让思政课活起来。思政课不在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生动的体验与感悟。由知到行,从学生的成长生活中汲取养分,丰富学生思想。思政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对错是非判断,不再是教师纯粹观点陈述,而是利用生活里、学习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个个时事当下发生的焦点,一个例例网络沸腾的热搜,结合法律条款、道德纲常、经济观点、哲学态度对生活、对人生的探讨。话题离学生近了,生活让学生有了亲切感,让“灵动”、“时尚”、“红色”思政课“活”起来。
1.2打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思政课精品——《德育小剧场》系列
思政课堂上引入了企业班组管理模式有效组织课堂;开发了线上线下学习通道,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手机成为了学生的移动学习端。围绕思政目标,我们设计了19个德育小剧场。从主题遴选到脚本设计;从剧场演出到制作成片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学生自己演绎成长的故事。我们可想而知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兴趣有多高。
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19个剧场故事分别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道德法制、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经济生活五大类的主题。这些与我们的课程教学紧密相连。这些剧场故事既与当前的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相结合,又贴近学生,接地气。在教学实施中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1.3整合资源,形成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体联动的多元化、多样式思政育人体制
思育路上,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国旗下讲话、红色家访、“红色励志讲堂”、四节(黄鹤艺术节、纵横技能节、融通读书节、敦朴体育节)、四季(乐雅开学季、创新技术季、新风尚志愿季、新征程毕业季)等多元化、多样式的育人活动及平台,引导学生产鸿鹄志、做奋斗者。
心育路上,建立預测、预警、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构建班主任、心理健康(德育)教师、心理咨询师三方合作交互的工作模式,开办家长课堂,形成学生、教师、家庭互通的心育网络。由此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体联动的多元化、多样式思政育人体制初步形成。
1.4实现“双磨双带”思政老师队伍培养
思政教师队伍是思政工作的关键。通过“双磨”机制,比武磨教学,育人磨师德。落实教学业务能力,德育育人能力双提升,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比服务”劳动竞赛;通过“双带”机制,落实“双带头人”培养计划,培育“红色头雁”。
在“二学一做”特色课堂、“学习十九大”德育示范公开课、“廉洁”辩论会等这些思政课堂中,这样不仅汇集了学校各层各级的师资力理,更是培育了学生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形成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1创新教学,提高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亲合力
采用年级分层的方式,设计思政课内容。如: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向,灵活采用辩论、知识竞答、情景剧表演、任务驱动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在思政课堂中采用企业化班级管理的模式,创建虚拟企业,将学生变成“员工”,将虚拟工资作为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职业化意识,提升其职业素养。
开辟“德育校园剧场”,将思政教育溶进学生生活。情景剧主题广泛涉及亲子关系、人际交往、学习困扰、自我成长、理想信念、职业定位、价值判断等中职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当演员进行演绎,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教育目的。
2.2“大思政”理念指导,学校各级力量协同教育
在学校党委、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构建大思政课理念,思政教学与思政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紧密整合,相互渗透。思政课教师参与学工、团委组织的教育活动,如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清明扫墓活动等,将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带到红色教育基地;学工、团委的领导教师参与和指导思政教学的课外延展活动,如校园交易会、法律及时事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团辅活动等。
2.3加强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及学生生活渗透
专业课教师上好“开学第一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开学第一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激励每一名中职生“怀抱负、树理想、立目标;崇文化、尚技能、正气魄”。
2.4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仅凭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向社会借力、向家庭借力、向企业借力,实现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三方合力示例图
向社会借力:引进专业机构为学生服务,如心理健康第三方服务、准军事化管理服务等;开办“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职业体验基地等,让思政教育“接地气”。向家庭借力:举办各种“家长讲座”,如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关系、沟通方式、職业指导等,并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心理咨询活动,形成学生、教师、家庭互通的育人网络。
3.1贯彻贴近生活的原则,思政教育由虚向实转变
思政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我校思政课教师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和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十分感兴趣,更加愿意去学,更加用心去学。改变了以往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思政教育由虚向实的转变,提高了思政教育效果。
3.2打破思政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实现两者有效融合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该成果贯彻了这一思想,将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学校,延伸到了课外。如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参加清明扫墓祭祖、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参加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乐于助人精神。这些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
3.3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统一
坚持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深度挖掘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专业课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外,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及服务上感受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且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从新生入校的开学季、军训季,再到老生离校的毕业季,包括招生季,考试季,就业季和运动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全程育人。
3.4形成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机制
学生的培养和塑造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这四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是关键一环,学校利用家长委员会组织以及红色家访活动,构建了家校教育共同体,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家校“零距离”沟通,是探索家校联动的新途径。而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创新各种方式方法,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成人成才创设良好环境,提供展示平台,实现了生校的联动。同时,通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形成了以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机制,有效整合了德育资源。
建设新时代的思政课之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后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向深海区前进。进一步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做有益的探索。
(作者单位:武汉市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