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14 01:44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介入神经科天津30014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介入神经科 (天津 30014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8年度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基于奇偶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27)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n=27)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分别为(3.74±1.27)、(24.41±4.57)和(23.01±2.44),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1±2.45)、(21.28±3.94)和(20.3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效果显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脑组织功能受损,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占比可以达到15%~20%[1]。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功能障碍,预后效果良好的患者占比仅有2%~12%[2]。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其中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随着血管内介入器材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在临床治疗中推广[3,4]。为了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8年度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基于奇偶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27),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和12例,年龄为52~76岁,平均(64.25±7.9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合并冠心病患者3例。试验组患者(n=27),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7例和10例,年龄为51~78岁,平均(64.53±8.26)岁,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合并冠心病患者4例。两种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头颅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均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2)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对于相关治疗药物过敏患者;(2)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恶性肿瘤疾病患者;(4)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00mg,每天1次;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次75mg,每天1次。对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试验组患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术进行治疗。术前3d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分别为100mg和75mg,每天1次。通过血管造影对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对动脉狭窄区块采用合适的小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置入自膨式支架,在透视辅助条件下在狭窄区段将支架进行释放[5]。重新对患者开展血管造影观察支架膨胀情况以及动脉血管扩张情况,如果达到要求,则完成手术。术后3d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各100mg和75mg。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NIHS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MMSE评分和MoCA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采用平均数表示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采用t开展组间独立样本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分别为(3.74±1.27)、(24.41±4.57)和(23.01±2.44),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分别为(8.01±2.45)、(21.28±3.94)和(20.32±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患者血管远端血流量将会出现显著降低,患者脑组织长时间血氧供给不足容易导致神经功能发生不可逆性受损,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脑部供血,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风险[6]。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保守治疗起效慢,并且部分患者对于一些治疗药物敏感性较低,因此药物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颈动脉支架介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微创、局部麻醉、效果显著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近些年随着医学影像学以及导管技术等不断发展,其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开展广泛应用[7]。颈动脉支架介入术为在患者血管内置入支架,有效解决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实现供血区再灌注。本文将其应用于本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