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

2020-08-14 01:44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血小板导管依从性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常规组采取盲穿法PICC置管,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分析各置管效果。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渗血、局部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血液肿瘤指的是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多发性骨髓瘤等骨髓增值性疾病,该疾病对于患者存在严重危害。PICC置管(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指的是通过外周静脉穿刺进行插管,尖端在上腔静脉。PICC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骨髓移植、静脉营养、长期化疗等措施中,可避免反复穿刺,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可减轻化疗药物对于周围血管的损伤[1]。为明确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具体效果,本院特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80例作了研究,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常规组男女人数比22:18,年龄上限值为65岁,下限值为18岁,平均(41.37±3.86)岁;多发性骨髓瘤16例,白血病9例,淋巴瘤15例。研究组男女人数比21:19,年龄上限值为66岁,下限值为17岁,平均(41.52±3.79)岁;多发性骨髓瘤14例,白血病11例,淋巴瘤15例。采取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未发现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研究,患者家属自愿签订同意书;通过血常规、临床表现、骨髓检查等确诊为血液肿瘤;经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20~100)×109/L。

排除标准:存在PICC穿刺禁忌症;因病情变化需要提前输入血小板者;PAT检查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操作均由本院取得UNA PICC资质认证且具备丰富经验的3名护士进行,常规组采取盲穿法PICC置管,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具体情况如下:

盲穿法PICC置管:测量臂围以及置管长度,对于穿刺臂的皮肤进行消毒,穿无菌衣服,打PICC包,预冲导管并进行穿刺,探查导管是否进入颈静脉,撤去导丝后裁剪长度,实施固定,X射线拍片进行定位并记录[2]。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B超下选择血管并进行定位,测量臂围以及置管长度,对于穿刺臂的皮肤进行消毒,穿无菌衣服,打PICC包,预冲导管,将探头套上无菌套,装上导针器后穿刺,送入导丝实施扩皮,送导管与血管鞘,经超声探头进一步观察导管有无人静脉,之后撤下导丝,进行固定拍片定位,并且做详细的记录。

1.4 效果标准

穿刺成功率与疼痛评分:同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取一张长度为10cm的空白纸条,治疗条两端分别记为0(无痛)与10(剧烈疼痛),中间表示各程度疼痛,指导患者以自身感受选择疼痛点,0.3分代表轻度疼痛,3~7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强烈疼痛[3]。穿刺成功率为穿刺成功例数/总穿刺例数,即为穿刺完成后未见脱管和红肿现象即为穿刺成功,分别统计2组患者穿刺成功的例数。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总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接受PICC置管后,易发生渗血(5cm2的小纱布被血全部浸湿)、局部感染(局部存在范围在2cm以内的硬结、红肿、流脓等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单侧上肢肿胀、穿刺部位疼痛、经彩超检查发现存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上述并发症,并对发生率进行统计。

依从性:依从性包括三个等级,患者完全遵医嘱,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换药及导管冲洗工作,可视为完全依从;患者执行部分医嘱,未能够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换药及导管冲洗工作,可视为部分依从;患者完全不遵医嘱,未按照要求进行换药及导管冲洗工作,可视为不依从。

1.5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所获取的资料取SPSS22.0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结果以[n(%)]表示,检验方式为“χ2”,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检验方式为“t”,P<0.05可判定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价值。

2.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与疼痛评分

研究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1分析。

表1. 穿刺成功率与疼痛评分表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渗血、局部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并发症发生率

2.3 依从性

研究组不依从2例,部分依从7例,完全依从31例,依从性为95.00%,常规组不依从8例,部分依从13例,完全依从19例,依从性为80.00%,χ2=4.1143,P=0.0425。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血液肿瘤的常见类型为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导致该疾病的因素主要为环境、化学药物、遗传等,主要治疗方式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化疗等。治疗血液肿瘤的过程中,静脉化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刺激性较强的静脉化疗药物,导致周围血管反复穿刺,可损伤周围静脉,造成药液外渗,严重时发生组织坏死[4]。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因多次接受化疗,血管弹性下降,采取传统的穿刺置管易造成穿刺失败,并存在局部组织损伤大、耗时长等缺点,此外,由于患者血小板下降,对于血管内皮支持作用小,更易发生皮下出血,可对顺利治疗造成影响。PICC具有维护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还可降低护理工作量[5]。

本研究目的为评价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渗血、局部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所用的穿刺针较细,可减轻患者痛苦,整个操作过程均在可视情况下进行,通过导针器引导穿刺,能够保证顺利进入靶向血管,同时还可准确探查导管是否穿刺准确[6]。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减少肢体对于导管的牵拉,避免导管和血管内膜间的摩擦,同时肘上静脉血管较粗,血流速度快,可有效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以及静脉炎。此外,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将传统肘下静脉转移至肘上静脉,可对穿刺部位进行有效遮挡,患者不必担心导管部位外漏情况,有利于提升舒适度[7]。

综上所述,给予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小板导管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