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政治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以《华盛顿邮报》关于中美贸易战报道为例

2020-08-14 11:12康俊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贸易战态度话语

康俊英,陈 晨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批评语言学,这一术语由Folwer和Kress在《语言和控制》一书最后一章首次提出,研究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语篇和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1]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并非客观反映现实,而是一种建构工具,对话语的批评性分析就是要透过话语表层的语言形式,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使之透明化。语言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政治新闻语言更是如此。政治新闻报道承担建构和传播权力阶层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职能,新闻工作者为权力集团一分子,代表官方在新闻事件中的立场和态度。新闻语篇的这些特征使之在报道语言上更具选择性、立场上更具倾向性,[2]使其成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对象。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相关话题引起了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学者的广泛讨论,但对贸易战话语的批评性分析仍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考察《华盛顿邮报》关于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涉华话语的态度资源的使用,解读其所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揭示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一、理论基础——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观点发展而来的,由语言学家马丁和罗斯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它关注语气系统外的资源。评价理论着眼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中的人际功能,填补了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赋值语义研究上的空白。[3]

马丁和怀特把评价系统分为态度、介入和级差,其中态度是核心系统。本研究主要关注语篇中的各类态度资源的分布及人际功能分析。态度的表达在语篇中起重要的作用。[4]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态度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情感系统为整个态度系统的中心,由它导出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情感涉及人的情绪,属于人的心理反应,根据情绪的好坏,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判断系统根据伦理、道德和社会规约评论人的行为。判断系统属于伦理范畴,分为两部分: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社会评判通常可分为三个子范畴,即是否符合常规或者习惯、是否有才能、是否坚强。[4]

态度有正面和负面、显性和隐性之分。态度的好坏显隐与否,取决于表达态度的语言意义。语言意义是正面的、积极的,其表达的态度是正面的;语言意义是负面的、消极的,其表达的态度是负面的。正面态度和负面态度都有显性或隐性特征。当表达态度的语言意义由语言字面意义揭示时,态度是显性的;当表达态度的语言意义由语言背后的意义揭示时,态度是隐性的。[4]

二、研究设计

(一)语料收集

《华盛顿邮报》主要关注政治新闻,是美国国内主流媒体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也颇具影响力。新闻传播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美官方对中美贸易战热点问题的态度。本研究选取国际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从《华盛顿邮报》官方网站(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11月19日以“中美贸易战”为主题的相关报道共20篇,自建小型语料库,考察“中美贸易战”相关新闻语料中各类态度资源传递的人际意义。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5.7的索引、搭配、词丛等检索功能,首先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结合其发生语境进行分类和人工标注,对其各类态度资源进行检索以获取其频数、分布及使用情况,考察美媒体中美贸易战报道涉华话语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态度资源所彰显的话语意义,揭示新闻报道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三)研究问题

通过考察《华盛顿邮报》中美贸易战报道中各类态度资源的使用及分布情况,本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华盛顿邮报》新闻报道中高频话题词的分布如何?(2)态度资源的分布传递了何种信息?隐含着何种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3)《华盛顿邮报》新闻报道中的涉华话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有何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中美贸易战新闻报道中的主题词分布

借助Antconc3.5.7统计软件的词表功能考察“中美贸易战话语”中频次50以上(含50次)的主题词分布,发现主题词主要涉及 “中国”“经济”“贸易”“关税”“商业”等四个领域,各主题词出现频次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话题词分布

以China为节点,进一步考察涉华话语的主题词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关注点同样集中在“中国”“经济”“商业”“贸易”“关税”等议题。涉华话语主题词中,China+N/NG形式出现高达44次,主要有China’s militarization,China’s global infrastructure drive,China’s growing power,China’s geopolitical role,China’s manufacturing dominance,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China’s long-held role等,the rise of China出现4次。在相关语例中,China作为过程参与者,同时又是小句信息出发点,出现频次达96次,其作为小句过程的动作者,构成小句的话题(Topic),成为议论的对象和聚焦点。China+N/NG的频繁出现则表明美方对中国经济实力、贸易方面、基础设施、经济优势、军事现代化、地缘政治、国际角色等领域高度关注,折射出美政府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

(二)涉华话语的态度资源分布

借助Antconc3.5.7软件进行检索后发现,涉华话语中大量使用典型消极态度资源,包括accused(6),warned(6),unfair(6),stealing/theft(8),threat/threats/threatens/threatened/threatening(34),retaliation/retaliates/retaliatory/retaliate/retaliated(31)等,从频数分布来看,使用最多的三类语义为“窃取”“威胁”“报复”,相关示例如下所示:

例1China is such a worrying threat.(2018-10-18)

例2China says it will immediately retaliate …(2018-09-18)

例3China has retaliated with similar levies on most of its smaller volume of orde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2018-10-29)

“窃取”“报复”消极语义类皆为判断资源,皆归属于社会约束子范畴,是从非正当性角度对中国政府贸易行为作出的误读误判。杨生茂曾指出,经济是外交政策的基础,当今基于实力地位的国际关系中,经济力量更加重要,其中包括科学技术。[5]《华盛顿邮报》多次提及“中国窃取美国技术以及商业机密”及“中国实施经济报复行为”,这样的说法有悖于正常的商业逻辑。相反,中国的技术进步靠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这从侧面更加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的焦虑与恐慌。

例4…China’s growing power as a “critical threat” to Americans.(2018-10-18)

例5Trump accused of posing “a grave threat to the long-term health and prospe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2018-09-18)

“威胁”语义类可分为情感资源和判断资源两大类,其中以判断类资源为主。例如,military threats,potential Chinese threats to the U.S.,the threats of retaliatory tariffs等。如例4和例5所示,美媒体将中国形象构建为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的“敌手”,所选20篇报道中包含“威胁”语义的词形达到了34频次,更加说明美方觊觎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

(三)各类消极态度资源的批评性分析

经统计后发现,所选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大多为消极类,表明在中美贸易战中,美方对中方基本持否定的态度。由于鉴赏类资源在整个态度资源中占比极小,故在此不作赘述。

1.三类态度资源的频数及分布

对标注后的语料进行检索后发现,情感资源、判断资源及鉴赏资源在频数分布上呈现明显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态度资源频数及占比

从统计结果来看,三类态度资源使用总频数为179次,其中具有情感语义功能的态度资源总量为99,占比高达55.3%。由此可见,态度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情感范畴,反映出美方在表明对中国态度方面较多地使用表达情绪、评论情绪的言语来表明美方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

2.情感资源的分析

对于情感子系统,从内容看可分为: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三类。归属于情感范畴的态度资源最直接而又明显的效果在于表现讲话者或写作者对事件最为直观的立场与态度,通过使用大量情感范畴的态度词不仅可以让受众更容易了解发话人的观点,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受众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发话人的情感体验,激发受众内心情感上的共鸣。

由表3可知,表满意与否态度方面的态度资源占比只有29.3%,而表安全与否方面的态度资源占比高达70.7%。这类态度资源都具有典型的负面、高情绪程度等特征,均表达美方对中方最明显最直接的负面态度与立场。

表3 情感类态度资源频数分布表

例6The tariffs that Trump has imposed, and threatened to impose.(2018-09-07)

例7…which Trump accused of posing “a grave threat to the long-term health and prospe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2018-09-18)

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发表声明称,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这一举措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色彩,并且莱特希泽在讲话中还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移”,这说明美方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态度早已见端倪。2018年6月19日,美国发布《中国的经济侵略如何威胁美国和世界的技术与知识产权》。杨国华指出,这份报告从实证的角度,详细“论证了”所谓中国问题的严重性。[6]显然,美官方报告在对华主张上,已充满敌意和对抗的论调。因此,根据评价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选报道使用了大量具有情感功能的词汇,其目的是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获得受众的支持。

表4 涉华话语主题词索引行情感资源分布表

经统计发现,涉华话语中的情感类资源主要涉及中国政府、中国经济崛起、中国科技、中美关系等十个领域,其中中国及关税问题为美方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各项关注点频数分布及相关例句如下。

例8President Trump often complains about the large deficit with China.(2018-10-29)

例9While the United States worries about the rise of China.(2018-11-15)

例10…he put on the screen behind him a lengthy list of grievances about unfair Chinese trade and business practices…(2018-09-09)

在上述例句中,情感资源均表达不满、抱怨、担忧等负面情绪,很显然,在美方看来,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繁荣与发展已经构成了挑战,在例8中,complains about与the large deficit with China共现,表明中美贸易逆差已引起美方的高度关注与强烈不满,然而美方开展贸易战的举措并不见得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会引发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

3.判断资源分布分析

判断系统属于伦理范畴,判断可分为两部分: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5]社会评判通常可分为三个子范畴,即是否符合常规或者习惯、是否有才能、是否坚强。

表5显示,判断类态度资源集中于社会约束正当性子范畴,占比高达67.5%,这些资源表达了“窃取”“报复”“侵犯”“反击”等含义,这说明中国贸易行为正当与否为美主流媒体所高度关注。美方指责中国窃取其技术,错误将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间正常的技术转让商业行为,视为政府实施的不正当强制技术转让,这样的论断是缺乏事实支撑和有效论证的,报道中theft,stealing等“偷窃”意义的词频繁出现,表明美方对中国的商业行为和贸易手段的不满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表韧性(是否坚强)子范畴的判断意义资源出现2频次,less durable属于对中国经济承受能力(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做出的消极评价,认为中国经济在贸易战中抵挡不住美方施加的“风霜”;表常规范畴的态度资源频数为8,如unfair,unfairly等消极意义的资源,传达出中国贸易行为不符合公平原则等信息。

表5 判断类态度资源频次分布表

表能力范畴的态度资源占比19.5%,表明在美媒体对“贸易战”的报道中,对中国的能力评估也是美方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此外,在能力子范畴中,出现了influential一词,仅从词的表层意义上来看,该词为褒义色彩,貌似美方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抬升,但是结合其共现语境,呈现出负面语义倾向,其共现语境如下句所示:

例11While Beijing is more influential in terms of economic power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2019-10-18)

例12…China must offer concessions on several issue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2019-11-13)

规范类与才能类资源归属于社会评判,主要评价人或事物能力的强弱;诚实和正当类归属于社会约束,主要评价人的行为是否真实可靠、正当合理。由表5可知,社会约束占比67.5%,远高于社会评判类资源,揭示出美媒体较多地使用社会约束类资源对中国进行评价和判定。通过以上评价资源,美方主流媒体“建构”出中国政府在经贸领域的不符合国际贸易秩序、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不良形象。

消极判断资源主要涉及中国经贸、政府政治行为、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等类。其中,中国经贸行为最受美媒体所关注,态度资源达35频次,占比最高,分类及相关例句见表6。

表6 涉华话语主题词索引行判断资源分布表

例13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is also actively pushing for his country’s independence from U.S.-made technology.(2019-09-18)

例14China is also catching up and challenging the West, and particularly the U.S.(2019-08-16)

例13中传达出两方面的信息:其一,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对美国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二,中国欲摆脱美国科技,自成一家,对美国科技形成挑战与威胁。在例14中,challenging一词归属能力范畴消极态度资源,是美媒体对中国国家能力做出的典型负面评价,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对西方世界尤其美国形成了挑战,毋庸置疑,这样的判断和描述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形成冲击,有损中国“不称霸”“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更不利于世界人民正确理解中国认同中国。

4.消极态度资源与中国国家形象分析

正如Fairclough所说,媒体是统治阶层与集团表达和传播权力的工具。[7]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建设,是话语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8]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华盛顿邮报》毋庸置疑是美国政府代言人,代表美国权力阶层的立场和态度,其充满偏见、歪曲事实的涉华报道,顺应了美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及强权政治思维。

Van Dijk视新闻工作者为主流文化和权力集团一分子,[9]由此媒体借新闻传播的力量诋毁和损害中国形象,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中国描绘成一个窃取技术的“stealer”,并且传达出威胁美国利益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以达到其政治目的。

2017年12月,特朗普总统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正在挑战美国势力、影响和利益,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和繁荣,更加暴露出其敌视中国的态度及打压中国的战略意图。不仅如此,美国曾于2017年出台《中国WTO报告》,该报告作为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第一份综合报告,总结了对华贸易政策的方方面面,已经明确宣布了从对话转向遏制的对华贸易政策,并且预示了这种政策的长期性。[6]

四、结语

新闻是受众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工具,直接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各方的态度、认知。从这个角度讲,《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必然会扭曲中国正当商贸行为的事实,严重损害中国在经济、贸易、关税、商业等领域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会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面对西方媒体垄断及业已形成的话语霸权,中国主流媒体应积极向国际社会阐明习总书记提出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顾自身发展和他国利益”的全球治理理念,[10]打破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的贸易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消除西方媒体涉华话语传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讲好中国故事,准确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最终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贸易战态度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发扬抗日战争精神,赢得贸易战新胜利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豆粕:中美贸易战暂缓,豆粕价格有下滑空间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