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及赋能对策研究
——基于2014—2017 年六省市的对比分析

2020-08-14 12:36吴晓波李思涵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型浙江省驱动

吴晓波,李思涵,徐 宁,杜 健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创新型经济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2-3]。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互联网商业化以来,创新驱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已经从“追赶”步入“超越追赶”的阶段[4-5],研究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衡量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识别制约中国尤其是浙江省在数字经济时代健康发展的瓶颈或障碍等问题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

在全球数字经济环境下,本文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大维度出发,构建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选取各指标2014—2017 年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的创新型经济进行纵向回顾和现状评估,并与国内创新方面的先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进行各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浙江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赋能对策,以推动浙江省经济高速健康发展。

1 创新评价的研究进展

1.1 创新型经济内涵的演化

“创新驱动”最早由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4 个阶段,即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6]。1998 年,英国创新驱动型经济特别工作组在发布的《英国创新驱动型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经济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型经济”界定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7]。”洪银兴[8]认为,所谓创新型经济也就是以创新为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导向和着力点的经济,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

国际上不乏关于创新型经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9-14],但包括影响力较大的美国麻省创新型经济评估报告在内,始终没有对创新型经济的涵义做出明确界定,只通过指标体系来理解创新型经济。为了便于创新型经济评价工作的持续和推广,我们认为对创新型经济做出清晰的界定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创新型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围绕创新和经济这两个理论核心展开。首先,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过程[15];其次,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环境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创新进一步发展[16]。创新型经济正是建立在这一互动反馈机制上的经济模式。综合经济增长理论[17-18]、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19],我们认为:创新型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1.2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及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2010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一项研究中指出,未来生产力的增长必须越来越多地来自创新的诱导[2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以求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创新型经济评价与研究也越来越多[21-25]。

自1979 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从商务契合成熟度和国家创新生态发展两方面刻画创新要素驱动型国家竞争力[26]。20 世纪末,经合组织(OECD)开始发布《科学、技术与产业记分板》(STI),用于研究和比较各成员国在科学技术与产业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STI 综合了知识经济、国家创新体系和经济全球化等诸多框架,改变了仅用投入、产出评估目标的传统方法[27]。“欧洲创新记分牌(EIS)”是由欧盟委员会建立并于2001 年正式发布的综合性创新评价体系,主要从创新绩效和表现方面对欧盟各成员国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监测、评估和比较,以完善欧盟各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提高国家创新能力[28]。

自2001 年以来,为了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由要素驱动经济向投资驱动经济乃至创新驱动的转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量化描述,识别中国创新的区域多样性,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29]。综上,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经济评价报告及其选取的指标维度,具体见表1。

表1(续)

1.3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及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浙江经济受制于三大路径依赖:低产业选择路径依赖、低附加值出口业务路径依赖和低研发驱动制造路径依赖[30]。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浙江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势在必行。当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球科技创新环境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到来,其实质是信息与通讯技术与能源系统、制造系统的全面渗透与对接。一方面,这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提高产品创新的频率,也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另一方面,这也将为个人和企业参与经济活动与分配经济价值的方式、途径和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30]。

自2005 年以来,本研究团队每年发布一版《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31],综合国内外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创新能力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区域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各区域判断其创新状况提供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32-35]。

2 创新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

本文以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及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基础[36],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综合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获得性,结合本文研究目的和侧重点,提出评价创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表2)。该评价体系指标共分为三级,一级指标有资源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产出类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下设三级指标。

表2 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表2(续)

为了增强指标的可度量性和结果的客观性,本文在基础指标的设计方面设置有明确统计资料支撑的量化指标。本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基础)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现有统计资料[37-48]。

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方法

由于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单位和数量级,直接依据原始指标大小排序进行评价不合理,这使得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因此,本文中基础指标采用直接获取的数据,无量纲处理采取效用值法,值域为0~100,即所有指标的最劣值为0,最优值为100。

正效指标(指指标值越高则效用越高,如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的计算方法:Xij代表在第i 项指标上第j 个省市的获取值,Yij代表在第i 项指标上第j 个省市的效用值,Ximax代表在第i项指标上各省市获取值中的最大值,Ximin代表在第i项指标上各省市获取值中的最小值,则:

负效指标(指指标值越高则效用越低,如单位GDP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Xij代表在第i 项指标上第j 个省市的获取值,Yij代表在第i 项指标上第j个省市的效用值,Ximax代表在第i 项指标上各省市获取值中的最大值,Ximin代表在第i 项指标上各省市获取值中的最小值,则:

二级和一级指标得分通过分层逐级加权计算得到,具体权重分配见表2。本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以及31 个三级(基础)指标。本文对所选指标的权重系数分配方法如下:31个指标归集为3个大类(资源类12个,过程类8个,产出类11 个),由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产出是贯穿整个创新周期的非常重要的三大部分,因此赋予每一大类(一级指标)相同的权重,即资源类、过程类、产出类指标权重各为1/3。每一大类分别代表了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每一个大类内部又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分为几个二级指标,各大类内部二级指标的数目根据具体内容设定。在每个大类下,各二级指标同样获得相同的权重,即资源类、过程类、产出类下二级指标权重各为1/12,1/8,1/11。

在本文的框架体系中,3 个维度对创新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每一维度的权重不会受二级指标数目的多少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二级指标有所调整的时候整个评价体系也不会受太大影响,从而保证平级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都是数量型的指标,因此可以将其放在统一的体系中进行比较。

3 创新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本文重点选取2014—2017 年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各指标的面板数据,依据本文所构建的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对各样本省市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具体得分进行计算,得分见表3 和表4。

表3 2017 年六省市的一级指标得分

表3(续)

表4 2017 年六省市创新资源类基础指标情况

为了直观地反映和揭示浙江省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存在问题,本文将对浙江省在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三类指标上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

3.1 一级指标评价分析

由表3 可知,2014—2017 年浙江省在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方面的表现稳定。总体上,浙江省的综合得分居于第二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与北京市相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具体来看,2017 年浙江省在创新资源方面位居第三,所有下滑,但与第二名江苏省差距不大,创新过程方面以57.63分排名第二,相比之下,创新产出类指标得分相对落后,在六省市中排名第五。

3.2 二级指标评价分析

由表4 可知,在创新资源类指标的具体表现上,浙江省在基础设施资源方面领先,延续了在该方面的优势;教育资源相较2014 年有所上升,2015 年开始在六省市中保持第二,但是与排名第一的北京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相比之下,浙江省在技术人力资源和科技投资资源方面仍然比较薄弱,表现出对科技生产活动、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该方面整体支撑力不强,成为浙江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短板。

在创新过程类指标的具体表现上,浙江省在知识创新、技术独立性和组织创新与活力方面均表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作为创新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商业化方面,浙江却远远落后于其他5 省,在该指标上没有取得明显进步。

在创新产出类指标的具体表现上,2014—2017年浙江省在居民生活、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说明浙江省对民生、发展健康经济和提高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视,但与北京市相比,仍需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发展方面,浙江省明显落后其他5 省,表明传统产业结构是制约当前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浙江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迫在眉睫。

3.3 基础(三级)指标评价分析

基础指标方面,浙江省在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三类基础指标上的表现具体得分如表5、表6 和表7 所示。2017 年浙江省表现出色的基础指标包括:资源类指标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图书馆数量”;过程类指标中的“每亿元研究开发投入所取得的专利数”“研究与开发机构每万名R&D 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占本地区R&D 经费内部支出(R&D 经费)比重”;产出类指标中的“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表5 2017 年六省市创新资源类基础指标情况

表6 2017 年六省市创新过程类基础指标情况

表7 2017 年六省市创新产出类基础指标情况

同时,2017 年浙江省以下基础指标相对落后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创新型经济的整体表现:资源类指标中的“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和“R&D 内部经费占GDP 的比重”;过程类指标中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产出类指标中的 “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单位GDP 废水总排放量”和“单位GDP 综合能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其他5 个省份相比,在创新资源方面,浙江省在中等技术储备人才的水平较高,但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方面投入不足,这从侧面反映了浙江省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发展特征。

在创新过程方面,大中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多,属于发明类专利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论文数量专利授权数表现突出,说明浙江省企业在研发上的效率较高。然而,浙江省的技术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发展缓慢。在技术独立性方面,浙江省的技术对外依存度较低,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同时对于引进的技术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这也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独立性。

从创新产出方面来看,浙江的高技术产业产值中新产品所占比例和对外贸易有较好表现,体现了其新产品、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表现较差,得分为六省最低,反映出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成果市场价值不高的现象。另外,规模较大企业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较低,废水排放严重现象亟待改善。低附加值的高污染企业占比较大成为制约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的又一重大瓶颈。

4 浙江省创新型发展数字化赋能对策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49]。通过前文对浙江省与其他五个样本省市创新型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评价,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在六省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创新产出方面表现仍有很大欠缺。为了实现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4.1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供给能力

当前,浙江省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大企业成为技术研发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点较少、政府部门的主导协调功能发挥不足和各类资源数据难以打通等问题阻碍了“全面数字化”的进一步建设[50]。

主要举措如下:第一,加快技术创新升级,重点在AI、物联网等方面布局。通过建立小型示范园区,打造物联网的智能化社区,鼓励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并积极与高校的前沿研究相结合;同时,引进高层次科技专家团队进驻,制定合理的科技人才战略等方针吸引人才力量的加盟。第二,建立开放式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的标杆示范案例,同时建立相应的研究团队长期跟踪国内外发展趋势,为浙江省的新基础设施提供前沿信息与技术创新信息。第三,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通过政府主导来促进各类资源联动,全力推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和城市建设,构建立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资源联动共享。

4.2 引导企业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

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活动包括制造、营销、物流与服务环节。数字企业通过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驱动了创新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与企业各环节的融合带来了运营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各环节之间的交互反馈有利于更精准可靠的需求预测[51-52]。因此,产业数字化对于突破价值锁定、赶超领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举措如下:第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进两化融合与抢占新一轮产业的制高点。通过加大对智能制造企业的政策和资本支持,鼓励产学研合作,建立面向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平台,助力“智能+”战略落地。第二,打造新型商业模式,挖掘创新服务价值。数字技术带来了消费者结构、商业环境和传播形态的巨大变化,借助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与业态。第三,培育专业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强化全面数字化企业的示范作用。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培育库和示范库从而起到引领作用。

4.3 推进数字场景创新 完善数字生活保障

数字经济带来了创新型经济的新形态,创新模式发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的变化,同时体现在生活场景的不断革新,用户和企业创新融为一体以及发挥互补、聚集和协同的平台效应[53]。但数字化场景带来的个人隐私与社会公开性的冲突、网络平台与用户权利不清、信息安全等问题对数字生活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主要举措如下:第一,建立业务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负责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易用能力的转化,数据中台接入后台及业务中台的数据,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和产品化包装,完成信息资源整合。第二,打造数字多场景应用孵化园区。提供数字场景应用样本,通过区块链技术等去进一步推动数字场景的落地,促进数字企业与数字生活的融合发展。第三,建立数字平台信任。通过加强多部门协同的网络安全监管,完善数字生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网络平台和用户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共同构建安全、健康可持续的网络生态环境。

5 结语

本文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三大维度构建了一套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该评价体系重点对浙江省的创新型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5 个在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省市作为对比,指出浙江省在创新型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突破与瓶颈,据此从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场景”创新与“数字生活”的保障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经济对策。本研究不仅从理论层面丰富了创新型经济研究,且从实践层面明确了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对政府制定相应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政策、企业推行数字化赋能战略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型浙江省驱动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