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恭寿、种榆仙吏等,浙江钱塘人,曾任赣榆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他在仕途上并未飞黄腾达,却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造诣极高,为“西泠八家”之一。其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陈鸿寿在书法上广学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下笔如铁画银钩,意境萧疏简淡,奇崛老辣。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开张纵横,具有“狂怪”的特点,但用笔上仍是遵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行书则峭拔隽雅,气韵清逸。与隶书相比,行书下笔更加轻松随意,天性自然流露。
《行书七言诗轴》清.陈鸿寿 纸本行书 127cm×54cm 济南市博物馆
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