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 娄龙飞
(山西潞光发电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通过对山西某电厂2×300 MW 机组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反应器进行研究,发现该机组SCR 反应器入口烟道弯头较多,布置曲折;同时,SCR 反应器入口烟道狭长,烟气流场复杂,气流分布不均匀。该机组原有SCR 反应器入口处布置有多个喷氨小室,每个喷氨小室都有一个“氨”喷入嘴,每个喷嘴都有一个手动门控制,通过手动调节方式来解决SCR 反应器入口烟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该方式仅能通过实验方法调整,并且在工况改变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及时调整,不能实时在线监测SCR 反应器入口烟气截面NOx分布情况,所以不能及时根据分布情况调整每个喷氨小室的喷氨量,造成局部氨逃逸率升高或者脱硝效果差,影响空气预热器等烟道后部设备运行,同时也影响了SCR脱硝效率。
对于SCR 脱硝反应器的控制系统来说,其关键参数是喷氨量,喷氨量及其控制方式直接关系到电厂NOx排放浓度、装置的脱硝效率及氨逃逸率等指标。目前,山西某电厂2×300 MW 机组SCR 脱硝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以单出口NOx为测量值,单点测量高低直接决定喷氨调门开度,对氨气流量有着直接影响。此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精准控制喷氨流量,但单点不能代替同一截面的所有NOx含量,容易出现“过喷”现象,难以确保最佳喷氨比例。
基于上述分析,参考山西某电厂2×300 MW机组的SCR 系统运行实际情况,我们做如下假设:假设在运行工况附近,脱硝效率与喷氨量呈线性关系;假设在运行工况附近,各个独立喷氨小区阀门开度与流量呈线性关系;假设在运行工况附近,催化剂入口氨量分布和喷氨格栅氨量也呈线性关系;假设在运行工况附近,忽略非线性关系。通过假设,根据出口NOx分布建立格栅小门开度Ni与分区阀门开度Ki之间的线性关系,具体关系如下
将上述线性关系简写成如下公式
基于上述方程,我们可依据6 种典型工况,建立6 组上述方程,进而组成方程组,便可求出{Cij}。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基于不同典型工况下,即不同负荷下,可根据需要的出口NOx分布,求出各个分区喷氨格栅小门开度Ni。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实验前确保如下条件。
a) 根据出口NOx分布建立格栅小门开度Ni与各个分区阀门开度(Ki) 之间的线性关系,此时需6 种典型工况下的对应关系,便可对系数矩阵进行求解。
b) 确保喷氨总量控制不变,保证出口NOx在设定值上下摆动。
c) 确保每组实验工况不变,NOx不变。
d) 本次实验以单侧为例进行,机组负荷为290~300 MW。步骤一:K1= x%,K2=100%,K3=100%,K4=100%,K5=100%,K6=100%。记录上述K1。步骤二:K1=100%,K2=x%,K3=100%,K4=100%,K5=100%,K6=100%。记录上述K2。步骤三:K1=100%,K2=100%,K3=x%,K4=100%,K5=100%,K6=100%。记录上述K3。步骤四:K1=100%,K2=100%,K3=100%,K4=x%,K5=100%,K6=100%。记录上述K4。步骤五:K1=100%,K2=100%,K3=100%,K4=100%,K5=x%,K6=100%。记录上述K5。步骤六:K1=100%,K2=100%,K3=100%,K4=100%,K5=100%,K6=x%。记录上述K6。
e) 算法在机组负荷降到 270~280 MW、240 ~250 MW、200~210 MW、150~160 MW 稳定后,重复 d) 实验。
f) 在上述实验中,注意每个阀门的动作需保持在1 h 以上。
g) 注意将获得的最小Ki值记录在DCS 控制逻辑中,以便控制逻辑根据历史记忆,结合当前负荷进行针对性地调整。
为了对脱硝控制系统改进前后变工况控制性能进行对比,本文引入以下4 个评价指标。
a) 最大动态偏差Omax
b) 最小动态偏差Omin
c) 均方根超调RMSO
d) 相对均方根超调RRMSO
以上4 个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控制系统的综合调节性能,Omax和Omin可以很好地反映控制系统的暂态特性,而RMSO 和RRMSO 可以看出系统长期运行的调节性能。
本文以某电厂300 MW 机组升负荷阶段为例,介绍变工况运行状态下脱硝控制系统改进前后的控制性能对比情况。图1、图2 分别为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前后该300 MW 机组在升负荷工况下的控制效果图,表1 为该300 MW 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前后性能数据表。
图1 某300 MW 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前控制效果图
图2 某300 MW 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后控制效果图
表1 某300 MW 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前后性能数据
由图1、图2 和表1 可以看出,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后,A 侧和B 侧最大动态偏差Omax均出现了大幅降低,A 侧最小动态偏差Omin出现负向增加,这是因为改进前机组升负荷阶段脱硝出口NOx长期处于超调状态。RMSO 和RRMSO 均出现大幅降低,说明系统平均超调减小。总体来说,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后调节性能优于改进前。
脱硝出口NOx自动控制系统改进后稳态运行效果良好,在150~300 MW 各个负荷段稳定运行时,出口NOx浓度均值均能稳定在设定值附近,在氨逃逸控制在3 mg/m3以下的情况下,脱硝效率均维持在90%以上,说明改进后脱硝自动控制系统在稳态运行时控制性能优异。
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对电厂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脱硝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脱硝系统精细化控制是必然选择。如何优化运行SCR,降低氨逃逸率,确保SCR 下游设备的安全运行,给脱硝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内容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可以在保证脱硝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喷氨量,降低氨逃逸率,减轻空气预热器堵塞压力,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