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李明明
10.3969/j.issn.1671-489X.2020.21.107
摘 要 士官队伍作为部队教育训练管理的基本骨干,一直是装备和技术保障的一线主要人员。作为提升士官学历层次与技能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员的情况,研究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对如何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引入讨论式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1-0107-02
1 前言
随着部队规模力量结构的调整,士官队伍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士官院校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凸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士官职业教育课堂,引入新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进和加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士官队伍能力素质,成为当前士官院校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2 士官学员情况分析
文化水平较弱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大专层次教育水平,课程开设难度针对的是经过高考后参加国家统招的学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的学员主要为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已经离开学校2~3年,并且都是高中或中专学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以刚结束专业课学习的2018级机械专业学员为例,高中学历為69%,中专学历为24%,具备大专学历的学员仅为7%。并且,在与学员谈心过程中得知,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动力缺乏或者外界因素影响,学员的学习功底比较薄弱。
主观能动性差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以及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认识不足、对所学专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士官学员主观能动性普遍不高,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静态的接受状态,而不是动态的互动状态。许多学员只有在被教员点名的情况下才会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上课过程中的课堂笔记也不规范。课后如果不布置作业,也很少有学员会主动复习、预习。如果采取惩罚性措施,又有可能激起学员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员上课时需要选用一种可以激发学员积极性、增加学员参与度的教学方式。
专业技术水平薄弱 根据统计,18级机械专业士官学员中,入学前接触过机械岗位的人员不超过60%,其余学员为跨专业招录或者调剂专业,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基本为零。接触过机械岗位的学员虽然了解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到部队时间较短,进部队第一年又普遍处于军事素养养成阶段,往往第二年才会逐步接触技术性工作。在此过程中,由于年龄小,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在岗位上仍处于懵懂学习阶段,专业技术功底比较薄弱,这无形中都增加了教学难度。在后期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筛选,做好知识点的引入,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
3 讨论式教学特点
讨论式教学内涵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和组织,启发学员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讨论式教学基本环节主要包括设计问题、问题导入、查阅资料、组织讨论、点评总结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员处于导演的角色,对学员加以引导和启发;学员则是在教员指导下根据教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探索,在此过程中始终处于“问题—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不断迭代过程。讨论时由于学员认识问题的深浅程度不同,会从不同角度阐述问题,不同想法的碰撞会进一步启发学员对问题的认识,进而引起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作性的学习。
讨论式教学优势
1)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在传统课堂上,士官学员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主要任务是记忆、复述和重复课堂讲授的知识,而教员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讲授给学员。对士官学员而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性强,知识难度大,授课过程相对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互动基本为零。讨论式教学改变了学员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教学内容的接收者,也是教学内容的发出者,思维方式不受教员的限制,并且会根据教员布置的任务主动去思考、查阅资料、收集论据、准备发言等,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
2)促进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在讨论开始前,教员根据知识点的难度和学员的理解能力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便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展开学习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讨论,教员能够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学员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准备情况以及理解程度,随时调节教学进度。不同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也会促进学员对知识点的认识,扩大知识面和视野,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讨论结束后,教员通过点评讲解,又可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
4 讨论式教学的课堂实施
紧贴学员实际,设置讨论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组织一次成功的讨论,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根据士官学员目前的文化水准,要开展研讨式教学就必须逐步培养学员的讨论意识,这一点对于士官学员来说是有难度的。以实际课堂经验分析,一个班次的学员中能够主动参与讨论的学员不超过20%,因此,实施讨论式教学需要有一个能引起学员兴趣和讨论欲望的问题。
在了解学员文化基础的情况下,教员依据每堂课需要讲述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或者生活中的例子设置讨论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保证学员容易理解,资料查阅容易操作,问题解答难度适宜。以航空发动机构造课程中的“滑油系统”为例,为了引出滑油系统的工作和原理,引入的讨论问题可以设置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哪些地方用到了滑油”,如图1所示。设置的问题从生活实例出现,学员容易理解也易于找出答案,会使得学员的参与度比较高。在引起学员兴趣以后,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引出课堂的核心知识点。
统筹授课内容,引导讨论方向 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员要根据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
一是讨论之前要让学员充分了解讨论的背景和范围,防止学员漫无边际地讨论,偏离课堂知识。
二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员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在学员提出个人想法之后可以进一步提问,引导其思考深层次问题,如“为什么会这么想”“有没有其他措施”“对别人的观点怎么看”等。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员是否有偏激或者极端观点,发现后要循循善诱,避免此类情况发生,防止影响正常的讨论氛围。
三是随着讨论的进行,要逐步引导学员进行后续问题的讨论,进而引出课堂的核心知识点。要防止讨论节奏过于松懈,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会影响学员讨论的积极性。而为了促进学员讨论,讨论进行时可以不间断地抽点学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加强过程监控,点评讨论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帮助学员理解知识点,教员在课堂的后半段要对讨论环节进行总结点评。以45分钟的课为例,可以安排20~30分钟的时间让学员讨论,剩余的时间要对学员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评。在总结讲评时,首先分析讨论的组织情况,告诉学员下次讨论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讨论前要做什么准备,讨论时勇于发表观点,多交流多学习互补等;其次要对学员讨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出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既可以让学员体会到讨论的成就感,增强学员讨论的自信心,又可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讲评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得出与课堂知识不对应结论的学员和团队要加以鼓励,不要挫伤其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表扬。
5 结语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讨论式教学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和每一个知识点,因此使用讨论式教学时还应注意知识点的选取、课堂氛围的营造、讨论团队的设置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员也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结合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共同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师生互动,为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技能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关于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应用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4(1):62-63.
[2]王立冬,鲁军,高庆.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