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蝶 李晓雪
摘 要:乡村医生是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网底,发展好乡村医生队伍,解决基层医疗卫生问题至关重要。然而,乡村医生却受社会关注程度较低,处于半农半医的尴尬地位。乡村医生待遇水平低,养老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制约着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分析国内研究现状入手,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梳理研究视角,最后进行文献评述,以期望为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公共卫生
基金项目: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鲁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9A048)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各种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面临着更大的防控压力。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医生是主力军,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然而,近年来,乡村医生由于待遇低、条件差等原因,尤其是养老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使乡村医生队伍出现“断层”问题。因此,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使得他们的养老保障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是维系乡村医生队伍稳定,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健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必要之举。于此,本文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开展文献研析,从国内研究现状、研究视角和文献评述三个方面开展。
1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中,用“高级检索”进行“篇名”搜索,搜索词为“乡村医生”或“乡医”且“养老”。搜索结果共计62篇,發表年份范围为1991年至2019年。其中核心期刊数为11篇,CSSCI数为1篇,硕士论文数为6篇,博士论文数为0篇。针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历史短,且研究成果较匮乏。于数量上,在1991-2008年,文献发表年平均数仅为1.3篇;2009-2014年为研究高峰期,但最多9篇; 2015-2019年,文献研究数据下降,年平均数为1.8篇。于质量上,文献发表所在期刊的质量不高,影响力较低,核心期刊数仅为11篇,占比为17.7%(此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CSSCI数为1。整体来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关注度较低,研究成果匮乏,有待进一步研究。
2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视角
2.1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中央政策梳理
2009年国家主导建立新农保制度后,就解决乡医养老问题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2011年国务院刊发的《指导意见》①要求在社会现有的养老制度下,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并由各级政府采取补助的灵活形式对乡村医生的进行养老补助。国务院在2015年刊发关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②中,进一步明确了对年龄满足60周岁的老年乡村医生进行补助,并进一步指出要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乡村医生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具体的实施形式以及工作规划仍坚持地方自主探索为主。
上述政策的制定为各级政府探索如何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引导,并且部分问题得到了原则性的明确,但是相关政策规定依旧模糊,各地的自主探索灵活性度过大,中央缺乏相关工作原则和具体化框架、要求的指导。由于政策的模糊性部分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不同地区的自主开发,应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解决。同时为保证不同地区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的公平性,国家应出台具体的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必须达到的最低保障水平,以确保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2.2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现状类研究
归纳目前关于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类的文献得到,学者对于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问题持有相似观点,普遍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障体制无法为乡村医生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存在养老补助水平比较低、养老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乡村医生有严重的“后顾之忧”,进而难以留住人才,降低了乡医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李浩淼等选取了实施不同类型养老保险的典型地区,分析了该地区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政策,认为目前影响乡村医生的主要问题为地方经济和乡村医生的模糊身份。由于地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地区间乡村医生的政策也不一致,进而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差距较大。而关于乡医身份问题则是多年来老生常谈的尴尬问题,身份定位不准确,使得乡村医生的归属摇摆不定,其保险类型也无法有利明确③。
赵东辉、汪早立等认为在我国已经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下多数乡村医生参加了(简称新农保),但是这一保障水平低于现行养老保险金的平均标准,无法满足现有经济水平下老年乡村医生基本生活要求,因此在目前的体制下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④。并且目前乡村医生业务收入较低,无法负担保险金,依靠收入解决养老问题较困难。
2.3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路径类研究
从现有关于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路径类的文献归纳得知,目前学者对于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倾向于加大政府的支持保障作用,集中表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加大资金的投入是提高乡医养老质量的关键,由于收支状况的不理想,乡村医生自身以及所在的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都没有这样的资金能力,因此需要发挥中央财政的作用。增加中央财政在乡医养老问题上的资金投入及筹措,确保乡村医生养老资金的充足和养老水平的提高。除加大资金数量上投入外,还要确保质量,明确乡村医生专属资金数量的多少、分配流向等等,而后者正是现在所欠缺的。例如,周静,李跃平认为当前财政资金对乡医养老保障方面,在投入数量上,并没有明确规定,数据存在模糊性⑤。
其二,明确乡村医生身份问题。乡村医生身份问题一直以来都引人关注,尤其是人们在很多时候用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相比较。相比乡村教师有正式编制、高工资的待遇,乡村医生的待遇总让人唏嘘。乡村医生处于“半农半医”的状态,虽说他们由镇医院统一管理,但待遇水平与在镇医院工作的医生相差甚远。例如,镇医院医生有着正式的编制并全部加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乡村医生是归入一个单独的乡村医生编制体系,且很多乡医因收入水平影响选择不加入或选择低档次的保险。邓元慧,张新庆等认为明确乡村医生身份归属问题,在乡医养老保险上为其减轻负担,使乡医“老有所养”是政府应有之义⑥。
其三,分类制定养老保障金标准。目前,学者对于乡村医生养老金补贴标准方面,认为应当分类制定标准。分类制定养老金标准,按在岗年龄、所持执照的等级等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平公正,使那些业务能力高的,能够得到更高的待遇,使乡村医生提升满足感,促使他继续在岗位上开展工作,提升乡医队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分类优待政策下,可以促进乡医不断受激励,提升自己的水平,保证农民群体受到乡村医生高质量的服务。如赵东辉,汪早立等人认为养老金的分类制定标准要以工作情况等多重因素为依据,由整体统一标准发放转移到不同等级子群体进行养老金补贴,注意乡医普遍群体中的特殊性,以满足该群体不同的养老需求⑦。于此,财政资金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运用,乡医的养老待遇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3 文献述评
3.1 文献研究关注职业对比,更加体现公平公正性
在对乡村医生养老问题的研究上,历经近三十年,但对于此问题的公平公正性,尤其是在不同职业间,是近十年来学者们所热于关注的。与乡村医生同期应时而生的是民办教师,在国家将后者纳入企事业单位编制之后,二者的比较愈演愈烈。例如,高健、朱宏等人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甚至农村兽医也享受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待遇的例子与乡村医生的低水平的养老待遇进行比较。除职业外部的比较外,近几年学者更关注在医生职业内部的公平性,对于乡村医生和城镇医院的医生要公平对待。姚璐、姚静静等人认为应让乡村与乡镇卫生院医生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在事业编制中应有乡村医生的一席之地⑧。关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公平性问题,既符合我国发展需要,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3.2 文献关注养老金财政补贴和乡医参保能力的共同提高
在现存的研究文献中,学者都在呼吁政府出台加大财政在乡医养老方面投入等措施,以保证乡村医生养老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文献中对提高乡医养老水平的呼声,已经由让政府发挥单方面作用转变为乡医政府双方共同作用。在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乡医养老金充足的同时,也要求乡村医生提高参保能力。例如,丁聪认为,乡医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参保能力,同时也密切关系着乡医的自养能力,要让乡医拥有足够的资金,既能满足高质量的参保需求,又有足够的自养能力⑨。可以通过工作考核奖励等手段,促使乡医工资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乡医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乡医收入,增加参保能力。
3.3 文献研究角度单一,深度不足,理论研究尚未成熟
从本文的整理结果来看,通过对国内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当前乡村医生研究文献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多数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和建议的研究,其缺乏原因以及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并且大多数研究为基于事件调查实证性研究,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并且多数研究仅仅从宏观角度进行概述,并未提出实质性的模型构建以及具体化的发展建议。
3.4 部分文章對于乡村医生概念划分模糊,缺乏具体化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归纳出,部分文章对于乡村医生的概念界定存在不足,而相关性的概念界定性文章缺乏。部分文章研究未明确是依据广义乡村医生,即“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研究,还是狭义上仅仅指在上述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经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研究。使得其提出的建议较为模糊和概述,并且关于针对复杂的乡村医生队伍中,在岗与离岗医生等不同群体的应该依据怎样的划分标准和对其具体实施什么类型的养老保障措施未有明确具体的研究。
4 结语
乡村医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网底,乡村医生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升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的必要举措。然而,通过目前社会对该群体的关注程度和对其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程度来看,乡村医生依旧处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以促进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第31号。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第13号。
③李浩淼,高红霞等:《职业化视域下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解决思路探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年,第35期。
④赵东辉,汪早立等:《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34期。
⑤周静,李跃平:《基于需求视角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年4月,第40卷第4期。
⑥邓元慧,张新庆:《我国村医队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第34期。
⑦赵东辉,汪早立等:《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34期。
⑧姚璐,姚静静等:《山东省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及满意度调查》,《医学与社会》,2019年第32卷第8期。
⑨丁聪:《山东省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17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5(13).
[3]李浩淼,高红霞等.职业化视域下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解决思路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1):50-53.
[4][7]赵东辉,汪早立等.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06):633-636.
[5]周静,李跃平.基于需求视角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04):265-268.
[6]邓元慧,张新庆等.我国村医队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2):120-122+144.
[8]姚璐,姚静静等.山东省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及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9,32(08):104-107.
[9]丁聪.山东省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
[10]单苗苗.我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探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10):34-36.
[11]王亚楠,王文杰等.鄂州市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及其满意度现状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2):1433-1435.
[12]罗云.文山市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研究[D].云南大学,2016.
[13]柯青林,徐凌忠.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37-938.
[14]张立强,宋大平等.部分省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0):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