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窑的活态传承

2020-08-13 15:11施璐
卷宗 2020年17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景德镇

摘 要: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千百年来实践探索下逐渐形成的一套技术体系。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复建古窑,依托古窑进行复烧,实现手工制瓷工艺的活态传承。在活态传承过程中,也引发了与此有关的种种争议,这些争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键词:活态传承;景德镇;古窑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这是景德镇制瓷业的繁盛图景。早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先民已开始手工煅烧陶瓷。北宋景德年间,因为瓷业发达税收颇丰,真宗用年号给景德镇命名,“景德镇”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在景德镇设御厂,景德镇一跃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1980年,政府为集中成片保护一批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古窑及明清建筑,成立了陶瓷历史博物馆和景德镇古窑瓷厂,两者逐步发展合并成为如今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1]而博览区中的精华就在于历代古窑的展示。

1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中的活态传承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最值得称道的部分就是镇窑等古窑的复烧工作和制瓷生产工作线的建立。镇窑是清代景德镇制瓷业的代表性窑炉,是世界遗存的唯一一座传统大型蛋形柴窑,也是传统制瓷窑炉营造和烧成技艺的顶峰。自2009年起,博览区实行生产性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建复烧包括镇窑在内的11座古窑,进行活态传承。“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2]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使得古窑制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以经济效益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学习与传承,也使得景德镇陶瓷融入日常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民间。这样的良性循环拥有造血功能,可以实现活态传承的良性发展。

古窑复建复烧使得古窑的烧成工艺和制瓷技艺等工艺技术在动态生产中得到传承。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初步建立。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分工,“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从采矿、淘洗到练泥、陈腐、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烧窑再到烧炉、选瓷,环环紧扣,不仅工序简化,且能工巧匠分工明细,提高了制瓷效率,还使工艺体系趋于完善。如今,博览区让制瓷七十二道工序在手艺人中通过摄影摄像、师父教授徒弟的方式下代代传承,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活态传承”。

2 争议与思考

2.1 复烧古窑是保护还是破坏文物

名噪一时的景德镇“镇窑复烧”,在相关媒体“这是在保护文物”的叫好声中,部分专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复烧镇窑是破坏文物,古窑应该原址保留。古窑特殊之处就在于烧的是柴火,其实技术并不复杂,技术含量也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古窑砖、形式、结构是古代的,烧一天就破坏一天。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在瓷窑在使用中,烧制温度会达到一千三百多度,这样的高温情况下不是耐火砖的炉砖很容易烧坏,这需要专人进行重砌、修补、维护。在古代,这样的窑烧制几次之后,就会选择重建。[3]建窑在复烧过程中是否破坏了原来的建窑?怎么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原址保护?这都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镇窑“复烧” 肯定不能在原址进行,这样会破坏古窑的本体结构。出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复烧古窑会使用大量的柴火,不利于景区的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古窑的保护。因此,复烧古窑应当慎重。

笔者认为,复烧古窑不應当在原址进行,但可以在进行全方位扫描古窑数据、掌握古窑制造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制造窑炉与烧制陶瓷的工作。同时,选定特殊时间进行烧造,尽量减少柴火的使用。对于窑址的原地保护,笔者认为上林湖荷花芯窑址的保护工作值得借鉴。上林湖荷花芯窑址作为唐宋时期越窑的代表性遗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的重要配套工程,政府修建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博物馆中完整保护了一座唐代的龙窑。在发掘清理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原地修建了保护设施,同时原地开展瓷器保护工作,探讨在原址环境中瓷器的保存情况。并按遗址的文献资料及原址的测量数据等比复原了唐代龙窑。复原的龙窑,展现了千年前的龙窑的雏形,既使考古工作者对龙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观众产生直观感受,全方位了解龙窑。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同样可以采用原样复原的方式,依照原本遗留下来的古窑,精确测量炉顶、炉门、炉身等各部位的数据,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等比等材料、用古法修建一座一模一样的古窑,并采用原有的烧造技艺烧制陶瓷。复原古窑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古窑的营造技艺、烧成工艺可以由修建的老工人传给“新鲜血液”,在动态生产中得到传承。修建过程中采用摄像技术将整个奠基、抟砖、烧火过程记录,保留文字和视频资料,有利于推进后续的工作研究。在等比复原古窑的同时,做好原有遗址的保护工作,搭建相应的防护建筑和游人参观步道。考古工作者可以针对古窑进行研究并探索古窑址保护新技术,真正活用古窑。

2.2 活态传承过程中如何做好“大众化”工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传承。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到“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承中,才可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需要工作者注重发掘文化遗产中的深刻内涵,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在博物馆的活态传承展示上,笔者认为目前设置的陶瓷文化节是非常好的一个展示平台。文化节的重头戏便是古窑的陶瓷烧制。文化节会邀请陶瓷界专家、陶瓷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共同参与烧制工作,同时受邀人员也会在网上宣传,增加对于古窑烧瓷的关注度。在展示的方式上除了实地演示以外,古窑民俗博览区还可运用现代国内外博物馆展示的新多媒体手段和技术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参观者的观展体验。[4]古窑民俗博览区中展示了制作陶瓷的“七十二工艺”,但倘若没有讲解员讲解,普通游客很难完全了解完整步骤及每道工艺背后的内涵。博览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导览应用程序,方便游客细细游览,了解整个制瓷流程,更直观准确的认识制瓷技艺。同时在博览区网站上开设虚拟展厅展示馆内陶瓷精品。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和观众的互动平台,使观众在网络上足不出户也可以欣赏到感兴趣的陶瓷展览。近些年来,VR等新技术设备给博物馆新的展示方式开辟了新模式,从新技术与传统手段在活态展示的结合、碰撞和各有消长的状态中,我们似乎感觉到现代技术正推动活态展示的发展,在展览的相关活动中显得越来越密切。

3 结语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复烧”这一生产性保护形式,使得陶瓷烧制、古窑制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在商品市场中生存,吸引更多的人才学习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有关活态传承的种种问题与争议,是人们为更好保护传承而产生的不同想法,终究为了传承,殊途同归。我们相信未来一定可以探索出活态传承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良敏.文旅相融,古窑新生——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文化体制改革实践[J].中国发展观察,2018,(17):10-16.

[2]李博雅.“活化”语境下唐妞的诞生、成长与未来[J].中国博物馆,2019(04).

[3]袁柏欣.发展抑或破坏?景德镇古窑区在“动态保护”中开发3年[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01):56-61.

[4]刘红.关中古窑遗址开发保护和区域协调性发展研究[D].陕西.陕西科技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施璐(1996-),女,白族,云南省昆明市,硕士,西南考古,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景德镇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问一声,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