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楠 李禹
摘 要:城市中的老街,存在的价值在于保留和印证着一个城市的过去,是城市的历史象征和文化符号。一座有老街的城市才是有韵味,有内涵的城市。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怎么使老街更好的融入城市中,成为了现如今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老街;城市化;改造
大连市庄河市城关街道下街地块棚户区属城中村,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住户的房屋结构简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且公共设施不全,生活环境较差。每逢节假日,那些从下街走出去的儿女们回来省亲,狭窄的街道上人车混流,拥堵不堪,频频响起的鸣笛声更让这里多了一分浮躁气。据了解,下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居民房屋密度大、使用年限长、人均面积小,密度大,共涉及1400多户。
庄河市是辽宁省大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市东北部,为大连所辖北二市之一。庄河从1986年至2018年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特别是1992年庄河撤县设市以后,庄河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政府相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庄河为重点的北黄海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加上海绵城市试点申请成功,城市的建设也从一个小县城逐渐往南城区发展,自1998年以来,庄河城市及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庄河已由一座封闭落后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极具开放度和发展活力的海滨新城,实现了由县到市的历史性跨越。庄河实施城区绿化、巷路改造、低洼区排水、公厕改造、破损路面维修、路灯安装、西山公园环境改造等民心工程。
庄河下街又称为庄河老街,它位于庄河镇区的东部,建筑呈南北走向,沿庄河而建,河街并行、水陆相邻。老街包括上下两条街,全长约2000米。两条街道相隔不足百米,上街在西,下街在东,下街地势略低。老街是沿庄河发展起来的两条街道。下街是现今辽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路街,虽经修葺,但百年前风韵犹存。庄河下街的建筑大多数是清末及民国初期所建,统一的辽南硬山式建筑风格,青砖、黛瓦、红石。房屋所用的红石就近取材,全部采自北部天秤山上的红石。因时代变迁,老街当年的建筑风格除了外貌的青砖红石黛瓦翘脊没有改变,但那些精美砖雕、石雕基本损毁了,而且现在被住户在院内搭建、改建,早已破坏了当年的建筑风格。昔日的繁华商铺也不在,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随着庄河新城区的建设,下街的商业地位被渐渐取代。昔日的店鋪早都搬走了,什么聚德厚、同兴号、回民糕点铺这些老字号更早已离开了下街。老字号没了,文化上的传承也就随之中断了,只留下那些老房子。
如今下街已申请为大连市文化保护单位。但实际上,专家们认为即便下街真的能被上级政府批复为文化保护单位,那也是一纸保护令而已,不足以让百年下街真正重获新生,因为上千栋老屋都急需重新修缮,没有大笔的经费不行。而且作为当地人的我们,下街所在地也算是城市枢纽地带,它一方面作为文化保护遗产是城市文化纪念场地,另一方面却又显得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交通,考察期间也采访了许多当地居民,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希望住所舒适,不用害怕刮风下雨,不用担心寒风袭来。
所以,本人认为就算把此处动迁、让居民搬到新居也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应从根本上解决他在城市中的定位,进行科学的规划,让市民充分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首先是修旧如旧,新建仿古。城市化的进程中,想要保留老街,留住情怀,就要在修复前充分考虑老建筑的原貌,参照历史文献、历史照片,实地走访并听取专家、传统民俗继承人和当地民众的意见建议,形成系统科学的改造方案。
对于新建仿古建筑和配套景观,要从设计风格、建筑材料的使用、立面色彩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多次实际论证,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有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
有居住安全问题的房屋建筑,都应通过借鉴与参考,重新修建成安全指数达标的居住空间,在改造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街区历史背景,突出特色民俗文化,将其融入街区整体风格之中。
围绕着新“城”代谢,旧“墙”新生这一规划设计理念。打造一个集功能、人性化于一体的设计。通过小尺度的空间环境,拉近下街人与人、人与城市的亲和感。通过地面的铺装改造、道路改造、景观小品等为市民、居民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居住体验空间。
其次是尊重民情,满足功能。庄河下街是市井生活的中心地带,与本地百姓情牵意连,难舍难分。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注重民情、采纳民意,最大限度地维系老街与民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当然,城市老街也不只是一个摆设,也要考虑它的社会属性和使用价值,在结合其自身特点的同时,配套电力、排水、煤气、供暖、通信网络,以及建设开放式停车场、卫生间、休闲座椅等满足街区使用功能的基础设施配备,提高老街的使用属性,促进老街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由于旧改项目涉及前期沟通、立项、规划、建设、融资等众多环节,无疑对资金和开发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城市古建筑、历史街区进行的大拆大建,其实质无异于杀鸡取卵,损害的不单是开发企业的长期利润,更是一个城区的人气与商业竞争力。所以并不能只看短暂资金利益,更应该考虑维系文脉,挖掘深层价值,才能更有助于一个城市的发展。
城市历代古城建筑真实地记录了城市个性的发展和演进,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城市底蕴和魅力所在,更是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应对其风貌保护加以重视及利用。
参考文献
[1] 引自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的历史街区概念。
[2] 戴林琳.盖世杰.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华中建筑,2008.9
[3] 〔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唐楠(1996,6-),女,汉族,籍贯:辽宁大连,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