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强
摘要: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教育模式有了新的改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前教育资源存在的不足。在互联网应用的背景下,建设我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智慧化校园系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方案,不断完善我校教育资源。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爆发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为了一种可能。
关键词: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一、当前我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尚要完善的方面
当前我校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中尚要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源提供者的协调能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将教育资源整合,联合相关部门、学校、企业、打造线上和线下的实验模式,利于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但在实际的共享过程中,存在沟通协调、统一规范的问题。因此,教育资源共享需要各单位协调一致,学校是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是供给的一方,要积极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中。由于各个节点都要相互配合,并采取统一的解决方案,因此难度较大,并不利于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开放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应用
(一)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就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构建统一的网络服务集群,汇聚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并向不同的教育资源使用者提供服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首先需要将教育资源定义为元数据,简单说就是可描述的数据,描述资源的位置、格式、版权等属性信息,便于教育资源的检索、编目,实现教育资源的云端管理。编号连续、描述方式统一的元数据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统一化云端管理,为数据的统一存储和调用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使用者在检索云端服务器集群中的教育资源时提供便利。其次,云计算技术可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基础设施。用户在调用资源时,可以计算网络中获得相应的资源服务的根路径和获取途径,由于云服务器有着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降低了对用户端设备的要求。
另外,为保障教育软硬件资源真正为我校师生所欢迎,满足各种使用需求,必须促成教育教学系统与教育软硬件开发人员的持续交流。只有这样,教育软硬件开发人员才能掌握教与学各环节的特点,设计出贴合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问答、考试等各流程的软硬件资源。通过与开发人员的沟通,我校师生可以更好地使用在线教育资源,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构建智慧化校园系统,助力智慧校园全面化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开放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另一个应用是构建智慧化校园系统,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是“以管理为支柱,以服务为核心”,以形成信息交互、科学决策、缜密逻辑、智能感知等。智慧化校园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有智慧物联网终端,电脑手机等;其次,要满足业务智能化的 IT 资源需求(储备、计算等),最后,提供新兴业务信息层面,也叫智慧应用服务(大数据背景、IT 基础设施、新型应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可以记录智慧校园中所发生的一切,还可以借助新兴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智慧化校园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兼顾新老应用原则,在技术不断发展改革的今天,我校已经累积了一定的使用数据与学校日常产生的必须系统,智慧化校园系统必须要在保留原有数据状态下优化学校信息内部构架体系,保持我校学生和老师使用的一致性。其次是先进技术原则,系统设计要采取先进理念,构建开放型、互通性与先进性共存的智慧校园构架体系。最后是系统安全稳定性原则,智慧化校园建设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网络安全等,优化学校建设方案,从而助力智慧校园全面发展。
(三)利用教育大数据,赋能课堂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打破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少学生因为无法在课后及时解决疑问而苦恼,也有同学会由于某些原因请假而担心落后于课堂进度等,而这些问题在我校开展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后都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上课,不用受时间和空间束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互联网优质资源的使用还可以增加课堂互动乐趣,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运用知识,其次也可以丰富学校精品课堂资源,让精彩的课堂被更多人学习,这就是运用教育大数据的魅力所在,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和用户平台架构设计的整合,建成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智慧化校园系统,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我校共享教育资源,同时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方便资源使用者根据教育资源做出学习方案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9(36):33-35.
[2]孙薇,于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阅江学刊,2017,9(06):135-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