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宁 杨晓明 邝绍钧 吴佳凯 李相新
【摘 要】目的:调查佛山地区6岁以下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14513例儿童为调查对象,对WBC、RBC、Hb、PLT、HCT、WCHC、WCH、MCV等参数统计分析得出参考范围。结果:不同性别儿童间,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在部分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本地区6岁以下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数的参考范围,为健康筛查、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范围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60-01
血常规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标本来源包括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类,其中静脉血的应用最为广泛。而末梢血的采集容易受末梢循環差、刺入深度、组织液渗出等因素的影响,其检测结果与静脉血存在差异。相比静脉血,末梢血具有采血量少、检测快捷等优势。目前,《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一书中仅有静脉血的参考范围,仍缺乏末梢血的参考范围标准[1]。检验指标的参考范围是对健康筛查、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2019年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进行体检的1月龄至6岁儿童,经体检证明生长发育正常。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分析。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本Sysmex公司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质控品、校准品与试剂均为原装配套产品。
1.3方法
1.3.1 仪器质量控制 每年由Sysmex厂商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精密度测等性能验证。仪器间每季度进行比对。仪器开机后,由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室内质控。
1.3.2 标本采集 由检验人员按照规范采集儿童右手无名指末梢血100~300ul,抗凝血液标本迅速混匀,在30min内上机完成检测[2]。
1.3.3 参数检测 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W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正态性分析
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比较总体频率分布,得出WBC、RBC、Hb、PLT、HCT、WCHC、WCH、MCV等八项参数均呈非正态性分布。运用秩和检验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中位数和95%可信区间来表示其参考范围。
2.2 不同性别间比较
运用Mann Whitney U检验对男女儿童各参数分析,得出WBC、RBC、Hb、PLT等参数在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同年龄间比较
在不同年龄组别中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得出,除WBC、PLT在1~12月、2岁、3岁和4岁等组别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血常规主要为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提供辅助诊断。临床中缺乏末梢血血常规参数参考范围的标准,并不能满足不同实验室的需求。研究表明,末梢血与静脉血各参数的参考范围差异显著[3]。
本地区儿童末梢血参数参考范围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可能由于气候地域、质量体系的差异等。因此,本地区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范围的建立,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14.
[2] 容莉莉,王淑慧,姚淑雯,等.儿童末梢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J].国际检验学杂志,2017,38 (10):1316-1318.
[3] 赵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 2936-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