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女性化与人物画的结合

2020-08-13 11:40周帅帅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菩萨本土化

周帅帅

摘要: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造像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既迎合了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又能够给予处于苦难中的民众脱离苦海的希望,因此,佛教在中国发展很快。观音菩萨像最早出现于北朝,历经各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并深受中国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影响,最终逐渐形成本土化风格。

关键词:菩萨:中国人物画: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40-01

菩萨传入中国之前,其造像大都是带髭须的男相(八字胡)。“菩萨”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出现的,梵语音译为“菩提萨教捶”,菩萨是简称。佛教造像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菩萨造像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我国最早的观音菩萨像出现于北朝,历经隋,唐,宋,元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化风格。

北朝时期菩萨像形象总体来说发展比较缓慢,菩萨的服饰,造型,体态没有呈现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当时佛教造像绘画以北齐的曹仲达为标准,所画人物为广额,直鼻,躯体粗壮,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贴身衣褶,“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人称“曹衣出水”。这种式样在当时佛教造像中占据主导地位。

菩萨造像真正发生转变是在北魏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提倡信仰佛教,使中国北方的佛像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菩萨造像受到南方“秀骨清像”审美风尚的影响,在这一风尚的影响下,观音菩萨的造像由之前的宽广,深目高鼻向脸型清瘦秀气的方向转化。这是佛教以及佛教造像传入中国后本土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儒道文化对佛教思想,文化的吸收借鉴的结果。

北周时期,菩萨继承了北魏后期菩萨像秀骨清像的特征,面相开始由清瘦转变为方圆,表现出女性美。莫高窟第438窟一佛二菩萨像,菩萨面相方圆,面部表情刻画细腻,含蓄,具有感染力;第439窟的观音菩萨像,额宽而短,脸型和体型都显得比较丰满。北周的菩萨像特征渐渐接近隋唐造像的审美特点,方圆脸型风格受到南朝“面短而艳”的人物画创作风格的影响。“面短而艳”表现的是一种‘面圆多肉,形体丰满”的人物。北周的菩萨像特征渐渐接近隋唐造像的审美特点,方圆脸型风格受到南朝“面短而艳”的人物画创作风格的影响。“面短而艳”风格是由张僧繇所创,表现的是一种‘面圆多肉,形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隋朝是观音菩萨女性化的重要转折时期,菩萨形象也越来越世俗化,其造像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为基础进行塑造。隋代菩萨造像在北周“面短而艳”的方圆脸观音菩萨形象的基础上,脸型变得丰圆,眉毛细长弯曲,体型变得修长,人体比例协调适中,体态轻盈,呈现出了女性曲线,形象生动优雅,打破了北朝时期直立样式,观音菩萨的女性形象更加突出。

其次,隋代观音菩萨像的服饰开始注重装饰性,衣饰趋于复杂。例如,观音菩萨的衣物和饰物上,色彩更丰富,璎珞臂钏装饰更为细腻,披帛薄而细,增强了观音菩萨像的飘逸感。隋代历时虽短,但是在观音菩萨造像艺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唐代观音菩萨富贵华丽的风格。

唐代尊崇以肥为美,周防所描绘的侍女形象受到张僧繇“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以丰厚为体,称绝一时,为古今之冠。”所创水月观音对后世绘画观音影响极大。这种审美风尚同样体现在观音菩萨造像上。整体看,唐代观音菩萨像脸型饱满,端庄秀美,装饰繁复,脖项出现凹浅,整个身体曲线呈现出S形三道弯。敦煌莫高窟194窟一尊盛唐左胁侍菩萨,素有“东方维纳斯”之称,这尊菩萨虽然看来没有华贵富丽的装饰,但是却向人们呈现出雍容大度的伟丽仪范。脸部圆润端庄,神态优雅,流露出慈祥和亲切之感,拉近了菩萨与众生的距离。唐代的菩萨造像还体现出“飘举风动”的气势,这主要是受唐代画家吴道子画风的影响。吴道子擅长画佛像人物,在佛教壁画上独树一帜,他笔下的菩萨线条道劲,飘逸洒脱,表现衣人物褶充满有风动优雅的韵律感,被后人称为“吴带当风”。这种“吴带当风”对盛唐的菩萨造像影响深远,使唐代菩萨造像具有飘逸灵动的美感。

菩萨造像在宋代发展迅速,为方便实现教育民众的功能,注重从世俗生活中吸取养分。宋代菩萨的形象趋向于中下层劳动妇女,出现了白衣观音,鱼篮观音,马朗妇观音的形象。宋代菩萨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有新的发展,并且逐步向世俗化发展,菩萨一改之前的庄严肃穆,高贵神圣,显得平易近人,造型追求写实,人体比例匀称,衣纹线条劲健,世俗化气息浓厚。四川大足石窟文殊菩萨石雕像,脸庞圆润清秀,姿态优雅,身材匀称,堪称宋代菩萨造像的杰出典范。

元代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大力提倡佛教,鼓励人们信仰,佛教艺术没有中断,菩萨造像得到空前繁荣。戴巾帼,着宽大披巾或袈裟的菩萨形象基本接近后来流传的白衣观音形象。其次,元代统治者信奉密宗佛教,密宗观音菩萨五官,体型,服饰为初唐和盛唐的形象,璎珞满身,富贵华丽。民间文学作品不仅塑造了慈悲端庄的女性观音形象,而且也为女性观音存在的合理性进行释疑,观音菩萨为女性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菩萨本土化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吟菩萨蛮 品词之韵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生气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