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摘 要:基于对油田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和研究,首先,阐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然后,结合实际探讨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改善员工健康状况,促进员工健康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给出理顺四级工作网络、采取七项具体措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支撑。开展员工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个体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支出;优化员工工作动机与意愿,增强企业凝聚力;降低员工健康风险对其能力发挥带来的限制,改善人力资本质量;降低企业安全风险,提高组织绩效和企业生产力,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员工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1)员工健康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由最初单纯的体检服务,逐步发展为健康预防、健康干预、医疗保健、健康险四大版块,内容更丰富,管理更全面,效果更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如濮阳油田、首钢、金川集团等大型国企纷纷引入专业化的健康管理系统。员工健康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2)员工健康问题成为加剧企业人力资源矛盾的重要因素。随着员工年龄日益增长和身体素质日渐下滑,员工个体劳动力不断降幅,企业人力资源受损严重,健康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隐患。把员工健康管理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已成为石油企业发展稳定的现实需求。
3)全面推进员工健康管理是改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一环。通过近几年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员工队伍健康素质得到有效提升,2018-2019年,先后对员工进行有效健康干预600余人次,建议调整员工岗位90余人次,调整员工外出会战16人次,发出健康提醒1000余人次,紧急救治突发疾病员工7人,有效消除了员工岗位健康隐患和风险。员工健康管理在促进人力资源优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2 开展员工健康管理,要勇于正视问题阻碍
1)实际工作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站位不高,没有把健康管理放在改革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没有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统筹规划,与企业其他重点工作没有有效关联。对健康管理的理解不深刻,没有把员工健康风险与安全生产风险一同预判,共同治理,产生了重安全轻健康的错误思想,片面的认为员工健康与人力资源是不同范畴的两项工作,在推动工作时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敷衍了事现象。
2)监督检查考核不严。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存在只有工作安排,没有检查考核的现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工作浮于表面,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对健康管理工作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人力资源调配带来了阻碍和隐患。
3)专业支撑及指导不够。从根本上改善员工健康状况的具体措施太少,缺乏专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从工作方法来说,事后弥补的多,事先预判预防干预的措施少,没有从小发现,及早消除岗位健康风险。从管理人员来说,缺少专业医疗和健康管理知识,只能被动的追踪病情变化,难以分析员工患病原因,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改善措施。从员工个人来说,对自身健康情况不清楚、不重视,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人岗不匹配情况改善困难。
4)亟待解决的矛盾不少。主要是: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之间的矛盾,如个别员工借病要求减少工作量或调换岗位。健康管理与扶贫帮困之间的矛盾,部分患有大病重病员工,依靠工资看病吃药,调整岗位极有可能致困致贫;健康管理与员工思想动态之间的矛盾,部分员工患病后心理脆弱,容易思想偏激,既不愿意被同事“另眼相看”,又希望单位给予照顾;健康管理与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疾病之间的矛盾,复杂的人体结构,不可控的危急重症,给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大阻碍。人力资源调配与健康资源保障之间的矛盾,员工队伍体检无异常的占比极低,适岗劳动力不足又无人员补充,无法严格按照健康管理标准调整岗位。
3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为人力资源调整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1)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员工健康管理。一是将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把提升全员健康素质上升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完善HSSE管理体系,将员工健康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将在册员工死亡呈现上升趋势作为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检视,促使各級组织和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健康管理。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员工健康风险在线在控。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厂处——基层单位——基层队(车间、站)——班组”四级工作网络;建立员工健康管理动态分析制度,自下而上形成员工健康异常状况观察、分析、研判、报告工作体系,及时掌握每一名员工的健康动态,切实将健康风险和隐患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三是细化措施强化考核,切实将责任落实落地。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管理标准,明确涉及员工身体状况与岗位调整、外出会战、工作安排、生产组织运行的标准和规范。严格工作考核,将健康管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组织运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与单位责任制考核、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形成“大健康”管理格局和考核方式,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中抓实健康管理工作。
2)切实加强健康干预措施,不断提高全员健康水平。在健康干预方面采取七项具体措施:一是推广每日计步考核评比、每天一次工间操等全民健身运动;二是开展“倡新风、弃陋习”不良生活习惯专项整治活动,督促员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是详细掌握员工身体状况,随时更新和完善员工健康档案;四是对因健康问题不适应工作的员工,及时调整岗位,消除岗位风险;五是加强心脑血管、癫痫等病症科学预防、发病前兆及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六是落实“两问一测量”,将带药、服药及血压监测作为班前会一项重要内容;七是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风险排查、健康问题反思等,重点抓好安全健康警示和教育。
3)切实强化基层健康管理,有效推动健康管理全面覆盖。一是着力做到“三清三准四到位”。在开展员工健康管理时做到:身心状况清、疾患动态清、上岗状态清;精准掌握健康动态、精准分析异常原因、精准预判健康风险;健康提示到位、心理疏导到位、干预措施到位、关心帮扶到位。即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生产建设的权利和义务,又降低岗位健康和安全生产风险。二是着力提升专兼职健康管理员队伍能力。大力开展健康管理专业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和应急演练,特别是加强健康管理员对常见疾病、急救知识、健康异常分析预警等知识的掌握,尽快提高健康管理员队伍专业能力水平。三是着力抓好人文关怀和健康文化建设。坚持开展球类、骑行、摄影、读书等文化体育活动,把员工从牌桌、酒桌、电脑桌前吸引到书桌、大自然和运动场上,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健康文化,营造全员参与支持的健康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3期.
[2]项建新.人力资源管理新命题:加强员工健康管理[J].人资管理,2005(5):20-21.
[3]王贵红.员工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J].大东方,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