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提高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该文从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而探究实现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2019SJGLX039)
[作者简介]王冰丽(1985—),女,河南叶县人,硕士,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G4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276-02[收稿日期] 2019-12-05
一、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内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理念落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得不到保证。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并不会让学生参与其中,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一言堂”,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等内容,从而进一步使他们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并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被不良信息“洗脑”。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方向,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优势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会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节,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德育教学课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不能只是简单地将那些抽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问题。“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不仅是社会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打破學生消极的思政教育学习现状的必然选择。
与单纯的线下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保留线下教学的特点,同时还可以体现出线上教学的优势,使两者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细致地来讲,在“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实践中[1],采用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上运用超星学习通,在课下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等);在中班集中理论授课中,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式,打造一个井然有序、层层递进的思政教育格局,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课堂互动对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中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就为师生更好地进行互动创造了条件[2]。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也为实现“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在课下进行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同时也对学生未来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性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
三、实现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路径
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不仅是对每个学生尽职尽责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高校认真履行素质教育职责的重要表现。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新颖,高校思政教师在真正采用的过程中必须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最大程度上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中班授课、小班研讨,这就表明中班与小班之间要紧密联系到一起,让中班与小班教育能够优势互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3]。
(一)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同,要想达到“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效果,除了要有完善的基础教学设施外,还要保证教师有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为此,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完善线上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引进新的教学设备,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正确运用“中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让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渠道,通过构建学习平台来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4]。我们知道,思政教学内容就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下的国情,同时还要让学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来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条理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保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度统一
一般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说教的形式为主。究其原因,教师习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理论教学过程中,且学校为理论课程分配的课时较多,这就造成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事实上,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长时间的说教还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打游戏、玩手机、聊天、睡觉等,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统一起来,将实践教学也融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5],使三者能够同步进行,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三)提高教師教学的综合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同时还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在课上利用超星学习通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知识,在课下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为了真正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学会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严于律己,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课下预习和复习工作。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既要让教师认清自己的教学责任,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保证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教师要正确处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为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奠定基础[6]。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从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切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体验,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的融合,对于切实提高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小班研讨课: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J].江苏高教,2018,(7):60-65.
[2]刘献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2):19-24.
[3]孙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5):82-85.
[4]张小光.基于教育方向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0):12-13.
[5]马荣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改革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9):84-85.
[6]阚玉香.思政课以研讨式教学模式促进行业领军人才培养[J].学理论,2019,(3):146-148.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Medium Clas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WANG Bing-li
(School of Marxism,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deep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medium clas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to explore the way to realize this teaching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edium clas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