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校亟需为生物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文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重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校企合作的產业模块实验平台,开展全方位实习和“真题真做”毕业论文,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将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贯彻到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以期对我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分会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2015)
[作者简介]郑文娟(1982—),女,硕士,浙江湖州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材料化学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385-03[收稿日期] 2020-04-09
一、引言
产教融合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1]。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要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2019年10月,宁波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高等教育将对接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大战略,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宁波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3]。
生物产业是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亦是慈溪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了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宁波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生,至2019年,开设生物类相关专业的高校有6所,在校学生数2350人左右。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是1999年开始组建,2001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在校学生数为288人。2019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整个校区搬迁至慈溪市。为了更好地培养区域生物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本院一直把实验教学列为生物技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实践类课程、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区域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20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生物产业正不断加速向纵深挺进,已渗透我国经济社会中较多的产业:农业、医疗、药物、能源、环保、海洋、渔业等等[5]。虽然我国生物产业在迅猛发展,但是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网络中形容为“四大天坑”专业。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完全满足本产业的实际需求,教育和产业存在“两张皮”现象。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基础实验和验证实验为主,综合型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较为缺乏,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2)各专业课程实验内容相对孤立和分散或重复,之间缺乏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生不易融合各实验课程知识和技能;(3)实验内容较为传统或滞后于产业发展,与生物产业密切联系的实验较少,学生得不到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能力的锻炼。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和现状,发展新的更贴近于现今生物产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平台。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以产业特点和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独立学院,本院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显特色”为原则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本院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4-5],深化产教融合,结合区域生物产业现状和需求,广泛听取行业专家、企业家、已毕业学生及任课老师的建议和意见,以“平台+模块+拓展”为架构,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从事生物产业工作也需要实操能力较强的人才,所以在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实践学分的比重。通过优化调整,目前实验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7.34%(见下表)。实验实践课程的分布涵盖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模块、实习、毕业设计和选修等各教学体系,涉及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实验,贯穿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实施校企共同开发模式,搭建产业模块实验平台
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优势,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拓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项目。目前,笔者所在院校选准与宁波生物产业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海洋生物、高新农业及生物检测等方向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与特色,已与12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实验平台由企业和学校共建,采取共同开发实验课程内容和标准、共同建设实验平台、共同打造师资团队等模式,实验内容更贴近生物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实验项目更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解决了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三)开展全方位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本科实习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比高校,企事业单位有现成的生产场地和仪器设备,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和科研,同时还有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我院开展实验见习、生产见习、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全方位实习模式。在实习中,学生首先能直观感受到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对将来就业的规划;其次,学生直接参加与产业相关的培训、生产、检测和研发工作,不仅能强化专业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增加企业的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最后,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增加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加就业机会。
(四)开展“真题真做”毕业论文模式
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在本科阶段对生物技术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实验实践操作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科研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等,都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性检验。目前,我院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合作,聘请企事业单位的研究员和工程师等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鼓励本科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或实训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学生带着专项课题参加实习或实训,会更积极地思考与动手实践,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毕业论文(设计)形式,不仅使学生亮出了“真功”,充分展现了我院的教学成绩,而且能促使学生思考在生物产业中如何促进技术革新、操作改善、工艺优化等,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企业需求的科研能力。
(五)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产和教之间,校和企之间亟需一批“双师型”教师,这不仅包含高校的教师,同时也涵盖高水平的企业人才。我院以现有教学科研平台为基础,以项目合作为牵引,通过专门培训、定向研修、企业兼职(挂职)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生物产业的能力,使生物技术专业教师熟悉生产状况,历练实践技能,强化科研应用能力,这些也会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同时,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从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生的兼职教师,给学生兼职上课,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四、实践和探索所取得的成效
(一)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院在生物技术专业组建至今近2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办学目的,我院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优势,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建构了与《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符合的生物医药、植物生物技术、高新农业技术、园艺等四个模块,除了植物生物技术模块,其他三个模块都采取了校企共建模式: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实验平台。其中体现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对接,课程设置与行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优化的培养方案将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提高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二)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目前,本院生物技术专业已与12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并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聘请了15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近3年来,共650余名学生在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实习,学生需要进行一个学期以上的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如果企业和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予肯定和好评,那么企业将会在学生毕业后向其抛出橄榄枝。每个学期,本院都会邀请相关专家为学生开展有关生物技术科研最新进展,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在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创业经历等方面的讲座,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学校与企业间形成了深层合作,彼此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效
生物技术专业80%以上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开放型实验兴趣小组,约17%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校企合作项目。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3项;在校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100%,留甬就业率为55.95%,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为54.97%。近三年,升学率逐年上升:2017届为15.79%,2018届为22.50%,2019届为24.14%,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四)优化了师资队伍,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现有7位专任教师,2位专职实验教师,15位外聘教师,师资配置合理,并在植物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阵容。由于重视学生科研与实践教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9项,市厅级课题9项;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6篇、一级13篇。
五、結语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是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必然选择。本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办学特色等方面还需加强研究和探索,以下四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发挥目前实验室优势资源的作用,凝聚学科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紧随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步伐,进一步彰显本院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特色;
(2)掌握区域生物产业企业的真实需求,利用现有的实验平台、资源、人才等优势让企业得到实际利益,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建立优势互补、交叉协作、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
(3)通过政策激励和创建校企合作实验平台,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积极提升高校教师科研服务产业的能力;
(4)拓宽并加深产教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生物产业实践中,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嵩,张宝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9,(1):65-69.
[2]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8-22.
[3]吳彦.宁波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EB/OL].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9-10/11/content_ 1190077.htm? div=-1,2019-10-11.
[4]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3-10.
[5]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3):3-7.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Biotechnology Based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ZHENG Wen-ju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 Chemistr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300, China)
Abstract: Biologic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seve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which play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train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industry. Taking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biotechnology major, builds the industrial module experiment platform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tim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ty teachers team, and promot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subject competiti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of the biotechnology major,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biotechnology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biotechnology maj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experiment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