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化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0-08-13 07:19贺莉
卷宗 2020年17期
关键词:档案工作转型数字化

摘 要:数字化环境下使档案工作方式变革,亟需分析档案工作的开展趋势以做出有效改变。文章从管理对象、档案技术、档案业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剖析数字转型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档案工作

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数字化”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档案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档案既是企业有形资产的记录和承载历史凭证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又是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档案工作者要分析趋势,应势而动。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档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利用共享。故此,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档案工作面临挑战与对策:

1 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

1)数字技术的崛起引发档案管理对象形态的变化。数字环境下,企业面临新的数字记录载体替代纸质载体。计算机普及导致过去依附于载体的人类可识别的模拟态变成不可识别的数字态。数字环境下信息的生成、存在、运行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直接给传统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做好数字环境下的档案工作,成为摆在档案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命题。

2)档案工作面临技术层面的挑战。计算机发展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网络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无纸化办公,无纸化交易越来越普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的深入,档案工作面临技术层面的问题也越凸显。一方面,档案部门所拥有的数据存储、压缩技术尚未得到明确要求。档案管理标准的适应性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档案数据安全性的问题。随着业务系统的复杂度提升,相关软硬件设施越庞杂,产生的数据信息安全风险就越多。随着之后,“单轨制”“单套制”的推进,在业务数据归档移交与保存的过程中。软硬件故障、网络非法入侵、系统错误等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会对档案数据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数据化的便利会带来新的问题,档案人员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3)档案工作面临业务层面的挑战。数字环境下,需要归档的业务数据范围不断扩大,种类增多,业务过程性记录增加,新平台产生新的数据源,系统监管类数据增量大。归档范围的划定需要重新考量,系统存储容量大的能实现全过程数据归档。那么如何对海量数据实行科学在线归档,是档案部门参与数字发展战略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部门的数据将围绕某项业务活动流转于归集,随后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部门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业务活动成为数据聚合的基本单位,而不再是各个来源部门。数字背景下,数据以更加本体化和模型化的形态融入业务系统中,数据完成共享、组合和验证的过程,所遵循的是具体运行规则与业务逻辑。因此,规则作为数据空间的主要对象,如何描述数据,如何描述管理规则就成为档案部门应对的主要挑战。

4)面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当下多数企业档案部门面临着人员知识结构落后的问题。在缺乏学习和培训机会的情况下,对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知之甚少,从而影响到阻碍数字环境下档案工作的开展。档案人才的专业需进一步提高,而适应数字环境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是档案人才建设的主要挑战。从档案事业长远发展和数据安全角度考虑,组建具备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非常必要。

2 数字化环境的档案管理思考与对策

1)转变思想,积极面对管理对象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不是以个人意识为转移,档案人员应选择顺应时代更迭,转变档案管理思路,使得档案资源的前景向规范化、保存方式更先进、利用更安全、便捷的方向推进。收集电子文件、图像、视频等一切具有保存价值的对象都作为档案管理,并强化对非机构化的新型档案信息的实时收集、存储与管理。这就意味着档案部门不仅仅是在档案“量”的积累,更要及时增加档案的种类,保证档案工作研究、分析对象的“完整性”,为档案工作的“质”变打好坚持基础。实际上,这也丰富了档案工作的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档案未来的发展拓宽道路。从而确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为主,传统载体档案管理为辅的工作理念,在按部就班高效安全地管好、存好传统载体档案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方面。

2)夯实基础,构建业务储备标准化。数字环境下,档案工作紧密地结合数据驱动和业务驱动的数据管理方式,数据生命周期理論成为档案部门要研究的方向。数字化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占据主导地位,鉴定并确保数据质量成为工作瓶颈。传统档案数字化成果基本处于档案数据的粗加工阶段,导致后期档案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难度较大。要以此为契机,根据企业现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要结合国家和行业新出台的办法和标准,对归档范围、特殊电子文件归档方式方法、元数据管理、真实性保障、单轨制等关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更加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通过制定元数据标准、归档范围、归档移交数据包标准、档案数据鉴定规则等业务标准,夯实档案业务基础,为后期档案数据分析、挖掘与利用奠定基础。

3)加强沟通,搭建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传统档案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档案载体的管理,形成了一套对档案实体等外围环境要求的管理方式。数字环境下档案管理方式逐渐变为对档案内容、结构、背景等组成要素的管理和控制。数字环境下,系统产生的信息从文件级演变到数据级,档案管理方法需要借鉴数据管理、数据库管理的方法,从规则、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关系出发进行管控。传统管理模式中不重要的过程数据,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具有极大价值,故此对全过程的数据要进行管控,并将工作细节和经验保存下来,有助于缩短制造周期。

搭建与大数据管理部门的交流协作渠道。在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间建立稳定长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将档案部门纳入数据发展与管理的顶层设计中,提升档案部门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力。档案部门协调与以数据管理中心代表的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协调机制,互相借势借力的业务往来,通过会议讨论制定业务考核细则和行政事项基础信息确认表,以规范进一步的业务合作。结合核心业务职能介入数据管理流程。归档保存是整个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前后联动的环节,与档案部门一直以来的核心业务相契合,为档案部门提供了介入大数据工作的契机。

4)升级队伍,培养档案数字专业人才。升级人才队伍是企业档案长久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企业在明确与时俱进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要提高与数字化环境相配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搭建“用得到人才,留得住人才”的激励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对外交流,提高技术专业程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要为拥有数字技能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机会。同时,档案机构应当为档案人才提供清晰、可实现的职业规划,将人才与机构使命联系起来,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职业有回报、有成效。

3 总结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在数字化环境中做出改变的确万分艰难,特别是在企业有限的环境、资源、人力、技术、资金条件下,但历史的趋势不会因为人的主观因素而停滞或改变,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是大势所趋,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突破,推进档案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5).

作者简介

贺莉(1982-),女,汉,西安市,馆员,本科,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猜你喜欢
档案工作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数字化制胜
试析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