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8-13 07:02陆广谱张禄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中国智造智造产品设计

陆广谱 张禄

[摘 要]该文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内容,立足区域经济,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对适合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之路进行研究,探索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创新设计人才需求的方法,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州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项目“‘中国智造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原创性研究”(JGB1718Q)

[作者简介]陆广谱(1983—),女,浙江杭州人,硕士,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产品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产品设计研究;张 禄(1986—),女,湖北天门人,博士,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历史及其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037-03[收稿日期] 2019-11-29

自从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之后,“中国智造”就成了我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智造”对新一代产品创新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创造“智”的产品,不仅意味着企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作为人才来源主要渠道的地方本科院校也需要开始思考如何顺应形势探索出适应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道路,使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能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新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平台、探索前沿学科设置,为“智造”时代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型设计人才。

目前国内大多数地方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从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这两个平台展开。首先,在课程教学平台中,仍旧存在着“重工”或“重艺”的争论。产品设计专业在学科分类中归属于艺术学门类,地方本科学院的生源以艺术生为主,理工科基础较为薄弱,而产品设计必然涉及产品的力学、材料、机构与结构构成,这些知识并没有在现有的产品设计专业大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得到重视。学生缺乏工科的知识结构,对构成产品的机构、结构与材料不认识、不了解、不熟悉,这严重影响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定位以及就业时与企业的对接状况。其次,在实践教学平台中,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条件普遍欠缺[1],没有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显现出其特色优势。同一区域的地方院校之间实践教学方式雷同,导致毕业学生缺乏有效竞争力。同时,各院校都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却不能保证社会需求与人才培養的紧密衔接,大部分地方院校培养的毕业学生难以跟上企业发展步伐[2],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和企业技能无法很好对接,造成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互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智造”背景下的工业生产方式。

为了更好地为“中国智造”输送具有真才实学的高效能人才,处于区域经济中心的地方本科院校就更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根据地区产业经济结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方案

首先,明确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提供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输送新鲜血液。这就要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般要求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规划,提高其在教学中的比重。而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在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符合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带来的新产品研发及更迭的人才需求。

其次,细化培养方案,强调文科及工科训练的重要性,以创造一种学生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学习之间的平衡[3](P56)。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了解艺术史、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编程、工程机械、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与专业设计训练同样重要。

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前三年应要求学生们在文学及工学的选修课领域中修满四个课程。艺术类学生通过对不同的学科知识的积累与融合,提高自身的文化科学素养,未来才能找到“智造”过程中产品设计的创新方向,才能寻找合理的创新技术与手段来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

此外,在专业课程中细分理论、实训及实践课时。以产品专题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准备期先由产品设计教研组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课程设计方向,更新课堂教学手段;课程前期,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阐述,整合知识模块,突出教学重难点;课程中期,学生在任课教师及实验员的指导下进行电脑建模及等比模型制作,教师将授课地点由普通教室转移到材料及模型实验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课程后期,教师安排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答辩汇报,并组织教研组教师、企业代表参与评判及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项目设计能力。这一课程体系不仅强调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教育,补全、完善艺术类学生的知识构成,并使之成为产品设计专业知识中必要的学习内容,并且从批评、伦理和表达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地区产业经济特色,建立特色的专业方向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以立足传统产业和优势资源,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的方式进行,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以浙江省为例,就有35个大型特色产业集群分布在全省的各个地区。仅浙江湖州地区,目前共有近30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其中包括长兴新能源、安吉坐椅业在内的4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织里童装、安吉竹业、吴兴金属材料、南浔节能电梯在内的6个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以及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2015年,湖州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就超过1000亿元,安吉椅业的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南浔木地板、节能电梯、安吉竹业等销售收入增长均超过100亿元,湖州地区十大现代产业集群规上销售收入总量达到2000亿元以上。从2018年开始湖州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还有民用飞机整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等12项。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创新迫切需要持续、稳定地输入应用创新型产品设计人才。这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产品设计专业人才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立足于本土产业经济,强化市场定位,具体可以体现为高校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进行专业共建,由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具体的需求,参与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作开发适应性课程,在专业教师理论输出的基础上强化企业产业特点,在学校自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企业提供的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这样使得产品设计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紧密结合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地区经济及制造业发展中挖掘企业、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设计教育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实际带动作用。

同时,也可以把地区产业产品的创新过程从传统的企业单体自主研发,转变为地方大学与当地企业协同合作,充分聚焦当地产业核心问题,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形成“中国智造”背景下区域开放式创新系统。

三、拓展课程体系,搭建O2O学习环境

产品设计是一个以创新思想为主、工程结构技术为骨、艺术造型为皮囊的多学科融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以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实践为取向[4],结合本地院校专业力量,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善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课程体系的拓展

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区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中,学生将完成通识类课程、产品专业课程,以及如信息学院、工学院、文学院等兄弟学院提供的选修课程,形成第一课堂由通识到专攻,由传统的艺术类课程体系拓展到“识文、懂理、学艺”的产品设计专业系统学习体系,如图1。其次,在第二课堂中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结合当地中小企业以“WORK SHOP”模式对学生提供专题设计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二)O2O学习环境的搭建

充分利用高校在线网络课程及实验室预约系统,建立产品设计模块化课程,学生可以在数字媒体终端进行课程的预复习,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点的精炼与答疑,在学校实验室进行虚拟设计的研发,在企业工厂进行实体产品的检验。并根据当地工厂企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岗位任务,解构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要求,结合企业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点映射,提高就业时的专业胜任力。线上、线下搭建一个文、理、艺的结合课程体系,如图2。通过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既有文科的底蕴又有工科的视野,同时具备扎实艺术基础及动手能力的学生群体。

四、通过微课程、微专业,深化产学融创

产学融创是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教融合的传承与创新,其更加突出大学和产业在创新中的融合作用[5]。产品设计专业可以利用微课程、微专业的课程概念,深化产学融创。

1.通过微课程体系,外聘企业导师机制,邀请企业导师带着实际项目主持或参与课程建设,进行设计项目的批改、点评,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练习,来弥补学校专任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协同设计厂商建立设计孵化工作室,使学生的优秀设计也能被企业选择孵化,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产品应用创新。

2.与当地企业进行微专业共建,通过3~6门核心课程,使学生快速掌握企业设计智造中的核心技能,并且在课程中体现企业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生产管理能力,使得学生的应用实践得到真正的加强。学生在取得相应的学分之后,学院与企业联合颁发微专业证书。

优质人才的培养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6]。在世界创新设计的浪潮中,在“中国智造”的背景下,此时如果能夠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也可以赢得一次与世界同步的机会。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使地方本科院校在开设产品设计专业设置方面更接地气,立足于地方经济基础,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新而服务;使得地方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拥有理工基础,技术、商业以及人文通识,促进我们的产品设计专业更好地满足“智造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中国智造”做出更多优秀的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钱峰,张军.地方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设计,2016, (05):91-93.

[2]隋姗姗.面向企业所需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高教探索,2016,(S1):11-12.

[3][美]罗赞·萨玛森,马拉L.埃尔马诺.关键创造的艺术: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创造性实践[M].李清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6.

[4]曾宝成,王昌善,李崇爱.主辅修制: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J].高教探索,2008,(03): 126-129.

[5]成洪波.粤港澳大湾区“产学融创”:内涵实质、需求背景与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36-41.

[6]陈庆祝,王玉.香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考察及启示—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4,(01):105-109.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Product Design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Local Universities

LU Guang-pu, ZHANG Lu

(School of Art,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as the content, based on regional economy,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product design talents. It studies the suitabl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duct design innovation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explores ways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multi-level innovative design tal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product design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regional economy; product design; talents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中国智造智造产品设计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智能产品设计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冷·暖》
《教堂之夜》
闪耀西子湖畔的“中国智造”
3D打印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