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华
摘 要: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学科知识简洁明了化,形成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简述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对当下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现代教学在研发方面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适当、灵活地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一、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学习方法,还要根据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规律,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等。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来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自主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使其逐渐具备数学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对教师的教授方式、教学引导的依赖性比较大,这个阶段的学生习惯性地根据教师讲解的课程及课堂划定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通过引导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系统地构建完整的教学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内容的掌握。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够直观地表达各主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图文并重的关系将各关键内容、关键词进行链接。
因此,在小学阶段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课堂教学重点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各级重点知识及内容之间的关联,有利于突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有助于开发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1]。
二、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
在现如今知识社会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均是因为家长及教师的引导、要求而学习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数学是一门知识比较复杂的学科,多数问题都需要举一反三,通过实际思考应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逻辑分析等能力,会给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2.学习知识结构单一
在当下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教育局推行的教材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堂归纳重点内容,课后布置作业巩固知识,还会采用阶段性考试测评及家长签字的方法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此类教法结构较单一,学生需要自己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难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掌握和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受教师授课方法影响较深,结构单一的授课模式会逐渐导致学生丢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3.学生复习归纳能力欠缺
在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数学教师授课时要求学生算得快、算得准,却忽略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大都依靠教师在学校教导、家长在家庭督导,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课后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议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根本改变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状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教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及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是独立存在且又与各知识点充分联系的,教师需要挖掘各类知识间的直接、间接联系,挖掘授课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用好的方法及时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其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在實际教学中,数学知识的空间性、思考性、抽象性及结构性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在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产生消极情绪,丧失数学学习兴趣。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将各种相似的知识类比归纳,通过简单的思维导图把复杂的数学知识难点有规律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理解,避免学生进入数学知识学习盲区,让学生能够直观、系统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对数学学习充满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等式的性质”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概念讲解、引用例子等方法,对不同形式的等式两边互相加减、等式两边互相乘除同一相同的数,等式仍成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学生初步了解及掌握所学相关知识之后,再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围绕课程重点“等式的性质”扩散绘制思维导图:等式的性质概念、等式的应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等,加强学生对于“等式的性质”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习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2]。
2.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学习结构,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知识结构、归纳总结重点知识内容。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如果教师不能创新或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反而一味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该阶段的学生是难以真正学习及掌握数学知识的。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新式授课,将授课知识内容系统、全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视觉上优化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捋顺数学知识脉络,从而构建起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凝练关键词,将众多复杂的内容、过程及关系用绘制图形图画并注以图解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以凝练的关键词图形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绘制该关键词的概念、应用及公式等。在绘制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充分扩散思维,通过思维活动及分析整理来达到还原整合所学数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的运算”课程知识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加减法计算、乘除法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整数乘除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除法计算等知识,教师需要通过列举各种试题对学生进行演示教导,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及回答问题中了解并牢记每一个知识点。但由于授课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过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及掌握,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新传统教学教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数的运算课程授课时可以形成总—分的直观体现方式:数的运算—乘除法计算—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计算。在思维活动及分析整理上让学生对关键词与关键词的概念、应用及公式进行还原整合,在视觉感受及思维处理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简单明了的总结,从而优化学生学习知识结构。
3.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复习归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习归纳能力十分重要,对学生养成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数学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归纳的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知识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整理课程知识点、列举试卷错题、复习归纳重点内容的方式,巩固学生知识,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二次学习弥补。学生在复习归纳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学习问題,调整自身学习状态,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培养学生复习归纳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耐心与细心,同时在学习方面存在惰性,在学习或复习归纳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厌倦,产生逆反心理。针对此类情况,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够逐渐使学生自主地形成复习归纳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受益终身。
例如,教师在教授“图形的认识”课程知识时,可以先对学生讲解直线、射线、线段及角的知识概念,随后再通过多条线段的结合与角的度数不同图像不同等概念,进而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在学生初步掌握图形概念、了解图形模式的同时,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绘图的形式绘制课程知识点,围绕课程中心“图形的认识”,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发散式绘制,在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会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复习归纳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复习归纳能力等,有利于提升学习素养,完善学习形式,满足学习需求。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邝国荣.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0):112-113.
[2]葛灵光.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微[J].成才之路,2018(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