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08-13 07:02陈晓胜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摘 要]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课程建设如何适应并体现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需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该文根据高校昆虫分类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以期提升昆虫分类学的教学质量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昆虫分类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7度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及周边地区小毛瓢虫亚科系统分类研究”(2017A030313212)

[作者简介]陈晓胜(1983—),男,广东饶平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分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163-02[收稿日期] 2019-11-09

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分类、描述、命名,及其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科学[1](P1)。该学科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昆虫分类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农林院校森林保护、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主干课程[2]。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农林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频率和扩散风险剧增[3]。同时,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用于昆虫分类的特征从单一的外部形态结构扩展到包括内部器官构造、染色体特征、核酸/蛋白/小分子序列等综合性证据[4];显微CT和3D重建技术等先进手段应用于昆虫分类研究,高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不断被重新认识,昆虫分类学科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新农科建设进一步明确,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更应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许多同行对昆虫分类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2,5-9]。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机融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农林产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本文从新农科建设的视角对昆虫分类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昆虫分类学具有知识点琐碎、重点难以把握、入门难度大等特点。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课程学时被大量压缩的现象,导致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包括:(1)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陈旧,分类学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存在滞后性,妨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吸引力不强,知识讲授仍以“满堂灌”为主,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实验课侧重于验证性实验,缺乏自主探索的试验设计,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仅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标,忽略了实验操作的过程;教学实习局限于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课程的挑战度不高,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4)理论知识与产业技术的融合度偏低,缺乏适应基层农林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适当地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引入课堂,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确保毕业生更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笔者在讲授鞘翅目分类系统时,除了介绍近年来某些科级单元分类地位的变化,也介绍了螳?目等分類单元从提出、验证到建立的过程,使学生领悟到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根据讲解的具体类群,适当地将老一辈昆虫学家的学术贡献和家国情怀导入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新农科建设进一步强调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的融合,这对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人才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实施,林业系统对森林保护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并且更加重视毕业生鉴定昆虫、防治害虫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的规划和建设,都需要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迫切需要昆虫分类学人才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将昆虫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监测技术加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调查样地的选择、监测样线的设置、调查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等技能。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优质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昆虫分类特征细微、枯燥难记,讲述时穿插一些案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瓢虫科的分类时,先介绍瓢虫作为天敌昆虫的经济意义,再导入美国引种澳洲瓢虫防控吹绵蚧的成功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讲解瓢虫科的分类特征,就易于学生的接受和记忆。除了案例分析,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利用当代大学生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的特点,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之中。在课程初始便建立微信讨论群,将中国大学MOOC、中国微课网等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中的优质课程链接至微信群,供学生提前预习,并结合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易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将日常见到的昆虫拍摄后传至微信群进行识别。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鉴定结果,而是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搜索、查阅文献资料,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此外,通过线上答疑,教师可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實践技能的提升

实验和实习课程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与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正确使用方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实验。例如在观察昆虫翅脉的实验中,先提供菜粉蝶的标本,让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把菜粉蝶翅面的鳞片去掉,再对照标准脉序进行观察。接着再提供石蛾的翅脉装片,比较两个物种脉序之间的差异。

课程结束后,设置1周的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和保存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习报告的撰写等。野外实习选择在广东省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如南岭、车八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白天利用扫网、马氏网等方法进行采集,了解各类昆虫的生境、行为和习性;天黑之后,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黑光灯进行灯诱采集;采集结束后,还要精心制作标本,插上采集标签,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和鉴定。教学实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语

经过4年的改革与实践,昆虫分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新农科建设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深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促进创新型森林保护人才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袁锋,张雅林,冯纪年,等.昆虫分类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2]王宗庆,车艳丽,陈力,等.昆虫分类学课程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四川动物,2012,31(6):992-994.

[3]冼晓青,王瑞,郭建英,等.我国农林生态系统近20年新入侵物种名录分析[J].植物保护,2018,44(5):168-175.

[4]周欣.运用基因组学方法探究生物多样性:大数据时代的“胡克显微镜”[J].生物多样性,2019,27(5):475-479.

[5]段亚妮,李桂亭.研究生昆虫分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58-13359.

[6]杜艳丽,覃晓春,王进忠,等.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221-222.

[7]高翠青.浅谈“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204-205.

[8]刘军和,杨艳丽,禹明甫.昆虫分类学互动教学应用模式探讨[J].生物学杂志,2017,34(4):124-126.

[9]黄晓磊,邓鋆,彭凌飞,等.领域前沿驱动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昆虫分类学为例[J].武夷科学,2018,34: 156-160.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Insect Taxonomy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science

CHEN Xiao-sheng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the new agriscience, how to adapt and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rural vitalization and other major state strategies in course construction is crucial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s and 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nsect taxonomy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skills were explored and reformed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insect taxonom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words: insect taxonomy;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